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7-06-27 09:46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以“争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年新建示范推广基地45个,示范推广面积7000万亩,示范推广总效益19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4元,同比增长11%

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高农业创新创业能力

(一)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水平。加快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两个联盟”)的作用,深化区校融合发展战略,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积极主动融入关中协同创新战略,发挥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作用,推动与西安高新区协同联动发展,力争今年将杨凌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序列。抓好农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科技资源共享、农产品展示交易“四个平台”建设,实施产业技术创新与原始创新双提升工程,重点在农业科技资源要素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新支持2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依托企业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作物育种、生态修复、农业节水、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示范区科技局、教育局、经贸和安监局负责)

(二)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区”作用,用好天使投资基金,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发挥“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聚集作用,探索优化鼓励返乡创业体制机制环境,打造良好创业生态系统,吸引科教人员、农业技术专家、职业农民、大学生等创新团队和农民工到农村创业创新,打造全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高地。全年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20个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0家以上。(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科技局、农业局,创新创业园公司、农业园区公司负责)

(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新机制。加快落实《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陕发〔201624号),出台鼓励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鼓励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成果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创新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示范区科技局、人社局负责)

二、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释放辐射带动效应

(四)巩固和完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进一步巩固完善“六种推广模式”,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动能力。做强“六个中心”,构建“品种、技术、培训、认证、检测”一体化的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支持农民发展学院建设,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充分发挥“杨凌农高会”的品牌效应,着力提升办会层次、创新办会方式、提高展览展示水平,办好网上农高会,进一步把农高会做强做大、越办越好。(示范区科技局、质监局、展览局负责)

(五)扎实做好示范推广基地提升工作。依托“两个联盟”,搭建面向旱区科技推广大平台。按照《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管理办法》(杨推广办发〔20171号),对已建成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实行动态化管理和功能调整,使其与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更加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示范推广实效,拓展示范推广空间。(示范区科技局负责)

(六)面向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强化科技创新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农科扶贫。在全国脱贫攻坚的贫困地区逐步建立杨凌示范推广基地,今年实现秦巴山区贫困县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充分利用“杨凌农科”培训品牌,扩大农业科技示范辐射效应,进一步加大面向贫困县区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力度,总结提炼农业科技扶贫模式,在助力全省乃至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杨凌力量”。(示范区科技局负责)

(七)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继续实施《杨凌示范区面向旱区职业农民培训规划》(杨职农办发〔20131号),围绕种植、养殖、农业工程和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创业大学生、农村创业人员、合作社理事长和农民技术员等,全年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5万人次以上,其中在省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示范区科技局负责)

三、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

(八)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基本完成种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A区,完成杨凌种业中试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种业科技优势和种业基金、种业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深化种业科技创新,优化种业发展环境,完善联合育种新机制,吸引种业人才、研发团队以及种业企业聚集杨凌,培育壮大现代种业。力争年内引进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2户。(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科技局,农业园区公司负责)

(九)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把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启动实施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双拱双膜大棚、基质袋装栽培、水肥一体化、碳基营养肥、无公害农药等5项技术,新建、改造温室大棚6000亩,打造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2个。加快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建设,整合科技示范项目向园区集中投放,开展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创建,招引各类农民到园区创业,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中展示与高效生产。(杨陵区政府负责)

(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整合组建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壮大规模实力,提升合作社整体带富功能和水平。修订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塑造工程,推进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使其成为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联通市场的主力军。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科技局、农业局负责)

(十一)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和新模式,建立和完善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衔接机制,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实现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积极创建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区域推广服务平台。(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食药监局、质监局负责)

(十二)培育发展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引导区内涉农企业争创世界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做强做靓“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品牌,促进杨凌涉农产品向优质化、高端化、品牌化迈进,持续放大“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品牌溢价效应。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年内新认证有机农产品12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示范区质监局、工商局、农业局、展览局负责)

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十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大力促进农文体旅结合,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加快建设杨凌农业创意与研发设计基地及毕公、新集特色旅游示范村,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十里陵湾旅游开发项目等。巩固提升杨凌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4A级景区创建成果,继续举办现代农业休闲游四季系列活动,促进全域休闲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杨陵区政府,示范区旅游局、展览局,农业园区公司、创新创业园公司负责)

