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关于印发《杨凌示范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2019-2025)》的通知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1-11 09:21

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杨凌示范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2019-202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2019年11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杨凌示范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

省政府《意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

行动计划(2019-202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国函〔2018133号,以下简称《批复》)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支持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发〔201915号,以下简称《意见》),打造新时代杨凌示范区升级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盯“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定位,围绕“三区三高地”奋斗目标,突出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引领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推进打造示范区升级版“十大攻坚行动”,为我省加快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总体思路

紧盯新定位,聚焦新目标,明确新任务,开辟新路径,推进“五个突破”,实施“十大攻坚行动”。

(一)紧盯新定位: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

(二)聚焦新目标:简称“三区三高地”。即:进一步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争到2025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其中,到2020,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农业高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乡融合、校区融合、产教融合机制不断健全,辐射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推广格局全面形成,杨凌100平方公里核心区示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国建成示范推广基地达到350个以上,年示范推广面积突破5000万亩,每年面向旱区农民群众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万人次以上,年推广农业新品种达到30个、新技术50项以上,在良种繁育、生物技术、农业节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成果,“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合作更加广泛。

(三)明确新任务

1. 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2. 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

3. 开展金融改革创新。

4. 发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5.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四)开辟新路径

1. 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互动联动的良好格局。

2. 市场引领——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品牌打造以及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建立市场化机制。

3. 开放联动——坚持内外联动、双向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发展大潮,在更大范围开展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农业交流合作,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4. 金融聚力——把金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手段,形成助力示范区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5. 融合共建——健全“融合发展、利益共享、区校一体”体制机制,促进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体制机制优势,全面打造新时代杨凌示范区升级版。

三、围绕补短板强动力,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一)在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启动“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创建工作,设立“3+X”特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专项计划,以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为导向,实施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和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抢占农业新技术新业态制高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研特区”管理体制。建设好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从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出发,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二)在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围绕八大产业全面发力,打造以种业、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生物医药、涉农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环保农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农业数据产业、农业培训产业、农业会展产业和农业文创产业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物联网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种子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到2025年,八大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种业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

(三)在聚集资源上实现突破。建设一流科研环境和营商环境,提升杨凌农高会办会水平,加强交通、热力、燃气、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保障,适度扩大行政区域范围,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对各类涉农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聚合。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涉农培训中心和种质资源交易中心,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金融资本、促进成果转化、组建农业交易场所、引进知名涉农龙头企业以及科技领军人才等优质资源方面形成聚集效应。

(四)在品牌引领上实现突破。全力推动“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等品牌市场化运营,支持“西农979”“瑞阳”“瑞雪”等一批农作物品种加快产业化并形成品牌。支持打造美畅新材、金海生物等企业品牌,到2025年培育形成具有行业重要地位的十大企业品牌。打响“杨凌农科服务”“杨凌自贸区”“杨凌双创”等特色品牌,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

(五)在开放改革上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全力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创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农产品综合物流枢纽。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力争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四、推进“十大攻坚行动”

(一)标志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攻关转化行动。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和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批前沿性成果。建设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国际研究中心,推动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攻关、战略产品研发及重大科技工程建设。深度参与国家和陕西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力争在旱区小麦、玉米、油菜、果品等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行业地位突出、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比较大的优势企业群体。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建立价值评估体系,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引进服务机构,推动成果集聚转化。通过滴灌式的扶持政策和保姆式的亲商服务,推动不少于10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二)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行动。出台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的政策措施,面向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吸引培育具有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激发杨凌本土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加大离岸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组建100人的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群体500人的科技创新骨干人才群体1000人的科技产业创新人才群体,打造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等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群,形成“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创新层级链和“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创新形态链。

(三)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坚持“龙头引领-链式集聚-集群发展”,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借助大项目的产业磁力招商引资。实施种业优先发展工程,招引培育亿元级种业企业,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设立产业研究和发展基金,加快释放步长医药、济川医药、农康拖拉机等重点龙头企业产能,打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启动小巨人成长、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壮大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环保农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完善快递集散、仓储配送等配套设施,大力招引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形成农村电商产业聚集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四)新金融支撑的国家产融合作改革创新行动。深化涉农金融改革创新,打通各类新金融进入农村的快速通道。支持区内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积极吸引和支持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入驻示范区,支持区内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及发行公司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发起设立全国性的农业金融交易所和农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争取设立中国农业企业股权交易中心、大宗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平台。推动设立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公募基金,为涉农的私募基金争取特殊支持政策,把杨凌建成全国农业投资领域的基金高地。

