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前行中书写精彩答卷 ——写在杨凌示范区成立二十三周年之际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9 10:32

1.jpg

杨凌农高会D馆。

2.jpg

康振生院士(中)及其科研团队为抗击小麦条锈病作出重大贡献。

3.jpg

第26届杨凌农高会吸引来许多外国朋友参加展会。

4.jpg

肩负上合农业培训基地实训任务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

5.jpg

杨凌新集葡萄产业园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作为我国首个农高区的杨凌首次把援外培训搬到了“云”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柬埔寨、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上合国家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学员通过远程培训感受中国农业的神奇与魅力。

一年前的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提出倡议: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从那一刻起,“上合之声”唱响陕西,律动杨凌。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光荣而艰巨的国家使命,为杨凌开启宝贵的“上合时间”。而这一切都肇启于杨凌特殊的历史使命。

时间见证初心。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已经走过了23个春秋。

23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铭记着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逐梦新时代中,由曾经的西部农业小镇嬗变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科教实力雄厚、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新城。

2018年10月,国务院第三次下发《批复》,提出力争到2025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这是国家层面对杨凌示范区今后发展的重大规划和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杨凌示范区发展新坐标。

示范推广 让数亿农民获益

仲夏烈日炎炎,安康市紫阳县洄水镇桦栎村的茶农胡兴武满心欢喜。他喜获全村春茶销售第一的好成绩,还领到了800元的现金奖励。

老胡说:“茶园之前一年只能卖个两三千块钱,现在能卖到两万多块钱了,这多亏余老师的指导!”

作为传统的茶叶产区,10多年前,陕南只有一季春茶,60%的鲜茶叶没法利用。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余有本专家团队的技术攻关,如今,陕南茶区已经实现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一年四季组合式连续化生产。陕茶“转型升级”的课题破解了,给农民也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杨凌示范区成立23年来,依托两所驻区高校,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共性关键技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科技培训,培育出以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玉米新品种“陕单609”,油菜机收新品种“陕油28”,以及“瑞阳”“瑞雪”苹果新品种和“金鹏8号”西红柿新品种等为代表的等一大批农科育种新成果,探索出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9年底,杨凌示范区先后建成示范推广基地344个,涵盖西藏、南疆四地州、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我省所有贫困县区。“十三五”期间,每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5万人次,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多项,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产业破题 引领乡村振兴

6月17日,在杨凌“新生活 新奋斗”新闻茶座上,身着各式工作服、学生服的“模特”们登台走秀,赢得了一片称赞。

这些“模特”都是由杨陵区大寨街道办干部“客串”的,他们所穿的工装、校服也全部出自大寨街道寨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杨凌秀姿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自今年3月投产运营以来,秀姿服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生产逐渐迈入正轨。目前,全公司共聘用本村工人60余名,月产值超过25万元。

“通过小小缝纫机,解决了村内年轻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让村民有了体验感、获得感,也‘秀’出美丽寨东的奋进新姿态。”谈及收获,寨东村党支部副书记解春燕充满自豪。

如今,杨凌示范区立足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引领示范区”,正在以产业振兴为统领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北大硕士,浙江小伙方瑜,2017年通过第24届杨凌农高会感受到了杨凌特色现代农业的魅力,于是来这里追梦。他从最初租用大棚,到如今建成占地250亩棚栽无花果产业示范推广基地——菲格庄园,方瑜仅仅用了2年多时间,就在杨凌实现了他的现代“农业梦”。目前,他们已经申报了“丝路红玉”“丝路黄金”2个新品种,多项种植新技术还走出国门。

今年是职业农民王艳种植火龙果的第12个年头。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她从一名普通的职业农民,变身为“网红主播”。在网上,她不仅卖果子、卖苗木,还教技术,产品远销上海、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最远还卖到了西班牙。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王艳创造了火龙果鲜果年收入300多万元,种苗销售超过400多万元的喜人业绩。

……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让“南果北种”“智慧农业”成为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科技创新 引领农业未来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关乎着杨凌的未来!

32岁的姜义亮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专业毕业的博士生。2016年夏天,他和沈锋等3位博士、博士后在杨凌创办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他们学以致用当上了“点土成金”的农业创客。

“70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医学院副教授杜恩岐,还有另一个头衔——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创业不到一年时间,他的企业产值就达到600多万元,还有3个动物疫苗临床批件产品即将评审。身份的转变,让他20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很快走向了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推动前沿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在杨凌聚集、转化。

2019年,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这个搭建了研究开发、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五大平台,以及汇聚仪器设施共享、科技文献共享、科学数据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等优势资源,整合公共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业务服务、战略与咨询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等于一体的科创“摇篮”,吸引了生物农业、生物制药、中医药健康、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智能装备、低碳循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型研发机构、团队和相关企业争相入驻,一大批科创成果从这里走出杨凌、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此外,以打造农业特色鲜明的“全域化”双创基地为目标,杨凌示范区还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大学生、农业科技人员、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双创”弄潮儿们焕发活力,成为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浪潮。

今年5月,杨凌“双创”工作因其科技的优势、农业的特色获得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担当使命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小麦条锈病的双重影响,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其中小麦平均每亩产量提高4公斤。

丰收的背后,得益于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他的科研团队,早在去年11月就对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提出了科学的预警和精准防治方案,为我国今年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据统计,康振生院士带领他的科研团队,通过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每年为我国小麦生产挽回20多亿公斤的损失。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国审新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培育的“西农100”“西农99”“西农369”“西农501”“西农20”“西农364”等6个突出抗病性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7月17日,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杨凌共14项成果获得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一年内,6个国审小麦新品种,14项科技成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在杨凌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人才支撑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产业集聚 追赶超越“新引擎”

23年来,杨凌示范区在积极履行国家使命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壮大经济综合实力作为各项事业的基础支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业、现代种业等为代表的八大产业。涉农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6月18日,随着全自动生产线上一排排“荣发胶囊”新产品的下线,标志着杨凌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占地350亩的一期项目,投资超过10亿元。

据统计,杨凌示范区现有21家医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核准,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215个,共拥有省级名牌产品9个,省著名商标10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目前已建成现代中药药品生产线42条,年可提取中药30.2万吨,年产片剂23.8亿片,胶囊剂17.11亿粒。医药企业聚集密度和产能居全省前列。随着陕西步长医药生产基地二期、功达中西药制剂生产与中药提取、得安制药GMP生产基地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快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步伐,形成杨凌首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金刚线锯及金刚石超硬工具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7月15日,作为陕西省首家制造业全国独角兽企业,成立仅5年的美畅新材料公司首发顺利过会。这也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之后,陕西第一家过会的企业,也是全省第57家上市公司。

一个产业的集聚,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无疑,杨凌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种业的快速崛起,必将加快杨凌打造“三区三高地”的发展步伐。

23年风雨兼程,23年砥砺奋进。

如今,作为“绿色使者”的杨凌示范区,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全力建设集教学、培训、科研、服务保障于一体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国务院第三次《批复》为统领,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在奋进前行中书写追赶超越精彩答卷!

(作者:程刚 郑斌 李培安 万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