(十四)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发挥杨凌第六产业研究中心作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全面完成现代农庄集群建设任务,加快30家现代农庄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全面开展高端市场宣传推介,把现代农庄集群打造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有效释放现代农庄集群示范效应。完成第一批10家现代农庄验收任务。(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负责)

(十五)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认真落实省上《关于加快现代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陕办发〔201713号),从科技支撑、政策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发挥农科教优势,重点突破本木油料树种、经济林树种研发等生产难题。高起点建设集精品苗木花卉种植、高新种苗繁育、休闲旅游展示、科普知识教育等于一体的杨凌花木产业园,年内完成2000亩建设任务。启动建设省级元宝枫、油用牡丹高产栽培示范园。围绕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构建和延伸产业链,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杨陵区政府,示范区林业局、科技局、金融办负责)

(十六)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机产业发展。全面完成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构建初、中、高端涉农企业联合服务平台。促进拖拉机项目全面达产达效,加快设立农机鉴定站,带动涉农装备制造业聚集发展。(示范区农业局、招投局、经贸和安监局,工业园区公司负责)

(十七)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施《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杨管发〔201717号),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综合服务等业态,构建覆盖现代农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系统化的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落实现代农业电商产业园有关政策,招引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园区,推动电商发展提质增效。发挥杨凌农业云服务平台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示范区科技局、经贸和安监局、科技信息中心负责)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全域一体化建设

(十八)深入推进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陕政发〔201646号),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产业发展融合”的总体要求,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协调推进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同步建设,年底城镇化率达到64%。加大五泉镇、揉谷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突出特色,建设五泉农科小镇、揉谷健康小镇等宜居宜业特色“小镇”。实施第二轮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一村一特色。(杨陵区政府,示范区住建局负责)

(十九)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耕地保护,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探索,全面落实全域高污染燃料禁燃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倡导绿色、清洁的生活方式,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环保局负责)

(二十)以更高标准全面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凌要在“国务院随机抽样脱贫攻坚、国务院全面检查验收2017年脱贫攻坚、‘两率一度’指标排名中必须实现全省第一”的目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发挥好精准扶贫“作战式”指挥体系作用,全面细致地对2016年建档立卡的984户低收入家庭,逐户、逐人、逐项进行精准再识别,逐户重新制定扶贫计划;全面入户摸排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全覆盖的方式进行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产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示范区精准扶贫工作高标准稳步推进。同时,充分发挥杨凌科教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脱贫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易推广、有特色的杨凌模式(示范区、杨陵区两级精准扶贫联合办公室负责)

六、聚焦杨凌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国际农业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二十一)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面向“一带一路”大战略,加快丝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利用“丝绸之路现代农业企业创新联盟”等平台,不断加强同丝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动中哈、中荷、中美、中澳、中吉、中塔等6个在外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抓紧启动杨凌(安哥拉)农业园区项目。推动农业科技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开发和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农业领域国际创新合作新高地。(示范区国际合作局、自贸办负责)

(二十二)加大“引进来”力度。结合杨凌自贸试验片区建设,重点在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深加工、良种繁育等方面,寻求更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加快组建杨凌国际农业专家顾问团队,引进一批国际农业科技高端人才和项目入区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贸易规则,减少或取消种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贸易、农业金融、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大力引进国际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入区建设发展。(示范区国际合作局、自贸办、招投局负责)

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十三)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流转1.5万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深化农村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机井管理使用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及相关权益折股量化工作,完成55个行政村资产折股量化工作,促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国土局、水务局、金融办负责)

(二十四)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推动杨凌农商行增资扩股,转型为全国性农业科技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做好全省农业保险创新试验区相关工作,继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稳步开展粮食作物、畜产品、蔬菜产量、价格指数等保险创新。持续深化险资支农业务试点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试点,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实现财政和金融支农政策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支农新模式,继续深化“金融村村通”工程,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度。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示范区金融办、杨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杨凌支行负责)

(二十五)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积极争取中省专项奖补资金,做好本级财政资金安排,完善示范区农业补贴方案,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以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为引领,围绕食品安全、新型经营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金融、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区财政局负责)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杨陵区委、区政府及示范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领会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助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把确定的各项工作纳入目标任务,精准施策,过细工作,紧密配合,切实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督查室采取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效果不好的单位及时予以通报并督促其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