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来源:杨凌发布 作者:王晓艳 发布时间:2019-02-06 18:17

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杨凌示范区开启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新《批复》,向着“三区三高地”目标戮力奋进的开局之年。值此新春之际,杨凌发布新媒体中心特别策划了“2019,向新目标出发”专题,围绕建设“三区三高地”目标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本期推出《杨凌: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在中国,人们常会提到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看老乡的什么呢?看生活水平,是否富裕;看生活环境,是否干净;看内心感受,是否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而被誉为我国的农科城、“三农”工作试验田、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国家使命的杨凌或许给出了参考答案。

众所周知,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元年。这一年,国务院发布了支持杨凌发展的第三个《批复》,提到:杨凌要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担当。看首个国家级农高区—杨凌如何成为引领我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社员摇身一变成“老板”,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

“心热着呢,现在拿着股权本本就等着分红呢!”11月的杨凌节气已过霜降,室外寒意渐浓,但梁氏窑社区83岁的雷宏斌老人依旧和往日一样,坐在家门口,同社区的几位老人晒太阳拉家常。

雷宏斌所在的梁氏窑社区早在多年前,就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起了远近闻名的建材市场,成为杨凌名副其实的“首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更是达到3万多元。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微信图片_20190207001142.jpg

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梁氏窑社区,社区抢抓机遇,成立了杨凌首个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3500万元,以每股11.26万元的股金给村民入了股,包括雷宏斌老人在内的297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拿到了股权证。”梁氏窑社区居委会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王双科参与了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全过程。在他看来,通过清产核资,不仅摸清了家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也得以明晰,激活了闲置的集体资产,作为资本要素重新投入到市场运作,既支持了生产发展、优化了资产资源的配置与结构,又拓宽了群众的收入口径。

在杨凌,梁氏窑绝不是“一枝独秀”。从2018年第二季度杨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情况报告来看,全区68个村(13个农村社区)、271个村民小组清产核资全面完成,资源性资产8.684万亩,经营性资产现值9970.2万元,非经营性资产现值1.2302亿元,实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覆盖。2018年杨凌入选国家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城市。

一村一落聚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

在杨凌有一个名叫王上的村子,村子青砖古墙、芦苇池塘……一花一草一木皆是满眼的历史厚重感,被确定为2018年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但谁能想到,这里曾经道路狭窄、街巷杂乱,污水随意排放。

转折是从2018年开始的。在这一年,杨陵区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借助“智库”与“外脑”,让专业的建筑规划设计团队服务乡村建设,通过驻村规划师“设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本着“建筑废料资源化、建筑材料乡土化、施工方式简易化”的设计理念,从规划、设计、实施、发展全链条助力乡村规划建设,拉开了杨凌农村环境整治的序幕。

微信图片_20190207001245.jpg

根据规划,王上村建立了村级污水处理系统,接入了污水处理管网,改造乡村水泥道路1.8万平方米,建成30亩的隋文化主题公园、乡村振兴学堂、5亩涝池水面,污水处理设施2座,按照三星级旅游公厕建设公厕80平方米,农户改厕150户,后街改造7500平方米,外墙立面改造150户4500平方米,200多户改建的青砖黛瓦小楼房傲然矗立在这个普通的关中村庄。

和王上村一样,2018年以来,杨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整体打造,先期投资50亿元,重点对区内上川口、崔西沟、黎陈村、杜寨村、毕公村、新集村、姜嫄村等共8个村实施改造提升,整修村内街道,建设村庄绿道、片林、小型公园,美化农户庭院,开展“厕所革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串串小葡萄书写出一篇篇产业兴旺的大文章

从7月份开始,揉谷镇新集村党支部书记陈增科的电话几乎就没有消停过。但对此陈增科并不反感,因为每一通电话,从接起到挂断,都如基地里的串串葡萄,令他和村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

“其实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发现,必须得有自己的产业!”要振兴新集村,从哪起步呢?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村里决定充分利用新集的地域优势,发动村民种植葡萄。“开始时葡萄种植面积只有500亩,亩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产业发展非常艰难。”陈增科介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集村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发展鲜食葡萄与葡萄育苗为主的特色产业,成立了杨凌新集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价格指导的“四统一”运作模式,葡萄品质得到全面保障。如今,新集村葡萄种植面积2207亩,葡萄育苗圃700亩,涵盖巨峰、夏黑、户太8号等名优品种,新集葡萄已经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仅葡萄产业一项村子年收入4000多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真正做到了产业富民。

微信图片_20190207001254.jpg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核心和破题点。如今,靠着发展葡萄、猕猴桃等各种涉农产业,杨凌广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2018年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党工委书记李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句句饱含着对亿万农民的深情厚意,作为全国首个农高区的杨凌更要围绕20字方针,聚焦五个振兴,自加压力、率先发展,全力打造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引领示范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蓝图率先在杨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