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和“园林杨凌”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推动人口和产业聚集,加快设市进程,建设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科学谋划空间布局
立足区域空间自然状况,科学谋划区域开发,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协调发展格局。在城镇布局上,构建“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发展形态。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上,构建“一核、四心、四区”和“两轴、两环”的空间布局。强化与区域高等级公路的连接,规划“六横五纵”方格状道路网,构建现代道路交通网。统筹配置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开发方式和内容,优化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和村镇社区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利用集中、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
深化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研究,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规模和标准,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扩大详细规划覆盖范围,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衔接有序、功能协调、服务基本完善的城镇化空间体系。积极推进设市工作,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专栏十一:空间布局
1.“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城镇布局。 一城:即中心城区,内设杨陵、李台、杨村三个街道办事处,12个城市社区; 三镇:即五泉、揉谷、大寨三个中心镇; 一批新型社区:即川口—杨村、王上村—崔家村、崔西沟—夏家沟、官村—周李、夹道—曹家、绛中、新集—姜嫄7个新型农村社区。 2.“一核、四心、四区”和“两轴、两环”的空间布局。 一核:打造集科技创新、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住办公等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域。 四心:建设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业中心等四大中心。 四区:打造涉农产业发展区、国际交流合作区、西部总部休闲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与农耕文化旅游区等四大功能区。 两轴:打造沿渭惠路的商业发展轴和沿杨凌大道的城市发展轴。 两环:打造沿主要功能区之间区域形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两条交通景观环。 3.“六横五纵”方格状城市道路网。 六横:杨扶路、北干渠路、西宝中线、城南路、河堤路、兴安路中段。 五纵: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西农路、新桥路。 |
第二节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实施交通优化工程,建设完善城市道路,改造提升老城区道路,建设铁路和公路客运、货运站及公交站,提升货运和公共交通能力。统筹推进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等工程项目及配套管网建设,构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网。着力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饮水质量等问题。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新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建设,构建新型信息网络体系,打造数字杨凌和智能城市。按照商业支撑、核心辐射、重点突破、有序展开的原则,加快推进一河两岸片区开发建设,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渭河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及体育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引擎项目,初步建成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商住科教为主的生态型都市新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推进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实现杨村、李台乡改街道办。推进驻区科教单位科研教学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城市中央行政商务中心,打造商务办公、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消费中心。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和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商住和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为城市人口聚集提供住房保障。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建筑业,提升水平,做大规模,增强支撑加快发展的能力。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深化城市文化内涵。
专栏十二:城市拓展和功能提升工程
1.交通优化工程。建设扶风-杨凌-眉县过境公路、杨扶路、西宝中线、南环路、西环路等城区主骨架和主干道路,新建城西汽车客运中心、高速铁路杨凌车站和铁路货运站等工程。设置2处区域客运站,建设公交总站。实施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城区一期道路大修等项目,建设杨凌大道、农科路、博学路、水厂路、永安路、渭惠西路、高研路、滨河西路、东环路等城市道路,总长度112公里。 2.集中供水工程。建成石头河调水工程,新建原水输水管18公里,10万吨/日净水厂一座,改造城市现有供水管网,关闭自备井,实现集中统一供水。新建孟杨路、农科路、杨凌大道、博学路、水厂路、永安路、渭惠西路、高研路、滨河路、城南路、东环线等城市供水管网。 3.排水改造工程。改造老城区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提升陇海铁路涵洞和城市其它低洼地段的排水能力,随城市道路同步建设雨污水管网,完善中水利用系统,逐步提升中水利用率。 4.电力扩容工程。扩容杨凌110KV变电站,容量达到2×50 MVA;新建揉谷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31.5MVA。新建揉谷接入永安至段家110KV线路。 5.城市气化工程。建设液化天然气调峰工厂。建设液化天然气调峰站,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扩大天然气普及率,逐步取消石油液化气。建设杨凌大道、渭惠西路、城南路、永安路等城市主干网。 6.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华电热电联产项目,实施新老城区、一河两岸片区供热管网工程,完善老城区、一河两岸、卫店片区供热管网,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实施城区热计量改造工程。