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关于推进健康杨凌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7-06-27 09:53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陕西2030”规划纲要》,结合杨凌实际,现就推进健康杨凌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以杨凌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借鉴国际先进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科学发展。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强化统筹协调,做到健康发展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人才保障优先、科技创新优先。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改革创新,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兼顾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深化改革,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以农村为重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健康全覆盖。

——全域一体,共建共享。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理念,推动跨部门协同,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因素。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共治共建格局。强化个人健康责任,人人行动、人人努力、人人享有,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立足杨凌自贸区建设和承办体育运动赛事多的实际,加快与国际先进健康理念接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不断拓展提高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和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健康产业,建设创新、绿色、活力、休闲、健康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三)主要目标

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健康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健康环境明显改善。

2030年,健康杨凌基本建成,促进全民健康的基本体系更加完善,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人民更加健康长寿,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各项健康指标大幅提升。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1. 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成立健康教育机构,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为所有学校(幼儿园)配备卫生室和校医。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制定合理膳食指南,持续开展 “三减三健”行动(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实施健康生活行为入户指导行动,对孕产妇、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实施健康干预。实施控烟限酒行动,加强对不良性行为的干预,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2. 实施重大疾病防控行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出血热、狂犬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专防策略,加强输入性、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高危害疾病的早诊早治,完善慢性病救助管理办法。强化疫苗安全管理,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3. 实施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行动。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实施免费婚检,开展孕前、孕期、新生儿疾病筛查,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实现生育全程保健服务;创新健康养老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安宁疗护一体化服务;健全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支出范围。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健康状况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 实施饮用水和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河长制”,实施“三河两渠”水污染治理;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土壤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销售食品行为。

5. 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严格执法,开展大气污染源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居民和餐饮行业“煤改气、煤改电”行动,禁止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燃烧行为。建立环境与健康同步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实行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双考核,严格大气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

6. 实施健康系列创建行动。深入开展健康村、镇、社区、单位、家庭等“健康细胞”创建活动。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和水平。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加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机制。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美丽乡村惠民工程,推进园林杨凌建设。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7. 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医联体建设、医师多点执业等途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认真实施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新秩序。

8.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机制。建立医务人员荣誉制度,开展“人民好医生”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氛围。

9.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建立基本医保可持续增长投资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临床路径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机制,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政策。

10.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面推行“两票制”,规范药品带量联合采购,有效解决药价虚高等问题。加强特殊人群基本用药保障,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建立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11. 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卫生与健康综合监管机构建设,加大对医疗机构质量安全、服务收费、医保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闹和伤医行为,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行风治理长效机制。

(三)突出强基层补短板,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

12.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支持示范区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民营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适度发展专科医院,引进外资医院,建立以示范区医院为龙头,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室)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

13. 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大力培养和集聚医学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与业务骨干。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医学本科毕业生,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人才培养培训力度。

14.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体育惠民工程,进一步推动驻区院校和区属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城镇社区全部建成15分钟健身圈,镇和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15. 完善公共安全和健康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构建风险登记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促进道路交通、公共消防等安全生产,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高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

16. 完善健康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人人拥有健康档案和居民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

(四)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7. 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立中医药管理服务机构,完善中医药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非药物疗法、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发挥中医药在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18. 实施中医药健康提升工程。打造集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科技转化、健康精品研发为一体的国际中医药产业基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示范区医院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培育中医临床优势学科。在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中医馆,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五)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19. 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以“医”为支撑的医药产业。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巩固发展健康医药产业,打造杨凌健康药食材的高效利用基地。以医药制造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原料药和中草药制剂、生物制药,培育发展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

20. 大力发展以“养”为支撑的养老养生产业。推进一批养老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企业,建设一批休闲养生、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养老基地。

21. 大力发展以“健”为支撑的运动康体产业。依托区内相关高校体育设施和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休闲产业。

22. 大力发展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积极拓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把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支持开发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家庭健康产品、医用传感器等智慧医疗产品,探索发展个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健康杨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健康杨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示范区爱卫办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健康政策统筹、健康影响评价、健康工作考核等大健康管理职能。杨陵区和示范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健康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二)加强资金保障。健全政府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卫生与健康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重点投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控、全民医疗保障、健康环境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等重点领域。

(三)加强考核评估。制定《“健康杨凌2030”行动计划》和考核评估办法及指标体系。将专项考核结果与“三项机制”有机结合,作为评价杨陵区和示范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杨陵区、示范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政策、项目健康影响监督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健康影响的政策、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健康杨凌建设的重大意义,强化政策解读,让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广泛动员、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营造有利于推进健康杨凌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