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杨陵区“十二五”财政工作情况、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区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区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18193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49631万元,年均递增22%,五年共完成18174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59500万元增收1222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103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31170万元,年均递增24%,五年共完成109554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35300万元增收74254万元。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财政支出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全区财政支出从2010年的396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88070万元,年均递增17%;五年共完成支出344616万元,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坚持科学理财,支持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二五”以来,区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8.1亿元,其中:区本级预算内安排2.1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亿元,落实棚改房项目融资6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12亿元,增长200%,年均投资达到4亿元,资金投入创下历史新高,基本形成了财政投资、项目融资多渠道筹资格局,支持建设了韦河、漆水河、高干渠、渭惠渠建设工程、绿化工程,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现代化宜居城区初具规模;累计安排城区维护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市政道路、公共设施、城区硬件的维护,园林、绿化和景观维护,城区精细化管理逐步加强,城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坚持统筹理财,支持“三农”取得新成果。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健全完善稳定的增长机制,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从2010年的3834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49万元,年均增长25%,有力保障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涉农各项事务的稳步推进。积极改革创新农业投入方式,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实行财政对公益性项目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对产业发展项目以贴息、担保、保费补贴等方式投入,形成国家与农民、政府与社会共同投入“三农”的格局。积极支持支持以“一城三镇五个新型农村社区一批美丽乡村”规划的59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争取中省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5952万元,项目总投资10493万元,涉及道路硬化、门前统建、村内照明、文化墙制作、文化活动广场(小公园)、排水渠、排污池、环卫设备购置、农田水利项目等,建成了661个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得以进一步改善发展。
(三)坚持为民理财,改善民生迈出新步伐。紧紧围绕各项惠民实事,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加强社保工作,2011年以来,累计下达就业补助资金4398万元,其中2015年下达146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就业困难群体培训及就业工作;累计下达城乡低保资金3545万元,其中2015下达1418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累计下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16645万元,其中2015年下达6658万元,人均补助提高至400元。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累计下达资金27998万元,保障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教科文工作,累计投入教育经费90359万元,较“十一五”时期的36000万元增加了54359万元,年均递增21%,支持完成了高新初中、五泉中学、揉谷中学、职业中学、揉谷幼儿园改扩建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保障了杨陵中学学生公寓楼、高新初中教学楼、公寓楼等项目顺利实施;投入文化体育资金3321万元,较“十一五”时期的1213万元增加了2108万元,年均递增22%,支持建成了五泉文体中心、揉谷文体中心和一批农村文化舞台,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免费开放,“惠民下乡、舞动杨凌”每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四)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十二五”以来,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精神,积极适应财税体制改革新形势,从加强预算管理入手,着力构建体系规范、公开透明、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实现了财税体制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一是全口径编制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本预算。二是先后制定出台了《杨陵区涉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和《杨陵区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清理整合和规范现有专项资金,严格专项资金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破难题。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出台了《杨陵区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了政府性债务动态管理和定期报送制度。四是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及区级“三公”经费预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公开。五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营改增改革,全面推进重点镇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了相关配套制度,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六是不断深化国企改革,与示范区共同出资组建了杨凌城乡公交公司,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杨凌公交一体化,方便了群众出行;七是投融资工作顺利破局,争取棚改房融资政策,利用国开行陕西分行棚改房融资6亿元,缓解了杨村中心社区棚改房建设资金不足矛盾,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有效增强。
(五)强化作风建设,工作能力实现新提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机关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机关作风专项整顿行动,全面落实主要领导“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创新开展廉政教育系列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方案》,努力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机关风尚。认真梳理财政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上网公开,着力构建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财政职能体系。
近五年来,我区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我区工业比重小,对投资拉动的依赖性较强这一现状未有根本性改变,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冲击比较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由于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机构运转、人员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配套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支出需求与可用财力存在较大差距,财政增支减收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十二五”期间,我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五泉和揉谷重点镇,高新初中、职业中学、揉谷中学等一批社会公共项目开工建设较多,财政投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49631万元,占全年任务49220万元的100.8%,与上年同期完成数42805万元相比,增加6826万元,增长1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17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31000万元的100.5%,与上年同期完成数26834万元相比,增加4336万元,增长16%。
2015年,全区公共预算收入31170万元,转移性收入449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1472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307万元,专项上解支出1744万元,全区可用财力95428万元。截止12月31日,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07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余7358万元(其中:结转下年1426万元,净结余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932万元)。
