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
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万物在这个季节开始竞争、萌芽、突破……
早春的北京,寒意正在慢慢消散,即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景。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支持杨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2月23日,农历新年伊始,杨凌农科发展促进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张宝文发来寄语,对座谈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杨凌的发展寄予期望。
我曾在杨凌工作过20多年,见证了杨凌从昔日的关中小镇嬗变为“农科新城”的过程,对这个地方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召开的杨凌农科发展促进座谈会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忆昔日友情,共话杨凌发展,非常有意义。借此机会,向曾经在杨凌工作过、为杨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杨凌发展,帮助把杨凌建设得更加美好!希望示范区和大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共同高举“杨凌农科”这面旗帜,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三区三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王智才,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余健,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信息技术部主任丁文锋,北京莱太花卉公司原总经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刘国华,清华大学教授程建钢,北京大学教授雷鸣等30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会议,建言献策、共谋杨凌发展大计。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打造杨凌示范区升级版”积极发言,多视角观察、全方位分析、专业化支招,嘉宾发言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杨凌示范区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对杨凌未来发展的期许。现将与会嘉宾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供大家学习思考。
陈存根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
杨凌示范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成绩显著、有目共睹,基本建成了一座现代农科新城,走出了一条农科教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探索构建了社会化信息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成绩突出,成效显著。希望杨凌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实现发展动力加速转换;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高质量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助推杨凌示范区提质升级。
余健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
如何理解国务院《批复》中提出的“三区三高地”,我认为在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方面,西农大要培育出高水平的、原创的耐旱品种和相应的植保工艺,示范区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智能化的设施农业。新时代乡村振兴方面,杨凌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全国作出榜样。特色现代农业是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好文章,要以食品安全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线,以优质、安全、高效为追求。“三高地”方面,杨凌首先要打造好干旱半干旱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其次得有一批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农业科学家,最后要有国内500强的农业企业。
张天佐 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
我认为杨凌示范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上,大有可为。杨凌人口少、地域面积小,能够有条件加快实现这两个目标,从思想观念、重点工作的兼顾上要围绕这两个区的建设进行重点谋划。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上,要加快在制度创新上作文章,在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乡村治理机制、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也可以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杨凌都有条件有基础,可以走在陕西甚至全国前列。在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上,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主导产业,要利用好西农大的农业成果,结合杨凌特点,通过适当方式引导,推动帮助农民选择、培育好主导产业。
丁文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信息技术部主任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仅仅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辐射推广方面作出了成绩,而且自身发展也越来越好。下一步,杨凌要实现更好的发展,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这个空间首先一个是杨凌发展的区域空间。我个人建议,杨凌要紧紧抓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把杨凌的行政区划面积再进一步拓展,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城市。另外,还应该拓展杨凌的政策空间,一是拓展考核指标,二是发挥机制优势。因为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的时候,国务院《批复》提出就是让其享受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副省级行政管理权限。因此,在政策上要把杨凌当作一个特区。
刘国华 北京莱太花卉公司原总经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有5000多人,在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等部委,同时在中科院、农科院、水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都有我们的校友。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的常务副会长,要竭尽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母校和杨凌示范区的发展,要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对校友资源进行归类,组成服务杨凌发展专家智库、企业投资、媒体融合、科技教育等团队,为杨凌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此,也祝愿杨凌和母校与时俱进,与发展同步,与时代同行!
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授
区校融合发展,符合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战略,我认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智库,在杨凌打起这杆旗,责无旁贷。建议区校融合发展要从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智库的角度,站在国家和世界农业发展的视角,成立相关智库研究院,立足杨凌辐射国内或国际,共同为国家在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特别是和世界粮农组织开展有效的、高水平的合作,这样能够使得杨凌在农业智库发展方面有重大影响。同时,杨凌要在规范农产品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互联网+农业等方面作出样板、服务全国。一流企业做产品,超一流做的是标准和规范,杨凌要在标准和规范方面有所建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能够独树一帜。
雷鸣 北京大学教授
《批复》中提到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我认为,杨凌要努力把《十大行动计划》落实到国家“十四五”布局中,努力把自己的重大科技项目变成国家的科技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投入,特别是发改委的投入。同时,杨凌的使命是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又地处“一带一路”,从学科发展方面要支持西农“双一流”建设,要结合杨凌自身优势围绕农林水综合一体上做文章。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方面,杨凌农业科技力量聚集,未来的改革发展杨凌更要解放一些,要使杨凌农科城真正成为国家农业科技的战略力量。
戴小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
一是建议杨凌重视战略研究,成立战略研究院,要有超前的预测、超前的战略研究,站在国家战略定位好未来的建设发展,让杨凌成为国家农业和农业发展领域国家的智库、脑库。二是杨凌要在产业设计上,突出特色、突出重点。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独辟蹊径地建设一批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世界性农业研究中心;三是要产城一体化,一方面要把高科技产业做起来,另一方面一二三产要融合发展,把杨凌放在关中城市群的定位里综合考虑,利用好战略机遇,完善公共服务、突出二产做优三产;四是改革,作为开发区,杨凌就要敢为人先,敢想敢干。
张周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副总站长
首先针对《批复》中提到的目标任务,在搞好各项工作规划的前提下,杨凌要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其次,要做好各项政策的对接衔接,下决心锲而不舍地做好与各部委的衔接,力求将出台的好政策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对杨凌的定位,要立足于国家战略的层面去考量,杨凌应该成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为国家农林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成为国家农林科技人才及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跳出自身小圈子不断创新发展。要占领国家种业制高地,在农业、林业的机械化推广方面,杨凌也有大文章可做,在农林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应先行先试。
赵梅 北京启迪之星创投董事总经理
我生于杨凌,在杨凌读大学,杨凌是我的根。现在我在启迪控股工作,启迪控股的前身是清华科技园,成立于1994年。今天我就从清华科技园的发展方面谈起,希望能为杨凌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首先,清华科技园从建园开始只做三件事,一是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三是创业企业孵化。这三件事我们都专门成立了三个平台来运作。其次,是园区的建设,清华科技园从1994年开始建设时也是只有政策没有资金的扶持,我们采取滚动式开发,直到2005年主园区才建好,2006年才投入使用。再次,是发展模式,我们把所有的资源归为八大类,即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但每一种发展模式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整合八大资源,二是以基金为抓手,每一步的发展都配有基金。
蒋建科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高级记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
1997年示范区成立,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国家的目的就是形成合力,我觉得区校融合发展等于说更进一步能够形成几方合力,把杨凌示范区建设得更好。杨凌要发挥本地优势,打好文明、文化、文学这三张牌,重点要从生态文明这个角度出发,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时,要发挥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做好农业科技示范。这次国务院《批复》中也专门提到了金融改革创新,我觉得这块非常重要,也是农业上的短板,杨凌示范区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使之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马亚教 北京泰信泰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
杨凌示范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当前,杨凌示范区面临的是怎样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国务院《批复》,应该来讲是对杨凌非常大的一个利好,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我认为,从杨凌今后的升级发展来讲,除了要重视货币经营以外,更重要的还要重视资本经营。也就是说,要更多地发挥资本市场在支持产业升级这一方面的作用,围绕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以及怎么来帮助企业IPO上市、购并服务这方面要建立一个比较良好的支撑生态体系,来帮助企业发展,助力杨凌增加软价值,增加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