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以建设“科技杨凌”为目标,以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改革为契机,以加快区内科研机构创新与发展为重点,大力集聚科技资源,深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在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业孵化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十二五”期间,在良种繁育、生物技术、农业节水、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和技术。
第一节 加快区内教学科研机构创新与发展
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重点支持实施学科水平提升、“后稷学者”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构建面向旱区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以建设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国家实验室为目标,支持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全国一流职业大学,促进开展应用性技术成果集成、示范与推广。与杨凌现代农业教育集团合作,共建集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开发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共建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实现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实质性运行,加快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等科研推广机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把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平台。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食品、生物医药、畜牧良种、新型饲料、农业机械与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形成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创新型企业示范工程和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设施向企业开放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试点,提高个人股权和分红比例。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和参办科技企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第三节 提升科技资源集聚能力
加快推进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面向全球的农业科技合作体系,形成吸引集聚农业科技资源、科研成果的新机制和开放的科研开发共享平台。建立健全集聚创新机制,大力吸引国内外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创新团队在杨凌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或研发及试验基地。依托国内外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办好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北方赛区),成为吸引集聚和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发挥中国技术交易所杨凌分所的作用,搭建涉农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研究院和国家农业综合试验工程中心作用,设立循环经济、动植物转基因、旱作技术等一批分中心。争取设立杨凌农业良种选育基金,建设一批省级农林作物、畜牧良种选育基地,加强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集聚培养机制。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关键领域,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养造就一支站在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增强人才技术优势。优先在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项目的人员中引进培养一批青年科研骨干。
第四节 完善创业孵化体系
综合运用技术、市场、经济等手段,加快完善创业孵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以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创投公司、技术平台为两翼的“三位一体”企业孵化体系。加快推进生物工程、食品药品、饲料、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良种苗木及创意企业等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大创业企业孵化力度。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制定大学生创业路线图,助推大学生创办企业。制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提升科技企业融资能力,辅导抚育创新型企业家,培养企业创新发展领军人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壮大现代特色优势产业。
专栏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完善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综合试验示范体系。建设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培训中心。 2.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建设集企业孵化、新药研发、中试小试、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投融资、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研发平台。“十二五”期间,建立企业研发平台30个以上。 3.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在育种学、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土壤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及专业领域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骨干。“十二五”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达到800人,其中科技领军人才10人、青年科研骨干600人、高层次创业人才50人以上。 4.种业创新示范工程。建成集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生产和检测的种业创新示范平台,引进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新型种业体系。重点开展粮食、油料、林果、蔬菜、生猪、肉牛等杂种优势利用与种子繁育技术研究,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十二五”期间,选育优良品种150个左右。 5.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征集国内外参赛项目并进行评选,引进优秀参赛项目落户杨凌。“十二五”期间,征集参赛项目1000项以上,落户杨凌的创新项目100项以上。 |
第五节 深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
以引进世界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领军人才和研发机构为重点,不断深化与农业发达国家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基本形成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加快建设以国际科技合作园为核心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引进并试验示范农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动植物新品种。重点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有关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扩大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及国外有关科技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对外交流渠道。进一步办好杨凌国际合作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中外农民创业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策划举办国家层面的农业国际交流活动,扩大国际交流规模,提升国际影响力。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外农业培训,打造我国重要的援外农业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外技术援助,以埃及、贝宁、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实施一批援外合作项目,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支持区内企业申请援外项目,参与承担农业领域对外援助任务。
专栏三:国际农业科技合作
1.国际农业科技合作论坛。建设杨凌国际农业论坛永久会址—杨凌国际农业会议中心,打造世界农业领域“博鳌”论坛。 2.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实施先进农业品种、技术合作示范项目40个以上,引进外资企业5家以上。建成中加合作示范农场,实施中加合作项目6个以上。在生物质能源开发、肉牛改良及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展示以色列蔬菜品种20个以上,引进先进农业技术10项以上。建设中日农业合作园核心功能区,引进示范日本优良经济作物、畜牧品种、农业机械和技术项目6项以上。引进法国优质水果品种和技术3项以上。 3.援外农业科技合作。实施国际合作培训中心、实训基地以及国际商务中心等项目,开展对我国驻外科技参赞、商务参赞的现代农业培训以及承担相关援外培训任务和国际组织委托的农业培训等工作。开展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外技术培训10次以上。在埃及、贝宁、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实施一批技术合作项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