(五)新时代农业技术管理培训和职业农民创业孵化行动。探索建立市场化机制,面向全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管理人才培训,做强做大针对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的教育培训产业。探索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标准体系,健全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机制,到2025年力争使获得杨凌农民技术职称的职业农民达到5万名。实施“杨凌英才”工程,建设10个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享受创业有关扶持政策的同时,对接城镇社保政策,开展创新创业。对持有杨凌技术职称证书的职业农民进行重点扶持,把杨凌建成全国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

(六)全方位乡村振兴引领示范行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全域农产品绿色认证示范区。聚焦制度创新,建成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双重保障型农地市场流转等创新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和扶持,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产业小镇,开展国家三产融合试点,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域推进“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农村气化”“四好农村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办好乡村振兴学堂,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支持返乡青年和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七)示范推广和科技扶贫融合升级行动。全力推动省农林科学院实体化运行。加快杨凌农业科技云、华为农业数谷、耘上田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互联网+科技+扶贫等新模式,加大扶贫干部和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实现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重点贫困地区全覆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重点打造各类农技推广要素联动共生的一体化平台。开展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组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和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携手建设一批综合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与有关地市合作,在省内有关市区共建3-5家现代农业产业“飞地园区”。

(八)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不断提升杨凌农高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科技展会。推进杨凌会展集团公司组建并实质化运行,延伸会展产业链,提升会展价值链。办好杨凌马拉松、自行车赛等品牌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以会展业为重点,文化、体育、旅游、培训等相互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提升会展设施水平,力争月月有展会,实现各类涉农展会常态化。到2025年,会展产业总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

(九)以上合农业基地为抓手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引领行动。全面提升“杨凌农科”在上合组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加强同地区国家在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教育培训、示范推广以及农业贸易和产能方面合作,加快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提升杨凌自贸区功能,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特色农业口岸和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健全海关税务机构,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在营造一流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体现特色定位,加大制度创新探索。在杨凌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农业技术示范园,在国外建设一批杨凌农业科技合作园。继续办好中国(杨凌)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举办好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合作系列活动,打造国际农业合作先行区。

(十)以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围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优质的社会资源和科学的行业标准,推动教育、卫生、康养、就业、社保、城乡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实施健康杨凌行动计划,构建以基本医疗、人口健康、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为主体的大健康格局。每年办好群众渴盼的十件惠民实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是示范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行动计划的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力,相互促进,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二)明确责任主体。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包抓落实工作,建立高效落实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采取“责任制+清单制+项目制”,双月督办、季度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三)打造“杨凌铁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倡导拼搏奉献、追求卓越的干事文化,打造政治合格、作风过硬、能征善战的“杨凌铁军”,为推进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政策研究。立足岗位职责,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加强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研究。发动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对产业发展、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等重大问题的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发挥政策引领的最大成效。

附件1. 十大攻坚行动主要支撑项目

2. 2019年落实《批复》重点工作

3. 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重点工作任务(2019-2020年)分解表

4. 示范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任务分解表

5. 示范区2019年十件惠民实事

附件1

十大攻坚行动主要支撑项目

主要支撑项目以支撑产业项目攻坚行动为导向,突出“引领性、示范性、推广性”,以扎实的项目支撑全力推进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各牵头和相关部门要以务实的举措推进项目建设。

一、标志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攻关转化行动

1. 旱区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2.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3. 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

4. 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5. 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6.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

7. 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国际研究中心

8. 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

9. 陕西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

10.食品安全、动植物生物技术与疫苗防治、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旱区水安全与水工程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示范区科技创新局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示范区投资促进局、行政审批局、农业局、工业商务局配合)

二、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行动

1. 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建设

2. 杨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3. 星创天地和众创空间建设项目

4. 杨凌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

5. 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和创业苗圃建设项目

6. 绿地世界城双创基地建设项目

(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示范区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局、行政审批局,杨凌创新创业园公司、工业园区公司配合)

三、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1. 种业育种:杨凌种子产业园、荷兰育种育苗实验室、生物育种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

