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富裕人的以人为本理念,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着力抓好就业创业、居民增收、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和社会管理,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以建设“富裕杨凌”为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创业,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实现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优化环境,强化扶持,继续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鼓励群众争创殷实家业。充分利用国家有关创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等政策,针对种养殖大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者及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为现代农业建设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化带头人。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等经营权和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发展劳务产业,增加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和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发展特色家庭餐饮、住宿、出租等产业,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重视提高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群体收入。
第二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发展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实施基础教育五大工程,统筹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实施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示范区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医疗信息网络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统筹社会保障工程,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困难群体救助工程,建设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推进城乡社区和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功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吸引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三节 发展繁荣文化事业
以建设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化园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耕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加快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打造彰显华夏农耕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为重点,打造杨凌特色文化名片。以中国农耕文化、现代农业科技文化、中国科举文化、秦腔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优势行业、强势品牌和核心产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宣传开拓创新、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进取的杨凌精神,塑造创新、绿色、和谐、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杨凌形象。以科技集聚创新为载体,提升全区人文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打造诚信杨凌。
第四节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统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人口服务管理,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平安杨凌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和综合治理,加强政法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由各种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舆论引导,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建立完善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构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点加强对交通、危险化学品等方面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第五节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加大依法治区力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强普法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
第六节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统筹资源、环境、产业等要素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杨凌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建立高效生态农业体系。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推进电力、生物医药、农资、建材等行业“三废”循环利用。探索农村沼气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生态化处理和农业生产资料资源化利用。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提高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和财税贡献。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和生产消费方式。推行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的节能,倡导低碳消费,构建低碳生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推进社区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加强环境监测监管,实现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发展沼气利用技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和大中型养殖场污染问题。
专栏十五:人民幸福指数提升工程
1.基础教育。实施幼儿园建设及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等五大工程。加快高中标准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16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小学8所,初级中学2所,普通高中1所,把杨陵中学、邰城中学打造成关中西部名校,把高新中学打造成陕西名校。新建职业中学。新建14所幼儿园,其中标准化公办幼儿园4所,每个乡(镇)建成一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中心社区建成一所标准化社区幼儿园。2013年建成“双高普九”合格区,“十二五”末建成省级教育强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 2.医疗卫生。做大做强示范区医院,建设示范区医院综合住院楼,建成三级医院。建设杨凌中医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医院综合楼。建设群杰医药杨凌关天医院。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科室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甲级村卫生室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率均达到100%。 3.文化体育。建设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图书档案大厦、古邰国遗址公园、隋泰陵遗址公园、青少年夏令营训练基地、杨凌影剧院和新时代广场曲江电影城。 4.社会保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19100套14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实施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18300套202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2500户。 5.平安杨凌建设。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城市监控系统,加强公安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能力建设,实现城市安防从“事后控制”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杨凌的安全程度和人民生活的舒适程度。 6.应急体系建设。建设示范区综合应急平台的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完成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支持杨陵区应急平台和示范区公安、消防、气象、水利、民政、农业、交通、卫生、市政、国土、环保、人防等部门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全区应急系统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指挥协调、分析和发布、视频会议等功能,建立与媒体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建设城市人防工程及应急避难体系。 7.环境保护。建设垃圾处理厂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清运系统,建设垃圾中转站5个、垃圾屋25个,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实施建筑垃圾处理和综合再利用项目,实现年处理建筑垃圾48万吨。城市公共厕所按《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实施生物质发电、华电粉煤灰综合利用、中水开发利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