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4-09-11 14:52

杨陵区委,党工委各工作部门、各直属党委,管委会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党组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意见》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杨凌示范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发展仍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的基本判断,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切实找准中省要求与示范区发展的结合点,体现改革精神,注重创新实践,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改革。在抢抓机遇中改革创新,在先行先试中提升水平,为切实履行国家使命,建设“四个杨凌”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坚持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改革为重点,以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改革为牵引,以党的制度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为保障,努力走出一条体现中省精神、富有杨凌特色的深化改革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在农业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迅速崛起。

(三)遵循原则。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的要求,统筹全局、分类施策,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组织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具体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先行启动方向明、见效快且属于地方事权的改革事项。对中央和省上已有明确意见和精神,且我区开展条件比较成熟和任务紧迫的改革,必须结合实际,不等不靠积极作为,认真做好调研摸底和准备工作,主动探索、先行先试,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即时实施上级要求推动的相关配套改革。对中省已作出明确部署的改革,必须上下一致,立即实施,强化领导责任,明确时限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加以落实,立行立改全力推进。

——探索跟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且必须推进的改革事项。对涉及全局性特别是制度建设完善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必须在中省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要求稳步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试点。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把握全区改革大局,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要认真研究、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深化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

1.不断完善省部共建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区“省部共建、省内共建”优势,创新省部共建领导小组会议、杨凌示范区陕西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组织方式,推动解决示范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示范区相关部门与各对口部委、厅局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建立争取项目资金评比激励机制。充分利用体制优势和改革机遇,力争有更多的改革项目成为中省试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农村和金融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省乃至全国种好改革“试验田”。

2.建立校区融合发展新机制。贯彻落实全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大会精神,编制杨凌示范区与驻区高校融合发展规划,继续完善示范区管委会与两所大学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实施好西部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干部培训学院等项目,促进示范区的体制机制优势与大学的科教优势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3.深化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按照中省要求,优化管委会各部门职能配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建立工作需求、事业发展需要与工作力量相适应的新机制,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改革方案,推进政府部门管理企业脱钩;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4.提高行政效能。以激发发展活力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整合各类执法主体,推进综合执法和执法权重心下移,变“多级执法”为“单级执法”。做好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政府考核、社会参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目标责任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体系。培养和引进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

(二)深化经济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优化区域空间和产业布局。完善示范区发展总体布局规划,健全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规划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强化政策跟踪落实,建立重大项目调度、考核督查机制,推动已纳入国家及省上规划的有关政策落实和项目落地。

7.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实行目录管理。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完善示范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共享机制。

8.完善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实施工业园区腾飞、主导产业升级、百亿元产业链打造“三大计划”。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和入区企业合理布局。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的国资监管体系。深化四大公司改革创新,鼓励国有公司吸收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四大公司政府适当补偿机制,促其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提升效益,着力打造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涉农工业战略高地。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研究制定扶持重点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政策措施,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9.深化招商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高强度引资、高起点引智、高效率服务体系。完善招商项目入区决策体系和评估机制。整合资源,建立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招商管理机构。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推进招商主体多元化、行为市场化。

10.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探索民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加快发展与产业配套相关的中小微企业。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科技和人才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11.建立创业激励机制。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全民创业。健全返乡创业服务机制,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提供便利服务。优化创业环境,落实扶持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金、管理等难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1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建立杨陵区、镇(办)两级办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强化绩效考核。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激活存量资金潜力。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13.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支持农商行增资扩股,转型为农业科技银行,并在区外设立分支机构。创新融资工具,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整合资源,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统筹平衡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股,组建多元化投资公司。

14.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发展环境为目标,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贯彻落实国家生态保护管理的新政策,建立环境容量管理办法,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和生态环境破坏惩处制度。探索推进行政执法机制创新,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健全举报体系。建立农村污染防治机制,推进绿色责任问责。切实抓好城乡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15.实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搞好“园林杨凌”建设。坚持“拆墙、透绿、留白、传承”原则,推进城镇生态建养。突出“农科水韵、园林杨凌”的特色,抓好“三河两渠”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完善示范区空间管制制度,划定生态红线,推行主体功能定位、土地用途管制、开发强度管制,确保生态安全。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有效引导和规范经济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16.建立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建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的新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激励办法,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示范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面向企业开放新机制,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按照“高效益运营、高水平服务、高层次展示”的要求,完善“五大中心”(即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运行机制,发挥其服务全国农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引擎”作用。做好区域科技创新规划、创新环境优化、政策支持等工作,力争在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生物信息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若干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