2. 生物医药:步长医药(杨凌)工业园、江河药业现代医药(中药材)产业园、杨凌东科医药生产基地、嘉禾药业原料药中药和微生物制剂基地、太极药业妇科用药生产基地、植物提取产业园、吉泰药业有限公司新药原料药研发中试生产等项目

3. 农产品加工:英童乳业羊奶制品生产线、陕西泉佑羊奶制品深加工、杨凌千年健植物果粉及外用健康产品生产线、杨凌迪高维尔绿色饲料生产线、西安源森功能性食品及有机农业产业开发生产基地等项目

4. 装备制造:陕西省农机(装备)产业园、北京瑞斯壮智能环保装备工程制造、西部电缆新型节能环保合金材料生产、陕西卓旭石油天然气射孔枪生产、农康大型拖拉机、美畅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

5. 新兴产业:杨凌—武功农村电商产业聚集区、绿地三生世界、富春网营物联智慧城市供应链中心、广州极飞科技西北运营中心项目、杨凌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

(示范区工业商务局牵头,杨陵区政府,示范区投资促进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局,杨凌农科集团、工业园区公司配合)

四、新金融支撑的国家产融合作改革创新行动

1. 杨凌农商银行体制改制转型项目

2. 设立国家农业金融交易所

3. 设立中国农业企业股权交易中心

4. 大宗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平台建设项目

5.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投引导资金、风险补偿基金

(示范区金融监管局牵头,杨陵区政府,示范区财政局,中行杨凌支行配合)

五、新时代农业技术管理培训和职业农民创业孵化

1. 全国职业农民培训中心

2. 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3. 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4. 全国农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5. 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

6. 田园农庄建设项目

(杨陵区政府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创新局、农业局配合)

六、全方位乡村振兴引领示范行动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3. 农业基础设施及老旧大棚提升改造工程

4. 动漫小镇建设项目

5. 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6. 京东智慧农场

7. 杨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8. 陕西果业科技产业园

9.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

10. 农村特色产业小镇

11. 国家冬季清洁能源试点城市项目

(杨陵区政府牵头,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投资促进局、行政审批局、农业局、自然资源局,杨凌农科集团配合)

七、示范推广和科技扶贫融合升级行动

1. 省农林科学院建设项目

2. 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3. 华为中国农业数谷建设项目

4. 杨凌农业科技云建设项目

5. 耘上田园建设项目

6. 国家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

7.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

8. 农业科技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9. 综合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项目

10. 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

11.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

12. 现代农业“飞地园区”建设项目

(示范区科技创新局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大数据局,杨凌农科集团配合)

八、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

1. 农高会综合展馆

2. 展馆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3. 农机市场整体提升改造工程

4. 绿地世界城酒店

5. 组建杨凌会展集团公司

(示范区投资促进局牵头,示范区展览局、城管局、工业商务局,杨凌城投公司配合)

九、以上合农业基地为抓手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引领行动

1. 基础支撑类: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上合组织农业技术实训基地、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服务云平台、上合组织农业资讯节目制作基地、 上合组织国家种业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上合组织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

2. 综合配套类:进境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旱区生境模拟系统大科学工程、中欧班列杨凌国际货运口岸

3. 产业发展类:上合组织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基地、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加工园、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物流园

(示范区国际合作局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示范区发展改革局、住建局、科技创新局、自贸办、大数据局、融媒体中心,杨凌农科集团、城投公司配合)

十、以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

1. 提升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邰城广场提升改造、渭河湿地公园二期、教稼园提升改造、城区绿化提升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排水改造、老城区街面提升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

2.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贸片区路网、城南路(杨凌大道至西环线段)、康乐路西延、政府东路、北干渠跨宝鸡峡桥梁、渭惠渠城区段综合治理、高干渠城区段综合治理及防护工程、省道107杨凌段、国道344杨凌段、杨凌大道跨渭河大桥、滨河路道路大修、地下综合管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客运综合枢纽站、天然气LNG调峰站、华电西片区供暖管网建设、农村电网换压站提升改造等项目

3. 教育卫生旅游项目:新建杨凌衡水实验中学、高新第三幼儿园、高新第四小学、高新中学(完全中学),改造张家岗小学、第一初级中学、大寨中心小学、第四初级中学;示范区医院三甲创建、建设一所三甲医院、示范养老中心;建设渭河体育运动公园、杨凌网球运动中心、古邰国遗址公园,杨凌文化综合体、隋泰陵遗址保护等项目