目前,上下级财政决算正在进行中,正式决算办理后会有所变动,以上报告的均是预计决算数,待省厅正式批复决算后,再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5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29万元,占年初预算100的229%;上级转移基金收入1530万元,基金收入共计175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759万元,其中:商业服务业支出2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65万元;农林水支出312万元;其他支出46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720万元,占年初预算608万元的118%;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720万元,占年初预算608万元的11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结余0万元。
(四)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5年,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完成15341万元,占预算12249万元的125%;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12404万元,占预算11010万元的113%,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结余2937万元。
(五)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大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开展完善镇级管理体制专题调研,着力研究解决镇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问题,制定印发了《杨陵区重点镇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完善了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力促镇级经济快速、均衡发展;二是做好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审拨、兑付和监管工作,全年预算安排贸易业、工业发展等专项扶持资金共500万元,拨付产业转型升级专项等9项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共772万元,支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和财政发展后劲。三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投入,预算统筹安排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立体停车库BOT项目、保障房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2.抓好财税收入征管工作。一是及早组成调研组深入各镇开展财政收入调研,认真分析税源和财政收入结构,科学制定全年财政收入计划,合理编制财政收入预算。二是按照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和政府考核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及早分解到财税部门、各镇和各基层征收单位,确保收入任务落实。三是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将组织收入入库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实行定期督办、年终考核。继续健全区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综合治税工作机制的优势,加强财税部门联系沟通和联动,完善税收监控机制、通报机制、收入入库责任制度和征收奖励办法等,确保收入按时间和计划进度均衡入库。四是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财政票据精细化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和足额入库。非税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9%。
3.落实民生各项政策。一是按照城乡统筹一致的要求,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使城乡低保标准保持一致。共筹集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71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147万元,使735名城市低保对象和2681名农村低保对象应保尽保。从2015年7月1日起,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至450元。二是为全区1026名老复转军人等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助590万元,解决优抚对象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认真兑付合疗政策。2015年参合人数13.15万,筹集合疗基金6659万元,累计报销药费5986万元,受益28万人次,保障了参合农民健康需求。四是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466万元,专项用于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等支出,促进了创业和就业。五是落实高龄老人补贴。为10782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助836万元;六是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为1.89万名满60周岁老人发放养老金3189万元,为2785名农村八大员、退役军人等各类人员发放养老补助236万元。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七是筹集资金2500余万元,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资,执行了乡镇工作津贴,筹备执行县级以下机关职务职级并行政策。
4.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是开展了2013-2015年强农惠农富农项目检查。涉及37个项目,涉及资金3.2亿元,及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兑付;二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556万元,受益农户21958户;拨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8万元。三是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工作,改造中低产田4000亩,受益人口2.3万人,2015年项目区粮食亩均增加400公斤,增加产值约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70元。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一是强化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有关规定,从严从紧安排部门预算;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保基本运作、保政策性支出、保民生支出等方面;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研究探索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部署开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检查工作;做好债务偿还测算和财力承受能力的预测,科学调度资金,及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二是规范和控制“三公”经费开支。细化“三公”经费预算,加强预算支出控制。全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支出232万元,压缩29万元,压减12%;公务接待费支出163万元,压缩49万元,压减23%。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进一步规范采购业务办事流程,依法及时处理政府采购的投诉、举报问题。完成集中采购258批次,其中公开招标6次,竞争性谈判16次,采购预算资金3866万元,实际采购金额3458万元,节约408万元,资金节约率11%。四是认真开展公务用车改革。完成全区行政单位公务用车摸底、调研、测算工作,处置公务用车30辆,处置资金72万元。
三、十三五时期财政总体思路和2016年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财政部门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立健全财税法规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合理调整并明确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抓好内控制度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努力建设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
“十三五”时期,财政部门要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在培植财源,加强税收保障上下功夫,积极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二是要在项目策划包装和资金争取上下功夫,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资金;三是要在财税改革上下功夫。积极推动“营改增”改革,探索PPP模式,开展零基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明确政府支出分类科目,探索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二)2016年预算安排:
1.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建议
201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期5757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49631万元增长1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6469万元,较上年完成数31170万元增长17%。
