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积极履行国家使命 争当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创新示范能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到2020年,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5%,取得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年示范推广效益230亿元以上,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五章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聚焦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重大需求,深化科教体制改革,激活创新要素,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建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领军人才队伍,获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提升科技创新基础研发能力
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发挥省部共建、省内共建体制优势,加强区校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区校会商和工作推进机制。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一批国际领先的优势科研平台和学科,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需求,在生物育种、作物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农林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与生态修复、水科学与农业工程、食品加工与营养安全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
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共生共长”的原则,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生产实践研发、转化先进实用技术,增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示范区开展产学融合、校政企合作办学。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培育职业农民。
支持驻区单位提升研发能力。实施基础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驻区科研院所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设立研发机构或虚拟研发机构、试验示范基地。支持骨干企业以自建或联合科教单位共建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市场化的研发平台体系。
第二节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大工程,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产业,形成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中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示范区国有公司的平台和主体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一批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创业苗圃等创业载体。以“众创田园”“星创天地”为核心,建设一批面向农业科技创业的众创空间。支持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完善孵化载体运营体制机制,强化孵化载体公共资源属性。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涉农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机构,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发展企业管理、财务咨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法律顾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开展各类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创业实训体系,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创新创业环境优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和科技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共享机制。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大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创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力度。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建设,建立投资、贷款、保险和担保联动工作机制,丰富完善创业担保和保险服务产品。加强风险控制,引导众筹等融资平台规范发展。
第三节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国家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作用,做实做强留学生创业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实施“创新英才汇聚行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优才计划”,到2020年,引进并支持150个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杨凌创新创业。
科学研究人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为载体,在生物育种、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农药等领域培养和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带动形成高水平科学研究团队。以新学科、新平台、新基地、新项目为引导,加快聚集、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
技术创新人才。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重点在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等领域引进、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带动形成高水平技术创新队伍。支持企业引进、培育卓越工程师队伍,加快先进实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开发和应用。
农技推广人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农技推广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科技特派员、首席农艺师、畜牧师等推广人才,把杨凌建设成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基地。组建杨凌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面向全国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杨凌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离退休专家(教授)积极性,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出贡献。
中高端创业人才。以各类众创空间和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创业人才。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聚集优秀大学生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创业基地,聚集科技人员、民间能人、返乡农民工等入驻创业。
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经营管理人才。
第四节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构建协同创新模式,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植物新品种、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许可、作价入股、盈利分成多种转化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进入生产实践。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支持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创新项目组织机制、投入方式及分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技术协同创新。以骨干企业为核心,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发起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载体,探索产业同盟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政产学研用协同方式,精准实施一批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新兴产业科技创业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
专栏一 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知识创新项目。加大示范区科技创新计划资金投入,支持两所大学、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围绕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旱区现代农业及示范区主导产业的重大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攻关,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创新研发平台项目。建设旱区农业水科学与水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牛工程技术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海利生物口蹄疫疫苗研发中心、陕西嘉禾公司植物活性成分研发中心、陕西众兴菌业菌类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步长医药研发中心、万隆制药研发中心。 创新载体孵化器项目。建设众创田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农产品深加工孵化器等一批创新载体孵化器。 创新创业特别社区项目。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人才公寓等科技创新载体,以及相应的公共资源共享平台,聚集生物产业、未来网络、物联网、增材制造(3D打印)、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创业要素。 创新人才项目。发挥人才专项作用,实施“创新英才汇聚杨凌行动”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落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与生活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聚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