(示范区发展改革局牵头,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城管局、住建(交通)局、自然资源局、教育局、文旅体育局、卫生健康局、水务局,杨凌城投公司配合)

附件2

2019年落实《批复》重点工作

一、推动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与省科技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向国家申请设立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支持好现有的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6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加快杨凌建设国家旱区农业科学中心的步伐。

二、推进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实体化运作。会同省上有关厅局,深入调研提出设立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的具体方案,按程序报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后,力争在年内实体化运行。

三、启动杨凌现代农业“飞地园区”建设。按照“政府推动、科技支撑、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思路,启动建设延安杨凌现代农业“飞地园区”,探索杨凌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

四、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实质性运作,联合共建专业化管理团队,组建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承载和服务校内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五、建设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引进集成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建立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体系,创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化解决方案。

六、建设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打造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现代高科农业探索成果集中展示窗口,建设高科农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普基地和绿色农业体验基地。

七、做好“1+7”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好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推动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七个中心真正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平台。

八、设立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发起设立真正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争取设立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公募基金,为涉农的私募基金争取特殊支持政策。

九、推动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转型为农科银行。争取国家银保监会支持,推动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转型为农科银行,开展农业科技特色金融服务,打造可复制易推广农业科技金融产品。

十、探索发起设立全国性的农业金融交易所。依托交易所平台,研究发布系列气象指数、农产品及涉农价格指数。研究推出农产品、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的期货及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为农户、涉农企业及保险公司提供专业、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完整的产业服务。

十一、建成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拓宽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规范交易价格机制,集聚综合服务要素,把杨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十二、打造“一带一路”农业综合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果蔬、冷鲜食品全供应链物流智慧港,充分发挥杨凌铁路货运站大宗物流运力,依托自贸区打造面向西北、贯通沿海、接轨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综合物流枢纽。

十三、加快国际农业合作园区建设。提升已建成的中美、中以等园区管理运行水平,新增建设中日四季景园等园区,完善园区展示推广交易功能,引进更多外国农业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与园区建设。

十四、壮大杨凌农科集团和杨凌种业集团。以杨凌农科品牌为引领,以种业为核心,发挥优势,扩大合作,建设科技、产业、品牌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十五、推进农高会新展馆建设。启动建设农高会新展馆,加大展区环境美化亮化力度,不断提升办会条件。

十六、打造农业特色鲜明的双创街区。以众创田园为核心,建设集创业孵化、生活社区、休闲商业、文化创意、社交娱乐为一体的双创街区。

十七、办好惠民十件实事。在城市建设、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确定10项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的具体工作,确保年内推进完成。

附件3

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重点工作任务(2019-2020年)分解表

分类

工作任务(35项)

落实措施(96项)

分管领导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一、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一)支持杨凌示范区依托区域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1.2019年1月31日前,提出示范区争取部委支持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阶段性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

2.继续努力推动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落地杨凌。

3.申报建设3-4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袁鸿马

科技创新局

发改局、农业局、教育局、水务局、

工业商务局

(二)积极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1.对接教育部,争取支持西农大“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措施,并推动支持事项落实。今年年底前赴教育部汇报“双一流”建设工作。

2.筹备召开学校合并组建20周年总结会及第二次西农大省部共建会。

西农大

教育局、科技创新局

(三)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

对接中组部、教育部、省政府,形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争取有关方面对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发展学院的项目资金支持,打造杨凌涉农培训品牌。

科技创新局、农业局、财政局

(四)深化科研管理改革,赋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

开展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试点、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试点、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2019年上半年制定工作方案,下半年全面推进。

科技创新局、改革办

(五)引导地方加大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

1.支持杨凌职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2.对接省教育厅、发改委,推动支持杨凌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区立项建设。

杨职院

发改局、科技创新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教育局

(六)支持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在杨凌示范区设立研发机构。

积极主动争取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在杨凌设立或共建研发机构,2019年落地1至2家。

科技创新局

投资促进局

(七)支持杨凌示范区参与实施国家种业自主创新相关重大科技项目。

密切跟踪做好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申报工作,力争获得更多项目和更大资金支持,确保深度参与项目实施。

科技创新局

农业局

(八)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力度。

1.根据杨凌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需求,研究提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年度计划和推进措施。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大型人才交流活动,并与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广泛联系,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常态化。

