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进一步发挥共建体制优势,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建设人才强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规划任务的落实,为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主要动力,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设法制、责任和服务型政府。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深化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以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快行政村合并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加强行政效能问责制,完善绩效评估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理顺司法体制,争取设立中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杨凌示范区分院。深化财税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税管理和国有资产经营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先保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财政支出。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法制化、规范化。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民间资本市场,强化产权交易市场,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高吸纳资本能力。建设体系健全、服务完善的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杨凌示范区提供金融支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引进先进生产要素,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力打造省内领先的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第二节 发挥共建体制优势

 

进一步强化共建体制,充分发挥共建部委、共建厅局的支持作用,形成促进杨凌示范区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完善与共建部委、共建厅局汇报联系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会议,协调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和重点项目。在国际合作、示范推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部委支持。建立完善与共建厅局的合作共建制度,不断拓展合作共建领域,使共建的成效落实到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上。不断开拓思路,挖掘政策资源,策划包装符合中省投向、投资额度大、有影响的重大项目,主动加强与对口部委和厅局的联系,积极申报、跟踪、落实项目,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和政策支持。

第三节 推进人才强区建设

 

把“人才杨凌”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战略,强化人才发展的基础建设,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抓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同时,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实施优秀企业家聚集培育工程,提升企业家创业发展能力。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创新激励保障、评价和培训等人才发展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专栏十六:人才队伍建设

 

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依托涉农科研教学单位和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培养造就科技推广专家800名,发展科技特派员2万名、农民技术员2万名。

2.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大力促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十二五”末,优势特色产业和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3.党政人才。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县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4.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高素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发展壮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十二五”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

5.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十二五”末,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

6.高技能人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十二五”末,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

7.社会工作人才。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人才培训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培养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十二五”末,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人。

第四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坚持“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体制和机制,充实招商队伍,完善招商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真正形成全员招商的工作局面。围绕园区建设、一河两岸开发及产业链策划项目,开展策划式招商和选择性招商。加快建设台商产业园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台商投资。开发共建部委项目资源和信息渠道,利用共建优势吸引国有涉农大企业来杨凌投资。积极争取省上在杨凌规划布局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吸引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杨凌投资兴业。重点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工业500强和行业10强企业。

第五节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完善重大项目促进工作机制,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库。紧扣中央、省上政策和投资方向,重点围绕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为重点,精心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重点围绕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统筹实施一揽子重大工程。重点抓好“51215工程”,即5个过2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过5亿元项目、15个过2.5亿元项目,总投资460亿元以上。

加大项目申报和跟踪落实力度,争取一批大项目纳入中央、省上规划和计划。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发挥好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一河两岸开发建设公司等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扩大融资规模。整合民间投资,加强政策引导,吸纳民营资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力度,建立重大项目优先保障机制,在资金投入、建设管理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做好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施工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强项目稽查、审计和竣工验收工作,建立完善建设项目问责、绩效考核和奖惩等项目工作制度,确保项目质量效果。

专栏十七:51215工程

 

5个过20亿元项目:包括华电热电联产及粉煤灰综合利用、渭河生态恢复综合治理、体育运动公园、商品房开发、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等工程,总投资157亿元。

10个过10亿元项目:包括渭惠路商业大街改造、小城镇建设、旧城区改造、限价房、海航集团综合开发、液化天然气(LNG)调峰工厂、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步长医药生产基地、锦祥太阳能硅片生产、轻纺工业园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25亿元。

20个过5亿元项目:包括市政道路、公路交通、供热工程、廉租房与公租房、高等教育设施、后河综合开发、隋泰陵遗址公园、农村新社区、低碳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期、种业创新示范、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化建装备制造园、节能设备及机械装备制造、建材制造、生物医药、肉制品深加工、粮油食品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仓储物流基地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27亿元。

15个过2.5亿元项目:包括铁路货运站、城市供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古邰国遗址公园、旅游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科研创新机构、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生物质发电、农业装备制造、动物益生菌制剂、猕猴桃冷藏及深加工、新型饲料产业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51亿元。

第六节 全面落实规划任务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引领杨凌示范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管委会推进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规划实施。本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要纳入杨陵区、管委会各工作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加快制定重点专项规划,使规划纲要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并认真组织实施。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加强跟踪检查和中期评估。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努力实现经济运行与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目标基本一致。加强财政投资保障,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加强对规划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全面了解规划内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专栏十八:“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1.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规划(12个)

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发展和改革局)

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教发展局)

科技创业推广规划(科教发展局)

国际合作发展规划(国际合作局)

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招商信息中心)

人才发展规划(人事劳动局)

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和改革局)

城市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局)

交通发展规划(交通局)

农业标准化建设规划(农业局)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局)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应急办)

2.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规划(10个)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经贸发展局)

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局)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宣传部)

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金融办)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中心)

特色工业园区规划(特色工业园区办)

科教园区规划(一河两岸办)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经贸发展局)

体育产业园区规划(一河两岸办)

一河两岸片区开发建设规划(一河两岸办)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杨凌示范区发展新局面,实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