公共财政收入主要项目为:增值税收入1646万元(17.5%部分),较上年增长17%;营业税收入4196万元,较上年增长17%;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收入2608万元,较上年增长17%;其它工商税收5935万元,较上年增长17%;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完成15039万元,较上年增长17%;非税收入7046万元,较上年增长17%。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2016年全区公共预算收入36467万元,转移性收入25703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42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528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450万元,全区可用财力60722万元。
2016年,全区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0722万元,较上年预算54066万元(同口径对比)增长12.3%,增加665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62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8%;公共安全支出1642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6%;教育支出15927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科学技术支出156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61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30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9%;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98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3%;环境保护支出294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4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36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48%;农林水事务支出4186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5%;交通运输支出58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310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0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22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45%;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00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0%;预备费安排50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334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以收定支”的原则分基金项目编制。全区政府性基金共有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彩票公益金等四类,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5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257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6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842万元,安排支出842万元,主要用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4.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收入预算14742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126万元,利息收入48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1568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8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56万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720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236万元。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拟安排12976万元,当年基金结余1766万元。
(三)完成2016年预算的主要工作措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财政工作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之年,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以增收节支为抓手,确保完成全年收支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安排收入预算,加强税收征管,全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提高税收保障水平;加大非税收入征缴、稽查力度,挖掘增收潜力;落实收入目标任务,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完成增长目标。坚持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确保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改革、优化资金拨付程序,加快指标下达进度,加大资金催拨、约谈力度,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完善结余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2.坚持以服务发展为根本,全面推进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硬化预算约束,完善预算执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和应用。继续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建立和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做好财税改革各项课题研究,从实现国家政策与杨陵优势资源对接上谋划争取项目,想方设法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投资“大盘子”,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完善财税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合理划分区、镇政府支出责任,建立完善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按照国家“营改增”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税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配合推进消费税、环境保护税和房地产税改革。严格政府举债审核审批和资金用途,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4.坚持以保障民生为重点,持续不断地增强民生福祉。坚持把“保民生、促和谐”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保障政府履行职能、有效运转的基础上,支出重点向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脱贫攻坚等民生工程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本级财政安排教育系统支出15927万元。科学合理保障教育经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加快优秀师资队伍培育。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本级财政安排卫生系统支出3985万元,完善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保障制度。本级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30万元,继续推进城乡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优抚人员补助等制度实施,提高保障水平。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和社区运转补助资金,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逐步建立各类农村公益性设施运行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
5.坚持以财政监督为抓手,强化绩效管理,推动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扎实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进程,积极打造“阳光财政”。严控“三公”经费,进一步加强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实行定期通报制度。2016年全区“三公”预算402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20%,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较上年下降11%;公务接待费较上年下降23%。继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文件备案、信息公告及评标管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支出审核机制,全面加强建设项目投资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健全政府债务监管,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负债审批、管理和还贷工作,抓好债券置换,降低融资成本;推进重点镇财政建设,加强调研,进一步理清区与镇的财权、事权划分;优化镇级财政服务职能,以资金监管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推进镇级财政所规范化建设;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绩效评价的实施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实干担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十三五”开局之年起好头、迈好步,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下载: | 2015年杨陵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总表定稿.docx |
2016年杨陵区三公经费表.x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