科技创新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示范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党工委组织部、驻区高校

二、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

(九)支持杨凌示范区开展“三农”领域试验试点。

示范区农业局、发改局等部门都要积极联系对接国家对口部委,每个部门至少争取一项国家试点在杨凌落地。

蒋展宏

杨陵区

农业局、发改局、水务局、科技创新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金融监管局

(十)探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

1.2019年2月底前,研究提出示范区(杨陵区)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工作方案(2019-2020),明确指标体系、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

2.制定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扶持政策,打造全域绿色农产品基地,发挥试验田作用。不断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覆盖面。

3.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规范、技术标准,逐步形成绿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4.制定落实农业绿色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实施方案,重点是设施农业“3+2”技术的完善、提升和推广工作。

杨陵区

农业局、工业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十一)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组建面向旱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机构。

1.建设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

2.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旱区农业)。

董胜利

市场监管局

杨陵区,农业局、

自贸办、外事办

提出组建面向旱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机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支持并完成组建工作。

田晓炜

编办

市场监管局

农业局

(十二)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1.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夯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

2.制定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发展规划,确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撑项目,积极招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鼓励金融企业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招引优秀管理人才和返乡青年到农村创新创业。

3.完2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和1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建设,总结提炼具有杨凌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4.深化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刘天雄

改革办

农业局

杨陵区

自然资源局、金融监管局

二、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

(十三)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

在提升现有推广模式的基础上,整合政产学研用要素资源,探索农业科技培训公益性和服务有偿经营有效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新的农技推广模式。重点是探索打造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要素联动共生的一体化平台。

袁鸿马

科技创新局

农业局

杨陵区

(十四)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探索农业科技扶贫新模式。

统合农业云服务平台、大农圈等资源,探索互联网+农科服务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机制,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农民协会等多个主体参与的农业科技扶贫新矩阵,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种养、管理、营销整体服务方案,更好体现科技扶贫的效果。

科技创新局


三、开展金融改革创新

(十五)研究推动杨凌示范区开展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探索农业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有效形式。

1.积极争取工信部批准杨凌示范区开展产融合作试点。

2.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积极开展融资项目对接活动。

3.探索开展第三方企业征信评估工作,促进产融合作。

4.2019年上半年制定系统工作方案,探索“农业保险+险资支农”一揽子农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蒋展宏

经贸和

安监局

杨陵区,农业局、金融监管局

(十六)支持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业科技特色金融服务。

1.推进杨凌农商行增资扩股后续工作,争取省金融监管局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3月底前试行农林畜牧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业务。

2.积极向银保监会汇报沟通,争取杨凌农商行更名和设立分支机构。

3.探索金融服务创新,针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推广等,研发农业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和模式。

杜鹏

金融监管局

党工委组织部、国资局、杨凌农商行、人民银行杨凌支行

(十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将杨凌示范区纳入投贷联动试点。

1.积极争取银保监会和科技部支持,创新更有效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

2.争取早日在杨凌示范区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引进西安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金融机构在杨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3.及早谋划调研,建立科技型企业库,储备投贷联动客户。

科技创新局

金融监管局

杨陵区,杨凌农商行、人民银行杨凌支行

三、开展金融改革创新

(十八)依法依规引导商业银行将杨凌示范区分支机构按地市级机构申请设立。

1. 2019年2月底前,拜访省银保监局和各商业银行省级分行,促使各商业银行向上级行汇报争取支持。

2.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沟通,会同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各分支机构2020年前升格为地市级机构。

杜鹏

金融监管局

杨陵区,农业局、人民银行杨凌支行

(十九)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农林畜牧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业务。

1.鼓励各商业银行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农林畜牧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业务。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制定配套政策,推动相关抵押贷款业务实施。2019年1月底前,会同人行杨凌支行开展调研工作。6月底前指导担保公司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并推进实施。

2.推出若干典型案例,形成金融产品和创新模式。

(二十)开展农业保险创新示范,探索开展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农业保险产品。

1.2019年4月前组织调研,建立气象与金融、农业等部门合作机制,适时申报“气象指数农业保险产品”研发项目并得到批复立项。

2.2019年5-6月,分析农业气象指数与农作物产量或损益的相关性,确立1-2个农业保险的气象指数,年内开展1-2个气象指数农业保险产品示范。

3.组织实施201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扎实开展畜牧业、设施蔬菜等价格指数保险。

