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健康杨凌2030”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2017年4月28日
“健康杨凌2030”行动计划
根据省委、省政府《“健康陕西2030”规划纲要》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推进健康杨凌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推动示范区卫生与健康领域追赶超越,切实保障人民健康,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以杨凌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履行两个使命,在更高层次发挥示范区作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健康杨凌框架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健康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健康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知识与技能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93%以上,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城乡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率达95%以上,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绿色、环境友好、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健康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4%左右,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陕西前列,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服务需求。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建立,健康产业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成为示范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健康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促进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实现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0年,健康杨凌与“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人才杨凌、科技杨凌”同步达标。
健康杨凌建设主要指标
领域 | 主要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2030年 |
健康 水平 | 人均期望寿命(岁) | 75.7 | 77 | 79 |
婴儿死亡率(‰) | 6.75 | 6 | 4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8.55 | 7 | 4.5 | |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14.5 | 14 | 11 | |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87.2 | 92 | 95 | |
健康 生活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8.3 | 16 | 30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 | 1.2 | 4 | 8 | |
成人吸烟率(%) | 29.9 | 26 | 20 | |
健康 服务与保障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7.98 | 比2015年降低10% | 比2015年降低30% |
家庭医生签约率 | ---- | 全覆盖 | 全覆盖 |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32.8 | 30 | 24 |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1 | 2.5 | 3.0 | |
健康 环境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81 | 90 | 全覆盖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51.9 | 85 | 全覆盖 |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69.5 | 78 | 持续改善 | |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56.5 | 72 | 持续改善 |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8.07 | 全覆盖 | 全覆盖 | |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率(%) | 53.2 | 90 | 95 |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80 | 85 | 全覆盖 | |
健康 产业 |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亿元) | ---- | 20 | 60 |
(三)实施步骤
1. 全面推进阶段(2017—2020年)。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健康格局初步形成,完善的全民健康制度基本建立,健康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2. 攻坚提升阶段(2021—2030年)。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难点健康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健康教育促进行动
1. 建立健康知识全覆盖的全民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加快建立杨陵区健康教育机构,配齐配足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力量,统筹推进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在杨凌电视台、杨凌时讯开设健康类节目及专栏,拓展新媒体宣传平台,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到203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覆盖。(责任单位: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党工委宣传部)
2. 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杨凌辖区义务教育学校建立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所有学校配备卫生室和校医,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内容,制定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质量指标,加强校园传染病、常见病预防和控制。(责任单位:示范区教育局,杨陵区政府)
3. 引导合理膳食。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为重点的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机构定期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城乡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到2030年,居民健康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食药监局,杨陵区政府)
4. 大力开展控烟限酒。以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单位为抓手,推动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和卫生计生系统率先建成无烟环境。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把预防酗酒和严禁酒后驾车纳入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提倡全民中午不喝酒,晚上不喝白酒,不劝酒,控制酒精摄入量。到2020年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6%以下;到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成人吸烟率降低到20%以下。(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
5. 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心理辅导咨询治疗医生队伍建设,在示范区医院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心理健康咨询科(室),提供临床心理护理服务,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2030年,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医院)
6. 控制不良行为。以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扩大公共留宿场所安全套免费发放范围,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建立社会综合治理多部门协作机制,推进全区戒毒机构建设,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会康复的衔接,形成集心理脱毒、心理健康、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责任单位:示范区综治办,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公安局、社会事业局)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7.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持续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建设杨凌东环线健身步道、骑行道、网球中心、水运中心、渭河湿地运动公园等场地设施建设,在树木园、教稼园等公园增设健身器械,面积不低于1/5,推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020年,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8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2030年,基本建成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城乡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责任单位:示范区体育局、发改局、市政局,杨陵区政府)
8.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持续举办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2020年和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分别达到4万人和8万人。(责任单位:示范区体育局,杨陵区政府)
9. 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融合发展。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对群众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鼓励更多人群参与科学健身。2020年和2030年,国民体质合格率分别达到92%和95%以上。(责任单位:示范区体育局、社会事业局)
10.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优化体育课时和运动项目设置,培育体育爱好,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体育运动技能,学校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面推行义务段学校每周4节体育课,高中3节体育课。2020年,全区所有学校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2次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0%以上;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责任单位:示范区体育局、社会事业局)
(三)建设健康环境
11. 建设健康村镇。把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杨凌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健康政策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乡居民健康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提高全社会参与度。到2020年,“健康细胞”建设全面开展,2030年,形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协同共建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社会事业局、食药监局、教育局)
12.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若干个美丽乡村”的空间布局,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2030年,全面建成城乡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责任单位: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市政局)
13.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推进燃煤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道路及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禁止农作物秸秆、城市清扫废物、建筑废弃物等生物质的露天焚烧。全面实施大气排污总量控制,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到2020年,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8%以上,2030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责任单位:示范区环保局,杨陵区政府)
14. 实施河流水体清净和饮水安全行动。大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系统推进“三河两渠五湖四湿地”综合治理,实施“水润杨凌”工程,实现横跨东西的三条生态水景观长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2020年,辖区主要河流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超过75%;2030年,辖区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农村自来水全面普及。(责任单位:示范区市政局、水务局,杨陵区政府)
15. 实施土壤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农业面源污染处置,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责任单位:示范区农业局,杨陵区政府)
16. 实施环境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环保部门建成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卫生计生部门建成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责任单位:示范区环保局、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
17.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加快示范区食品质量检验监测能力建设,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快速发展,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医药产业园建设,实施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中药材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责任单位:示范区食药监局、农业局、质监局、市政局,杨陵区政府)
18.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党政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严格自律、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加快构建安全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防线,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责任单位:示范区经贸和安监局,杨陵区政府)