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建设五湖路中段地源热泵集中供热区。 7.一河两岸开发。加快一河两岸渭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政道路19公里,完善水、电、路、气、热等配套设施,为科教产业园区、体育产业园区、高速铁路客运站等核心引擎项目提供配套。实施体育运动公园、水上运动公园、高速铁路站前广场、星级酒店和科教产业园区共享区等重大项目。 8.旧城区改造。启动3.25平方公里的旧城改造,优化功能布局,美化城市环境,实施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棚户区改造、行政单位外迁、建筑外立面改造、城市美化亮化等项目,提升城市基础配套和公共配套能力,建设城市核心商业区。 9.高等教育设施建设。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综合楼、文科综合楼、食品学院综合楼、留学生公寓和南、北校区风雨操场,总规划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建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培训和教学综合大楼,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10.房地产开发。实施渭惠路商业大街改造,建设城市行政商务中心,建设博学嘉苑、人才公寓、化建家园高层住宅楼、家佳花园、水韵天伦居、锦逸国际城、玉祥花园、田园新都市、御景国际社区等一批住宅小区。“十二五”期间,新建商品住房2.22万套,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 |
第三节 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加快城镇化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完善统筹城乡规划体系,以规划为引领,有序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工作。按照“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城镇布局和主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五泉、揉谷、大寨三个中心镇和一批新型社区。加强城乡交通、电力、通信设施和供水、排水、供热管网建设,健全住房、教育、文化、医疗、商贸服务等设施,促进城乡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力争5年转移转化户籍农民5万人。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促进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和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聚集。
专栏十三:城乡一体化推进工程 1.中心镇建设。建成五泉中心镇,推进大寨、揉谷两个中心镇建设。突出中心镇特色,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其中五泉镇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为主导产业,人口达到3万人;大寨镇以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农资物流为主导产业,人口达到3万人;揉谷镇以加工业、种养殖业、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人口达到3万人。 2.新型社区建设。按照“两换三集中”的模式,推进7个新型社区建设。实施川口—杨村和王上—崔家村两个新型社区,川口—杨村社区先期启动仿古街和安置2000人、8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建设,王上—崔家新型社区先期启动安置1000人、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建立生活、卫生、治安、医疗、健身、文化等设施的社区服务体系。 3.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工程,公路总里程达到450公里,在原有8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增加9条公交线路和3条旅游专线;加强农村饮排水设施建设,实现全区居民饮水全达标;在3个中心镇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站;建设一批输变电及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创建农村电气化达标村;加强乡村信息网络化建设,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 |
第四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加快“园林杨凌”建设步伐。实施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进公共绿地和休闲带建设。实施城市水景营造工程,加快渭河杨凌段生态综合治理及沿渭河经济产业带开发,有序推进湋河、漆水河、渭惠渠、高干渠杨凌段的生态综合治理,建成重点突出、互相贯通、水绿交融的城市水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生态支撑体系。以主要河流、交通主干道为主骨架,建设景观防护林体系和城市“绿道”体系,构建以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生态主题公园、防护林带、河渠风光带、湿地、绿色通道等为主体的城乡生态网,打造具有现代田园特色的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专栏十四:生态环境创建工程
1.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点、线、面”的绿地空间格局,重点建设城市水系及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城区湿地公园、农大广场公园、城市运动公园、人民公园、植物园、教稼园等9个城市公园和台地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2个城市森林公园。 2.城区生态廊道建设。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打造西宝高速的防护林带和西宝中线的城市景观林带,在60、40、30米宽度的道路两侧分别布置10、8、5米的绿化带,构建连接城市公园、旅游景区、主要社区和商业中心的绿色空间通道。 3.城市水景营造工程。连通高干渠和渭惠渠,建设湖泊湿地和沿渠水景。综合整治湋河河道和沟坡,利用二支渠补水,修建堤坝,改善生态,形成具有亲水平台的沟坡公园。综合整治漆水河生态,利用杨凌电站、漆水河倒虹等水利工程,在河道上选址建坝,增加水面,并在入渭河口建设三角洲湿地公园。 4.渭河生态治理。按照《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渭河杨凌段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整治河道,建设生态湿地景观,建成堤路结合的滨河大道,打造滨河休闲观光长廊和渭河湿地公园。在东起渭河大桥,西到西环路,总面积270公顷的河床范围内,由东向西建设防护林带区和渭河湿地沙滩生态景区。 5.湋河综合开发。综合整治湋河河道,在湋河坡地建设高标准生态防护林,在坡台地建设融旅游、观光等生态林业为主的高标准的防护林。建设农家乐园、瓜果园、森林公园、运动公园、撒野乐园、花卉世界等6个公园,成为以生态运动、生态休闲、市民娱乐、农家乐等为主导的城市生态休闲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