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杨凌示范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建设“四个杨凌”和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攻坚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规范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杨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积极适应新常态  切实履行好“两个使命”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杨凌示范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实现“四个全省领先、三个大幅提升、两个上台阶、一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不断扩大示范效应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实现量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关口,是2010年的2.2倍;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二产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是2010年的4.7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80亿元,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587.2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5.1倍和5.9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利公司动物疫苗等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项目成功落户,华电杨凌热电联产、省燃气集团LNG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打基础、管长远、增效益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种子产业园建设起步良好,新型特色涉农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8%,位居全国先进地区行列;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量累计达到308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09件,万人发明专利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150个以上,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累计种植面积近亿亩,品种选育人王辉教授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通过审定,有望成为我国苹果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2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旱地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融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两个联盟”,“区校融合”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示范推广能力大幅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和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益健全,农业科技培训规模和影响持续扩大,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认证中心、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六大中心”投入运行。在全国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229个,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超过12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数量突破1000项,年示范推广总面积5200万亩,示范推广效益150亿元,“杨凌农科”区域品牌价值达661.9亿元,为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乡一体化水平全省领先。纵跨南北的杨凌大道全线贯通,107省道改线工程顺利实施,新建市政道路46.2公里,“六横五纵”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建成650万吨铁路货运站一期工程;两个省级重点镇建设进度居全省前列;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持续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养老、低保等31项社保政策实现了城乡一致;养老、医疗、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城乡公交网络。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907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23元,年均增长16.7%,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累计新增就业岗位突破1万个。“精准到户、全面脱贫”计划顺利推进,全区1260户低收入家庭实现高标准脱贫。华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全面建成;高铁杨陵南站建成通车;城市建成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石头河地表水供应覆盖主城区和五泉镇;“爱杨凌”公益WIFI城乡公共区域全覆盖,建成全光网城市;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投入运营;“平安杨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园林杨凌”建设步伐加快,“三河两渠”生态景观改造、城区沿高速公路-高铁-陇海铁路线绿化带建设进展顺利,渭河水面及生态景观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治污降霾”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60天。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省最低,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圆满完成省政府考核任务。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43%。人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实践表明,“十二五”时期是杨凌示范区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全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成为思想主流,创新、创业、创优成为自觉行动,自我加压、不断赶超、争创一流成为共同意愿。“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杨凌示范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杨凌发展仍存在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偏小,土地、资金、人才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偏重,体制机制优势发挥不够等问题,必须在“十三五”时期认真加以解决。

表1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指        标

单 位

2010年

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

2015年

年均增速

2015年

年均

增速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7.63

126

18%

104.2

14.0%

人均生产总值

23689

57200

22%

51343

13.7%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7.9:49.3:42.8

6:54:40

-

6.8:52.9:40.3

-

技工贸总收入

亿元

146

360

20%

-

-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38

6

20%

12.08

36.4%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4.59

400

30%

482

31.8%

五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亿元

97.9

350

29%

587.29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5

1.7

10%

0.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2

21

23%

14.66

15.3%

旅游总收入

亿元

4.3

12

22%

10.3


民生与社会发展

总人口

万人

20

22

-

20.35

-

人口自然增长率

4.5

≤5

-

≤5

-

城镇化率

%

40

65

-

61.87

-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0.7

2.5

-

1.0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3

-

≤3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1

97

-

97

-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3

97

-

97

-

城市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37

40

-

42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8

-

9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297

39300

12%

38907

11.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800

15500

18%

15423

16.7%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万亩

9.2

6

-

7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20

12

-

12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省下达

-

完成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

4%

省下达

-

完成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93

97

-

95.43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97

-

92.31

-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2.3

14

-

14.36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9.1

45

-

41

-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6.6

9

6.5%

9


科技创新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

6.6

6

-

5.58

-

五年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量

1500

2400

-

3081

-

五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

456

800

-

609

-

五年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数量

107

150

-

150

-

科技成果转化率

%

45

60

-

60

-

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基地数量

163

260

-

229

-

五年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人数

万人

6.5

13

15%

12


五年推广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数量

570

1000

-

1000

-

示范推广总面积

万亩

2530

5000

15%

5200


年示范推广总效益

亿元

69.5

120

12%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