19. 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能力和安全生产基础支撑,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行机动车总量调控。大力发展便民自行车项目,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规范交通秩序,切实维护校车安全,确保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2020年和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15%和30%。(责任单位:示范区公安局、经贸和安监局,杨陵区政府)
20. 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加快建立示范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加大对示范区医院的经费投入,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立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相应率达到95%以上;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责任单位:示范区应急办,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优化健康服务
21.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公共卫生机构职能,改善基础设施装备,配足配强疾控、妇幼、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强化专业队伍技术能力建设,加强杨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各类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0年,杨陵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装备达标率100%,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30年,建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
22. 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加强疫苗流通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管理质量。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和推进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出血热、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2020年,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8.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5%以上,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较2015年降低10%,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比2015年降低30%,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
23.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规范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人均经费标准,稳步扩展服务内容,增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提高服务均等化、同质化水平。关怀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社区融合,提高项目实施效果。(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
24. 织牢母婴健康安全网。加强示范区医院妇产科、儿科危重疑难病诊治能力建设,将示范区医院打造为技术领先和管理科学的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供从孕期到产后全程服务。加强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治,推进免费婚检,持续实施“两癌”筛查,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率。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继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计划。2020年,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左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保持在90%左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7‰和14/10万以下;2030年,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4.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1/10万以下。(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医院)
25.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精准识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和疾病类型,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给予补贴。2020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健康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杨陵区政府,示范区财政局、社会事业局)
26.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院长聘任制、年薪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自主权。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价体系,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责任单位:示范区医改办、人社局、财政局、社会事业局、示范区医院)
27. 实施中医药健康提升工程。打造集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科技转化、健康精品研发为一体的国际中医药产业基地;提高示范区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杨陵区中医医院建设,积极培育中医临床优势学科,在所有综合医院设立“治未病”科,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开展适宜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2020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面建立“治未病”科;2030年,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教育局、示范区医院)
(五)完善健康保障
28. 健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构建城乡一体、便民高效的基本医保制度。遵循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原则,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逐步实现省级统筹。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管理办法,开展门诊统筹。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医保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2030年,全面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基本医保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责任单位:示范区人社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29. 提高经办管理水平。按照“统一政策、集中办公、信息共享、方便群众”的原则,整合城乡医保经办机构,开展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的“一站式”服务。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商谈判机制和医疗费用负担分险分担机制,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完善全民健康体检制度,推进基本医保制度建设从“保医疗”向“保健康”转变。(责任单位:示范区人社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六)发展健康产业
30. 大力发展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以医药制造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原料药和中草药制剂、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培育发展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支持研发对肿瘤、心脑血管类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防治有独特疗效和优势的药物。2020年,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2030年,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责任单位:示范区食药监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工业园区公司)
31. 大力发展以“养”为支撑的养老养生产业。推进一批养老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企业,建设一批休闲养生、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养老基地。以大学城特色和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运动资源等核心资源要素为依托,发展康体养生、度假养生、文化养生、滋补养生等健康养生产业核心产品,构建健康养生产业体系。2020年,健康养老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到2030年,健康养老产业总产值达20亿元。(责任单位:示范区发改局、杨陵区政府、示范区体育局)
32. 大力发展以“健”为支撑的运动康体产业。依托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网球赛、水上赛艇等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发展以商业赛事、大众赛事、大众健身为主的体育特色赛事,进一步发展体育用品贸易,同时加快建设渭河体育运动公园、杨凌网球中心项目,完善体育场馆配套设施,对现有的杨凌树木园、教稼园等公园增设健身步道,增添健身设施,实现运动公园全覆盖,促进体旅结合,打造关中地区重要的健康运动产业基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亿元;2030年,建成1个汽车露营基地、2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3个健康运动欢乐度假区、若干个生态体育公园,体育产业总规模达20亿元。(责任单位:示范区体育局、市政局、招投局,杨陵区政府)
33. 大力发展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积极拓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把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支持开发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家庭健康产品、医用传感器等智慧医疗产品,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健康数据,发展个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责任单位: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科技局,杨陵区政府)
(七)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
34. 加快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示范区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加快推进示范区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整合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个案、医疗诊疗数据,构建健康杨凌数据库。逐步实现全区域、全机构、全员人口和全生命过程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和人口健康服务管理信息体系。2020年,实现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远程医疗覆盖50%的医疗卫生机构;2030年,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责任单位: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科技信息中心,杨陵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健康杨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健康杨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示范区爱卫办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健康政策统筹、健康影响评价、健康工作考核等大健康管理职能。杨陵区、示范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搭建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推进工作落实。
(二)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党工委管委会督查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通报工作情况,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并推广典型经验,对工作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严肃问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各有关单位要以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全民健身、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活动日(周、月)为节点,精心策划组织各类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建设健康杨凌的社会影响力。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类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引导广大群众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建设健康杨凌行动。
(四)加强健康评价。坚持“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把健康促进渗透到各项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健康领域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在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策、实施重大项目前,要开展对健康影响的系统评估,在相关规划、政策、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开展对健康影响的监测和健康影响的评价,实行健康影响评估评价“一票否决”。
(五)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示范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健康杨凌建设发展。杨陵区和示范区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建设所需经费。加强对健康杨凌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健康杨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格局。
(六)加强基础建设。杨陵区政府和示范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城乡总体规划,统筹研究,超前谋划一批卫生与健康项目,建立统一、完善的健康杨凌建设项目储备库,并实现储备项目与建设计划有效对接,将目标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有力支撑行动计划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