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2019年4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杨凌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的开局之年。总的工作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定位,按照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全面实施“五个突破”和“十大攻坚行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努力打造示范区升级版,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生产总值增长8%-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5%。示范推广面积达到8900万亩,推广效益220亿元以上。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整合区内科研力量,积极推动“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等省级重点项目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实施“标志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攻关转化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自然基金设立杨凌专项基金,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着力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抢抓农业科技制高点。深化“区校融合”发展,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省杂交油菜中心积极推动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集成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意空间。实施“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行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招引创业团队100家以上。探索“企业+科技团队+科创中心”的模式,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军民融合发展新项目落户杨凌。
(三)扩大科技示范辐射效应。健全完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依托杨凌农业大数据,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打造旱区农业标准化服务推广平台。加强对示范基地的管理指导,加速科技成果的释放和扩散。认真实施“示范推广和科技扶贫融合升级行动”。探索建立科技服务团队与市县结对服务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力度。全年新建示范推广基地25个,推广面积8900万亩,推广效益220亿元。实施“新时代农业技术管理培训和职业农民创业孵化行动”,探索市场化农业农村培训新机制,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5万人次。
二、培育新动能,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和高科农业体验园。持续抓好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养殖业及其农产品深加工、流通等产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三产融合。全面建成种子产业园,新引进和培育种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示范合作社3家。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扎实推行标准化生产,新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000亩。整合农产品资源,统一产品标识,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集中展示平台。依托大型电商平台,提升“杨凌农科”批量化、标准化水平,形成杨凌优质农产品大产业大市场格局。
(二)推进涉农工业转型升级。支持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入区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省级农机装备制造园,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积极开发各类新型农机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181”奶山羊百亿元全产业链工程,建设配套精深加工基地,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功能。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培育瞪羚企业10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5%。
(三)培育壮大新业态。实施“新业态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制定鼓励农业贸易政策措施,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积极推动华为、京东、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富春网营物联智慧城市供应链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农村电商发展“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发展。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聚力推进绿地世界、杨凌医药生产基地、LNG扩能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包抓制度,改进和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全年完成计划投资123.3亿元任务。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和争取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省计划,全年实现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五)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深入实施“3631”方略,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生物医药等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招技引资、招才引智,加速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向示范区聚集。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全方位乡村振兴引领示范行动”。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强化系统集成和要素联动。认真开展领导包村驻点工作,全面推进“6×N”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力争培育3-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典型。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风险管控机制。探索适度放活农民宅基地和农村房屋使用权有效形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开展“大棚房”、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整治,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农村集体产权统分结合的有效形式。建设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规范发展股份制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全面振兴。
(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建立农产品生产规范、技术标准,逐步完善绿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探索完善提质导向的农业政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重点推广设施农业“3+2”技术,全面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建设全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覆盖范围,不断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三)积极拓展金融保险服务。全面实施“新金融支撑国家产融合作改革创新行动”,推动组建新农互联网银行、全国性农业金融交易所、中国农业企业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快杨凌农科银行筹建步伐,积极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2家以上企业在创业板挂牌或在主板上市。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探索开展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农业保险产品,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
(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铁腕治霾工作力度,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69天。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施排洪截污工程。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提升农用地环境质量。
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打造对外开放制度高地。实施“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引领行动”。加大对自贸区的支持力度,加快“一港三园五基地”重点产业板块建设,大力引进国际农业科技研发及产业资源落户杨凌。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流程,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促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推动农产品进出口交易与集散中心和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设。积极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计划,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出口。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机制,组织举办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活动,不断扩大杨凌的国际影响力。
(二)大力发展“三个经济”。一是依托杨凌铁路货运站,对接长安号积极发展枢纽经济。启动杨凌国际集装箱堆场及物流中心项目,积极参与中欧班列,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二是依托会展品牌效应发展门户经济。实施“以会展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全力办好第26届农高会以及第十一届西部(杨凌)双交会、第四届中国西部畜牧业博览会等展会。三是依托自贸区发展流动经济。加快国际农业创新港建设,打造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地。建成杨凌农产品物流园,设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大数据中心及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争取在自贸区设立海外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及外国农业专家工作站。加快设置综合保税区、肉类等食品口岸和海关分支机构,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5亿元,增长28%以上。
(三)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机制,持续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发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建好中国(杨凌)旱区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争取设立杨凌国家农业产能合作联盟,推动农作物良种、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领域产能深度合作。设立海外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启动建设国际跨境贸易产业园、国际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园等,全年引进企业20家,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
五、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全域城镇化水平
(一)拓宽区域合作发展空间。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加强与周边市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与西安的战略合作。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合作事项。共同推进杨凌大道跨渭河大桥以及周至境内连线工程。共建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示范站、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平台。与延安市开展飞地园区共建和产业合作,深化与汉中等地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与周至、武功等周边县区公交线路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城市路网建设,打通北干渠路、城南路、杨青路等一批断头路,解决老城区及部分路段堵塞问题。协调推动西农路跨陇海铁路立交、杨凌大道跨渭河大桥、西宝中线绛帐、武功段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信息融合,深化“农科城卡”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启动建设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统筹推进智慧旅游、智慧公交、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加快编制城镇规划,深入推进五泉、揉谷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策划打造动漫小镇、宠物小镇以及农城书屋、咖啡街区等特色文化休闲项目3-5个。协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王上、毕公、姜嫄等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个省级生态宜居示范村。
六、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推进健康杨凌建设。全面实施“以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持续抓好“惠民十件实事”,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持续提高保险报销比例。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序推进示范区医院创建三甲工作,启动新三甲医院建设项目。加快养老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养老驿站”进小区、医疗服务进家门活动,不断提高全域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工程。统筹全区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杨凌中小学与省内外名校横向联系与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提升。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和专业能力提升,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杨凌文化综合体、杨凌区文体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优良家风家教、校风校训、乡贤文化、企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监管。
(四)加强社会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平安杨凌建设。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策划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宣讲活动。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见成效。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继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做好机关党组织联系基层工作。组织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干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夯实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一切从严”的工作导向,加大对党务干部培训培养力度,按照“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的要求,突出政治标准,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纯洁、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清正廉洁,适应时代要求和示范区发展的“狮子型”干部队伍。创新推进“三项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党的纪律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继续抓好党规党纪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加大对权力运行情况的制约监督,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