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自贸片区:书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答卷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 作者:侯勃 发布时间:2019-12-12 16:26

杨凌自贸片区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兴。

2017年,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

两年多来,杨凌自贸片区审时度势、深化改革,扎实探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子,从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到农业标准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再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逐步走深走实。

迈着农业标准化的步子,杨凌自贸片区不仅走到了全国各地,也走向了“一带一路”,更走上了世界舞台中央……

为现代农业装上“绿色引擎”

在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温室大棚里都采用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系统,无土栽培、基质枕种植,彻底解决果蔬连作障碍,水肥一体自动化技术,节肥节水节人工。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说:“像这样的智能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的大棚,在杨凌相当普遍,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带来了高产,比如这种立体种植的草莓,一个采摘季一亩可产草莓10000斤。”

不仅大棚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杨凌在农产品溯源管理上也是大做文章,让“杨凌标签”成为农产品安全质量的“代名词”。

如今,只要农产品贴上“杨凌标签”,消费者只要使用手机扫一扫这些贴有二维码的标签,就会立刻看到这些农产品从播种到采摘全过程中的温、水、肥、用药等信息,建立起了从田间地头到超市餐桌全过程的溯源监管体系。

1.jpg

加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构建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持续创新探索……杨凌自贸片区通过持续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先行先试,先后探索形成了企业带动型、基地示范型、种养育大户型和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三型五化”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模式,探索创新出了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检验检测为手段、以农产品认证为评判、以标识溯源为保障、以创建品牌为目标的“五位一体”标准化综合推广模式,形成了“基地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农户”的“点上示范、面上推广”新格局,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功范例。

位于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内的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主打安全新鲜带根“活体”鲜蔬,迅速占领了中高端鲜蔬市场,实现了鲜蔬从农场到餐桌的零距离。“过流式植物工厂育苗”“深流水培法定植”等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有限公司特有的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独创的全能营养液“高能化”技术,实现了水培蔬菜的周年持续性生产,彻底摆脱了土地的约束;使用高能营养液种植的蔬菜比普通营养液种植的蔬菜,具有口感脆嫩、口味更香甜浓郁,比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蔬菜口感更加鲜嫩、营养更加丰富等诸多特点。农场技术总监李海洋介绍,他们的农场两座大棚一年可产出168000斤蔬菜,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以上。

以提升“杨凌农科”品牌影响力为龙头,杨凌自贸片区将吸引国际农业品牌及相关产业在区内聚集,带动农业投融资在杨凌落地。

“品牌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壮大,在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保护了杨凌农产品及农产品企业。品牌知名度高了,会推动企业更加自律,在生产销售各环节更加严格遵守标准。”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扩大“杨凌农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中努力探索建立可复制、易推广的 “杨凌农科”标准模式,使其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引擎”。 

给高质量农业制订“杨凌标准”

10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在杨凌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旱区农业)。至此,杨凌标准化工作实现了质的提升,“杨凌标准”迈上了新台阶,踏上了新征程。

依托基地,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有了服务平台,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多了一项“孵化器”。在此之前,国务院《批复》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组建面向旱区的国家级农业技术标准研究推广服务机构。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筹建恰得其时,以增强自主创新和标准化服务能力为目标,集聚技术优势,整合标准化政策、技术和人才资源,推动重要技术标准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标准化服务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创新协同,将创新基地建设成为立足杨凌农业高新产业技术示范区、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旱区农业技术标准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技术标准创新研究与人才聚集高地。

2.jpg

无独有偶,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的创建,进一步加速了农业标准化的步伐,成为推动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是全国旱作农业区域各生产主体提供农业标准体系建立、技术标准创新、农业标准化培训、农产品认证溯源和检测检验等综合服务的专业性技术平台,建设两年来,构建了《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五位一体”综合服务标准综合体》《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综合管理标准体系》等5项标准体系。确立了职业农民创业创新、设施葡萄栽培、红枣高效栽培等不同类型的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持续扩大了杨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对外影响和示范引领作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难成大器”,杨凌自贸片区致力成为新时代农业标准的制订者、技术标准创新的引领者,先后制定了《旱区农业术语与定义》等10项国家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旱区农业分技术委员会等省级地方标准118项,示范区地方标准130项,农业团体标准20余项,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一路高歌。

让国际合作更加紧密

桥通东西、纽连欧亚,在全面发挥杨凌自贸片区优势的基础上,“杨凌标准”进一步彰显了现代农业特色。

以前,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大米产量低、价格贵,当地人们的主食以木薯和玉米为主,得益于中莫水稻种植技术合作项目的落地,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的农户终于吃上了大米,丰富了主食结构。来自杨凌示范区的农科专家,给当地带来了“中国企业+农户”的水稻种植模式,不仅为他们提供生产资料、农机、技术等服务,还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

不只莫桑比克,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具有“杨凌基因”的小麦、玉米等六大类45个品种也都在茁壮成长……

夫农,天下之根本也,国际农业合作方兴未艾。中哈、中澳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的建成,将关于抗旱作物育种、生态修复、节水农业等方面系统知识与经验,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让这些和中国西北地区在气候、生态环境、动植物适应性相似,农业发展有着相同的科技需求的国家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3.jpg

近年来,杨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丝路沿线国家,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至今,杨凌已同以色列、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关系,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签订了加强农业合作协议,累计实施农业合作项目120余项,建成13个国际合作平台,建设7个农业国际合作园和多个杨凌科技试验园区。

穿越千年时空,聆听悠悠驼铃。最先由农业交流合作发轫的丝绸之路,又迎来了一抹鲜亮的“绿色”。杨凌自贸片区将通过农业标准化,不断探索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建成农业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和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杨凌自贸片区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创新,立足于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以体系建设和模式探索为着力点,以保障农产品安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落脚点,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数据统计显示:

杨凌自贸片区自实施农业标准化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区内标准化农产品产量、销量、价格分别上浮33.5%、27.9%和68.9%;

大部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全覆盖,杨凌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农业安全实现“零事故”;

“杨凌农科”品牌产品远销国外,价值达818.58亿元;

建立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在2006年成立;今年6月21日,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研究所获“2017年度中国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十佳组织”殊荣;今年7月11日,“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到诸多殊荣的获得,在杨凌示范区,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志不求易者进,事不避难者成。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正如杨凌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所说:“杨凌自贸片区将从建体系、搭平台、创模式、树品牌、促发展等多方面综合发力,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走出去’工程,加强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固化“杨凌模式”,创新制定“杨凌标准”,着力把杨凌示范区打造成全国农业标准化的样板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