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杨凌 | 光明村:土地流转 转出效益

走进杨陵区揉谷镇光明村,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文明标语随处可见;片片金色麦田里麦浪滚滚,猕猴桃园里果农正忙着疏果、定果。


看着眼前的一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他最近一直在发愁一件事。“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村产业发展薄弱,猕猴桃、葡萄、小麦等种植面积不成规模......”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激活乡村振兴“一春池水”,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张建冥思苦想,寻找突破。

张建介绍,目前光明村从村民手中收回1600亩土地,再以村集体经营的形式流转出去,规划建成农业园区和设施大棚,村民在领取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在园区和大棚务工,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目前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差,严重制约村子发展。


幸而年初,杨凌示范区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问题,为杨凌量身定做了“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这让张建难掩心中喜悦。

5月20日,记者在光明村的猕猴桃地里看到,高接换头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先试行将30亩海沃德品种换成翠香和徐香,要是收益可观,剩下的30亩也会换成新品种。”张建介绍说,目前光明村通过更换猕猴桃品种,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联合,对村内猕猴桃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让猕猴桃的品质、效益双提升,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此外,光明村有330亩土地用来种植玉米和小麦,但效益不高,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低下。为此,光明村计划从村民手中收回这部分土地,将其纳入村集体经济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对接合作,建设成玉米、小麦科研基地,用于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小麦品种。“我们要通过多项目、多举措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光明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双权说。

不仅如此,光明村还散落着一些“沉睡中的资源”,如何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光明村提出通过招商引资、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村民增加致富的渠道。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产业振兴,更要聚焦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下一步,我们还将以‘设施配套、村庄整洁、乡风文明’为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张建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