农业局

金融监管局

发改局、气象局、财政局、自贸办、人民银行杨凌支行

(二十一)支持农业保险承办机构通过农产品期货、期权等优化风险管理。

2019年开展试点,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创新农保风险管理新模式。

(二十二)积极支持杨凌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1.积极与证监会对接,形成支持杨凌示范区企业上市融资的内部指引。

2.争取证监会加大对杨凌示范区金融管理人才的培训,组织区内企业赴深圳证券交易所路演推介。6月底前组织干部赴证监会培训,组织赴深交所路演。

3.积极推动美畅新材IPO上市融资。2018年12月底前争取证监会正式受理美畅新材IPO材料。

金融监管局

工业商务局、财政局、自贸办

四、发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作用

(二十三)支持杨凌示范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产城融合、镇村互动的新机制。

1.2019年3月底前,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

2.政策完善方面:继续修订完善现有的31项城乡一体化民生政策。

3.产业融合方面: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人才流动方面:加快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出台农村人才招引扶持政策,吸引职业农民等回乡就业创业。成立示范区职业农民协会,加强对杨陵区职业农民协会的指导,学习日本农协经验,形成协会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机制。

5.设施提升方面: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两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发挥杨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6.资金融通方面:积极发展村庄经济,挖掘就业创业项目,扩大技术、资金、人才支持,拓宽农业农村融资渠道,推动城乡资本流动。

刘天雄

杨陵区

农业局

交通局

财政局、住建局、发改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工业商务局、水务局、旅游局

(二十四)打造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在研究制定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中,把打造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支持政策。

2.全力加强面向相关央企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2019年招引2至3个重大项目。

3.大力发展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华为农业数谷、华为灾备中心、京东智慧农场、神州数码农业大数据中心、富春网营物联智慧城市供应链中心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设。

4.争取农业农村部、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气象局等涉农部委将大数据灾备中心落户杨凌。

袁鸿马

发改局

工业商务局、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局、农业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驻京联络处

(二十五)支持杨凌示范区创新农业建设用地模式。

1.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全省2021至203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对现行规划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尽早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用于三产融合发展用地。

2.开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2019年在五泉镇蒋家寨村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范试点,6月底前完成村级规划成果的报批工作。

3.总结完善现代农庄集群建设用地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陈亚平

自然资源局

杨陵区,农业局、住建局

四、发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作用

(二十六)探索适度放活农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有效形式。

1.2019年6月底前,出台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民住房放活使用权相关政策及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放活管理办法》,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出租的试点工作,12月底前总结出试点工作经验。

2. 2019年完成农村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试点村的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将空闲宅基地、闲置房屋出租用于发展乡村民宿、健康养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三产业融合项目。

蒋展宏

杨陵区

自然资源局

金融监管局、财政局

(二十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2.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三产融合先导区试点。

3.研究出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支持意见。

4.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一批乡村旅游、农村三产融合项目,加快推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可复制的“杨凌模式”。

5.推进一城两镇建设,构建定位明晰、布局均衡、城乡互动、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进城进镇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发改局

工业商务局

农业局

住建局

杨陵区

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科技创新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体旅游局、金融监管局、农科集团、工业园区公司

(二十八)支持杨凌示范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探索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标准体系。

1.健全完善职业农民职称考评、认定、年审等管理制度,并编印成书。编写农业科技培训考试大纲,发展职业农民培训分中心,向区外农业培训机构推广。

2.探索职业农民培训标准体系,联合质监部门将示范区农业科技培训标准升级为省级或国家标准。

3.依托西农大陕西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立项研究不同类型、级别职业农民标准、培训标准、培训教材,建设职业农民网络培训平台。

科技创新局

杨陵区,农业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西农大

五、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二十九)加大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的支持力度,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全面扩大农业领城国际合作交流。

1.积极争取商务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部委对杨凌自贸区的支持,力争《批复》确定的有关支持事项2020年前落实到位。

2.加快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等“一港三园五基地”重点产业板块建设,依托杨凌自贸区制度创新、保税研发等优势,集聚整合一批国际农业科技研发及产业资源落户自贸区。

3.整合西北农产品进出口平台及外贸企业资源,在杨凌自贸区内建设西北五省农产品进出口交易与集散中心。

4.加快中哈、中乌等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农业技术和标准、职业农民等“走出去”,促进海外农场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返销国内,打造全产业链运行的“海外粮仓”新模式。

