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府推动、科技支撑、产业依托、市场主导的原则,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示范功能,进一步扩大跨区域产业合作范围,创新完善多元化的示范推广模式,初步构建“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示范推广新格局,增强示范辐射带动能力。
第一节 大力提升核心示范能力
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平、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初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载体,让广大农民“看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完善和提升科技探索园、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专业园区示范功能,建成集聚、研发科技成果,展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园区技术创新支撑、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循环、科技信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等支撑体系。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土地流转、多元化投融资、产业链延伸、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经验、创造模式、提供服务。
专栏八:核心示范能力提升工程
1.创新支撑体系。依托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园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立小麦、玉米、油菜、肉牛等种业创新中心10个,组建设施农业、花卉、食用菌、规模化养猪、规模化肉牛养殖等创新团队15个,形成专家委员会宏观指导、各实施主体单位专家具体指导、每个产业均有技术团队参与的技术支撑体系。 2.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建设有机肥场和沼液沼肥供应站,探索农村沼气工业化利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基本消除工业废渣、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无害化和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3.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研究示范中心,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农业技术标准制定和验证工作,健全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围绕八类主导产业制定生产技术规程30项,完善小麦、玉米、良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奶肉牛养殖、设施蔬菜生产、猕猴桃、樱桃、葡萄及苗木花卉生产等标准综合体。建立园区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建立农业标准化监测预警、农产品检测监控、专家咨询、标准查询、溯源查询等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 4.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完成园区基础通讯网络体系建设、园区信息应用网络平台建设、园区信息化展示系统建设、园区对外门户网站建设,以信息化支撑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推广、衔接带动区和辐射区的产业发展。在园区内部实现生产管理、业务统计、考察接待、员工培训、对外联络、宣传推广、企业服务、资源管理网络化的建设目标,使信息化成为园区管理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农产品销售体系。建立大型产地交易市场,发展大型物流、仓储、加工、交易和冷链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及畜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区内有产地市场,区外有销地市场,中间有物流、仓储、加工、营销企业具体经营运作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 |
第二节 推进跨区域农业产业合作
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产业链为载体,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合作。建立跨区域农业产业合作协调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周边地区政府、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针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特点,合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创业实训基地和以大学为依托的示范推广基地,推动形成一批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北方省区的农业产业合作,建设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推广更新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专栏九:跨区域农业产业合作
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市县政府为主进行建设,杨凌示范区协助进行园区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在榆林、渭南、安康等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引进、展示和推广,并逐步向周边省区拓展,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全省覆盖。 2.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选择一批产业链推广企业和法人科技特派员,在乾县、武功、扶风、眉县、太白、周至等县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由龙头企业牵头,与科教专家、农民合作组织等合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新模式,实现产业扩张与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现代农业创业实训基地。在乾县、凤县、永寿、武功等县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创业实训基地分基地,面向全省招收毕业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实训。逐步在省内建设一批设施农业、食用菌栽培、奶肉牛养殖、林果花卉栽培等创业实训基地,培养现代农业产业带头人和经理人,带动区域农业发展。 4.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继续支持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发挥已建成的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及示范推广基地作用,提升水平、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探索校企联合推广模式。在全省新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
第三节 创新完善多元化的示范推广模式
深化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模式。发挥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的作用,与北方省区涉农高校和农林科学院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战略联盟,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重大农技项目。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试点,探索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推广服务新机制。
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行产业链推广模式。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创业融资服务平台,支持科技特派员培训和创业项目,促进科技要素带动资金、人才、信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选派和培养一批农业专家、农民技术员、农村创业人员和法人特派员,通过创办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组织和合作创业等方式,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创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设立产业链推广专项资金,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建立产业链经营和推广模式,带动做强做大若干个产业链。
提升农高会的推广效应。进一步办好农高会,提高层次、提升水平、丰富内容、增强实效,办成国际知名、全国最有影响力和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展会。
完善以媒体为主的广覆盖推广模式。把《农业科技报》办成影响大、覆盖广、贴近“三农”的涉农科技大报。按照编播分离的模式,以杨凌示范区为主,与陕西电视台合作,把农林卫视频道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农业科技频道和全国性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以杨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为核心的网络推广平台,建成横向链接国内外农业科教单位,纵向链接各级农业信息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种养大户的科技信息服务网,打造互联网、语音、视频、短信“四位一体”的农业专家推广服务系统。
建立农业科技创业实训和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学习、实践和创业平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搭建硬件支撑、科技条件共享、创业综合服务和农业实用人才实训等公共平台,建成设施农业、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和肉牛、花卉、食用菌等实训基地和周边县区的分基地,为大学生、农民、城镇富余劳动力和科教人员提供创业实训服务。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发挥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建设陕西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打造西部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新农村建设村官及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农业科技及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国家有关创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为现代农业建设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化带头人。
专栏十:示范推广能力提升工程
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战略联盟。组织北方10省区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盟,围绕种植、养殖、园林、加工、草业及农资物流业等,开展技术合作与创新,建立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突破地域资源界限,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及合作交流的平台。 2.杨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以杨凌为核心,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建设配套信息平台和若干终端信息网点。主要建设农业科技资讯管理服务、科技成果展示与技术中介服务、现代农业科技咨询培训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宣传展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应用系统,建立三农呼叫中心,开辟“多网融合、互联互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覆盖广泛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点。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和建成的示范推广基地为重点,布局建设300个示范终端服务网点。 3.产业链推广。鼓励企业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同科技人员、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各地合作建设生产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广新标准、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围绕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环保农资、农业机械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做强做大产业链。“十二五”期间,创办400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1000家企业、3000个专业合作社,每年支持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10户以上、形成产业链条50个以上。 4.农业科技创业实训和教育培训。依托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试验区,针对西部地区农业科技管理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基层农技人员等,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提高管理意识和科技素质。继续办好生猪、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围绕奶肉牛、花卉、食用菌、苗木良种等产业创办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