17.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驻区高校为依托、专家牵头、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定实施职业农民认证标准,加大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各种推广手段,认真抓好《面向旱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杨凌实践”。以农高会、农业科技报、陕西农林卫视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示范辐射效益。逐步建立起立体式、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格局,不断提高杨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18.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以资源集聚、设施完善为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以及现代农业创新示范提升工程,实现农业从块状经济向集群经济转变。加快种子产业园建设,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加速商业化育种步伐,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种业“硅谷”。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向园区化、专业化、市场化、设施化、高效化发展。激活政策、科技、中介、土地和职业农民等要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增强示范引领能力。加快中国(杨凌)现代农业数据中心建设,为搞好现代农业示范搭建新载体、开辟新路径。

19.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相关标准办法。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探索开发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担保权。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0.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实现土地向集约化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抓好示范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省级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居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深化农村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银行”实质性运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鼓励农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促进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21.建立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以破除城乡之间的制度障碍为着力点,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推进户籍、土地、社保、金融和商品流通等“五项改革”,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健全完善全域一体化、城镇网格化、镇村联动发展的城镇化体制机制。探索产城融合新途径,增强城镇产业发展功能。加快镇村综合改革,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及分类推进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居住落户办法。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和管理机制,不断探索田园农庄建设新机制。努力将杨凌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关—天经济区乃至全国城乡优质生活圈和一体化发展的范例。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2.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到管文化转变,逐步理顺党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鼓励各种资本、社会团体参与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重文化、社会办文化、企业经营文化的良好氛围。

23、促进文化融合创新。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促进传统农耕文化、后稷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积极培育具有杨凌特色的文化产品与品牌。

24.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抓好组织实施工作。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各类设施资源,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搭建各界群众及各类协会参与的文化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文化舆论氛围。

(五)推进社会民生改革创新

25.推进教育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抓好“大学区管理制”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和校长统筹管理、定期合理流动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转岗,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通共享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农村师资管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强化教育督导,推进教学质量评估和研究工作。建立委托办学、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动校企对接,提高办学实效。依托驻区高校,优化教育布局,构建有利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建省级“教育强区”。

2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综合改革,理顺三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镇村倾斜,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支持示范区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建立示范区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双向转诊机制,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服务。放开医疗卫生领域,支持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享受服务收费、价格指导和政府补贴政策。

27.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放开民政福利事业,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保障。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建立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殡葬制度改革,抓好殡葬设施建设。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探索建立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体系。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跟进居民财产性收入政策落实,突出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实施“精准到户、全面脱贫”工程。

(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28.完善社区共建共享机制。以区域化党建为核心,构建社区共建共享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强化社区薄弱领域和环节的管理,探索建立新型社区治理体制。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居民有序开展社区服务。

29.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深度管理、精细管理、严格管理新机制,制定规范管理清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社会面管控,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便利化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放开市政公用项目建设,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放开市政公用行业养护市场,建立市政设施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街景改造、垃圾处理等,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0.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动态的基层班子监测和定期整改机制,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改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制,建立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聘用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

3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教育实践,推行机关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办法,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健全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各项制度,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示范区和杨陵区干部交流任职,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推动改革的能力。

32、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围绕反对“四风”,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完善会议公文等相关制度,不断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八)深化纪律检查工作改革

33.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建立健全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定期述职、约谈汇报等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探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纪检组,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

34.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和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相关规定。

35.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严肃改革纪律,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和原因,对推进改革不力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三、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意见》等文件、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具体情况摸清,把问题症结找准,把改革方案做实,使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既符合中省要求,又切合基层实际。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示范区党工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示范区改革领导小组要坚持每季度研究一次改革工作,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示范区各级党组织、杨陵区委要切实履行改革的领导责任,按照党工委的统一部署,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拿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抓好涉及本部门重大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同时,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改革机制,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大胆试、大胆闯,鼓励改革、宽容失误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坚持改革与工作相结合,两手抓、两手硬。要坚持把各项改革作为年度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工作落实中抓好改革,在深化改革中更好地推进工作。要把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督查、考核,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到实处。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意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真抓实干,力争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加快推进“四个杨凌”建设,为建设“三个陕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