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0周年总结会议、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个会议”)在杨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过去2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示范区建设发展工作,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示范区发展工作。现就贯彻落实20周年总结会议、第九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召开“两个会议”的重大意义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在示范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考察杨凌重要指示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阶段,国务院批准召开20周年总结会议、第九次省部共建会议,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会议指出,杨凌示范区20年特别十八大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充分发挥了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创造了农业发展的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不断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出“杨凌声音”,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杨凌力量”,为我国乃至世界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杨凌品牌”。会议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杨凌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考察杨凌所提出的要求,立足国家发展战略,置身于全球竞争的格局之中,主动把握和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找准定位、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主动谋求新的更大突破。会议对示范区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三高地四区五项重点任务”的新要求,研究解决了一些事关示范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示范区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大动力。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在示范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收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合力的良好效果。
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对于示范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李克强考察杨凌时重要指示精神,对于示范区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坚定履行国家使命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在更高层次上履行国家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明确示范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以追赶超越的精气神,牢记使命,锐意创新,加压奋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战略层面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力量,不断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明确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的目标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示范区上下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特别是“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李克强总理考察杨凌指示精神和刘延东同志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自觉担负起科技创新、示范带动、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在2020年全面完成国务院《批复》各项重要任务、基本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基础上,再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把杨凌建设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产城镇村融合发展标杆区、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引领区,建成大学城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更大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打造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一)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性成果,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每年支持实施20个以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等学科高地。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涉农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进一步找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瞄准国际前沿,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在生物育种、农业节水、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低成本、易推广、广适用”的创新成果。建成杨凌种子产业园,大力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种业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招引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不断加大种业创新研发力度,组织科研团队开展动植物育种的研究攻关,力争在农作物、经济林果、食用菌和畜禽育种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把杨凌打造成为闻名全国的“种业硅谷”。
(三)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紧盯世界前沿、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基础性核心实验室,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一批协同创新联盟,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服务平台基地的建设,支持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和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支持,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跨区域聚集融合。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创客等主体协同互补,推动城乡创新创业联动发展。
四、扩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应
(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拓展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等“六个中心”建设,建设农科传媒与信息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大学推广、产业链推广、农科培训推广、农科传媒推广等多元化推广模式,发挥杨凌农业大数据、示范基地、农高会等作用,扎实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集成示范,全面激发示范引领新动能。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加快科技成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扩散和释放,每年面向全国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推广基地,推动“杨凌经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在大地上转化为让农民受益的实用技术。
(五)积极探索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加快构建信息化、社会化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基地,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能力。探索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技术产业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成一批“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示范点。
(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在巩固提升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及秦巴山片区75个贫困县杨凌示范推广基地的同时,在吕梁山片区、六盘山片区等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怒江、甘肃临夏、四川凉山等深度贫困地区布局建设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探索“推广基地+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每年面向贫困地区培训农民1万名,帮扶贫困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
五、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农业合作经济发展为方向,深化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产权流转交易的成熟模式,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做强智慧农业,做大涉农工业,壮大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旅游业,建设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产业体系。扩大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建立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认证、检测、追溯等标准体系,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八)推进“三农”要素互联互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高水平的杨凌乡村振兴规划,健全全域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杨凌现代农庄经济集群,促进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上积累更多经验。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的要求,打造一批乡村新社区、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全面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把杨凌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样板。
(九)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放手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村农业潜力,撬动农村农业资源的市场价值,把农村打造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加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力度,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投融资、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改革举措,激发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优化行政管理服务,完善农科教、产学研紧密协作体系,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农业推进机制。
六、建设农业创新创业新高地
(十)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引智留才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创新型企业家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英才汇聚行动”“优才计划”;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创业;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校园行推介活动,每年引进技术创业团队100家以上。
(十一)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继续办好农民发展学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主体建设好“田间大学”,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做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搞好农业技术中介服务,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加大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培训培养力度,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十二)搭建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加大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为全国开展现代农业“双创”工作提供经验;加快国际企业社区、农业创意与研发设计基地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众创田园、创业工厂等创业载体,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技术创业工程,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建设10个创新创业园,更好地为广大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提供场所和服务,全面助推农村创新创业;定期举办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力争现代农业“双创”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完善农业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探索成果处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人才流动、兼职兼薪差别化政策,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建立各类人才和经营主体利益连接机制,鼓励和引导人才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创办企业,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七、进一步提高农业国际合作水平
(十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提升我国农业对外影响力。建立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开放合作机制,有针对性的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培训中心。开展“农业科技丝路行”系列活动,创新援外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每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援外培训不少于10期,实施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让更多农业高新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十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发挥农高会的载体作用,高水平举办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活动,举办脱贫攻坚杨凌论坛,逐步创造条件在杨凌策划举办农业领域“达沃斯论坛”。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聚焦提升干旱半干旱区域现代农业水平,形成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强与知名跨国企业沟通交流,汇聚全球高端人才、前沿技术、多元化的资本要素,吸引全球创业者、企业到杨凌创业发展。
(十六)加快杨凌自贸片区建设。发挥“示范区+自贸区”双重政策叠加效应,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通过要素重组,打造国际农业领域技术合作、贸易展示、投资服务等平台,重点建好农产品检疫检验、认证、交易等功能平台,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农业科技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外向型产业。推动国际农业产品、资本、信息等要素在区内充分流动,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建成农业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自贸区。
八、建设“大学城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十七)坚持规划引领。在有关共建部委的支持下,制定《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从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对社会民生的支撑、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及特色指标等方面,制定符合杨凌实际又突出特色的指标体系;编制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规划,提出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建设方向和建设程序,力争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十八)强化经济基础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方向,不断在农业全产业链上植入新要素、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催生新业态,打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轮驱动”,做大工业增量;按照“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的思路,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园区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不断盘活存量,积极推进低效企业嫁接盘活,深入实施“小升规”“规转股”工程,大力培育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三个百亿元产业链,基本建成全省涉农工业战略高地。大力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做强做靓“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品牌,切实发挥好两个品牌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杨凌经济发展“撑杆跳”。
(十九)推动形成鲜明的“大学城”特色。以农业、科技、后稷文化为符号,推进校园开放,推广街区制,加快搞好特色小镇开发等建设,打造开放共享、活力十足的“大学城”。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强化柔性治水理念,多建湿地和沿河景观,让农科城充分涌动水的灵气。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完善现代化、国际化、高品质城乡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丰富生态、智能、宜居、现代的城市功能,为城市植入更多国际元素、文化基因,让杨凌充满青春活力,彰显文化魅力,积极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强化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居民待遇同等、公共服务均等。借鉴各国经验,提升文化设施、生态休闲、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和国际接轨,增强驾驭园区国际化发展本领,努力把杨凌打造成创新特色鲜明、服务设施先进、保障条件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九、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推进工作落实
(二十)加强组织协调。要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示范区省内共建体制,健全示范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示范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示范区“两个会议”精神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为第一副组长,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两所大学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负责“两个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督促;具体由管委会副主任刘天雄负责,组成专门机构,扎实开展工作。党工委管委会各领导要高度重视“两个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主动扛起领导责任,对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要“一竿子插到底”,拿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谋划、抓部署、抓落实。各责任单位要提高主动意识,围绕提出的任务,逐项研究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梳理近期和远期要办的事项,明确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细化配套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加强跟踪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有人接、有人干。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事项,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贯彻会议精神的强大合力。
(二十一)主动做好汇报衔接。要加强与各共建部委的沟通衔接,对各共建部委已经同意支持的事项,要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一对一、点对点”主动汇报,加紧对接落实;对需要较长时间推动落实的事项,要加强调查研究,明晰工作思路,提前做足功课,定期向共建部委沟通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更多支持。相关部门每月将对接落实情况向党工委管委会进行专题汇报,对于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需要党工委管委会层面研究解决的,要及时请示报告,保证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共建部委支持事项尽快落地生根。
(二十二)弘扬优良作风。要时刻站在示范区发展大局的高度来看待、落实“两个会议”精神,自觉服从大局,自觉维护大局。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敢于担当的意识,增强攻坚克难的锐气,在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配套措施、工作落实等方面都力求严谨细致,真正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的好作风,体现到贯彻会议精神的效率上、干劲上、成效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创造性地及时研究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强化督促考核。考核办和督查室要充分发挥作用,创新考核督查机制,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坚持“结果控制”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将各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列入专项考核,组织开展好专项检查和督查,每季度通报一次工作落实情况,不断强化动态监控和预警督办,全面提高考核督查工作效率。纪工委、组织部、考核办等单位要用落实“两个会议”精神工作的成效,来检验落实“三项机制”的成效,以此弘扬创新实干精神,促进更多党员干部加压奋进,争创一流,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干好,为促进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