5.加快建设“国际农业梦想小镇”,建设一批国外农业研究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

6.推动在杨凌建设国际农业产能合作联盟,积极拓展国际农业产能领域的第三市场合作。

7.提升杨凌农高会国际合作水平及对外影响力,推动举办全球现代农业高峰论坛等重大品牌活动。

8.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及丝绸之路现代农业企业创新联盟作用,支持两个联盟扩充有实力的成员,深度参与国家对外重点农业投资项目。

9.在杨凌建设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大数据中心及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在自贸区内设立海外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及外国农业专家工作站。

10.提升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影响力,推动在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设立职业农民海外培训基地。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商务部2019年援外培训项目10期以上。

杜鹏

自贸办

农业局、科技创新局、国际合作局、工业商务局、国际合作公司

五、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三十)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发挥作用。

1.建立西农大和示范区国际合作包括发挥联盟作用的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2019年在国外召开联盟第四次会议,达成一批合作协议。

2.支持联盟与国际组织合作,争取在杨凌设立国际组织中国分支机构或研发机构。

3.支持联盟申报社团法人,发挥更大作用。

陈亚平

西农大

外事办

民政局

(三十一)支持示范区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设。

1.加强与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部委的对接沟通工作,2019年上半年完成中心设立可研报告及建设方案审定工作。

2.加快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隔离温室、隔离苗圃、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工作。

3.依托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建设,推动在自贸区内开展国际动植物品种权交易业务。

蒋展宏

农业局

农科集团

市场监管局、工业商务局、自贸办、科技创新局

(三十二)支持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建设。

1.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推动农作物新品种中试基地建设。

2.创新交易中心运营模式,促进品种权交易更加活跃,中心自我发展动力强劲。

科技创新局

农业局

品种权交易中心

(三十三)支持杨凌示范区在条件成熟时设立综合保税区。

1.争取西安海关支持,20193月底前共同成立杨凌综保区申报工作推进小组,加强与海关总署的汇报沟通工作。

2.2019年3月底前完成综保区建设规划、咨询单位招标等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设立。

3.加快综保区规划范围内有关村庄及附属设施的拆迁及土地整理工作。

杜鹏

自贸办

工业商务局、自然资源局、房征办、国际合作公司

(三十四)健全海关等机构。

联合西安海关,主动对接中编办、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争取2019年在自贸区内设立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分支机构。

自贸办

工业商务局、编办、税务局、国际合作公司

(三十五)建设肉类等食品进境指定口岸。

1.主动对接西安海关及口岸办,2019年3月底前提出并完善肉类等食品口岸申报及建设方案。

2.加快口岸申报所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铁路货运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3.加大对肉类等食品国际贸易企业和相关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为项目申报运营提供支持。强化跟踪推进,促进肉类等食品国际贸易企业及相关项目招商取得实质进展。

工业商务局、投资促进局、国际合作公司

附件4

示范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任务分解表

分类

目标任务

落实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一、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

(一)推动省农林科学院实体化运作

1.统筹省农林科学院、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科学院等机构力量,积极推进省农林科学院实体化运行。

2.争取将省农林科学院纳入省直事业单位序列,给予相应的编制支持;创新运行机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理事长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兼任,院长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兼任;加大对省农林科学院经费申请支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新平台。

刘天雄

钱永华

冷畅俭

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西农大党委校长办公室

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综合办公室

组织部

财政局

科技创新局

(二)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3.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食品安全、动植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旱区水安全与水工程等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4.提升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能力,加快将优势学科建设成为国家级科研平台,推动建设“旱区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5.实施“3+X”特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专项计划,强化原始创新,开展农业科技前沿性研究,突出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部署一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6.牵头实施陕西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完善商业化育种联合体,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力争在旱区小麦、玉米、油菜等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7.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杨凌设立研发机构,争取省内基金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袁鸿马

钱永华

科技创新局

西农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教育局

农业局

金融监管局

一、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

(三)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

8.加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力度,推动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等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9.围绕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建设高水平特色智库,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办学。

10.加强与省内骨干企业合作,建设“四主体一联合”平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联合高校研发)。

袁鸿马

韦革宏

科技创新局

西农大“双一流”建设办公室

工业商务局

共建融合办

1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培养和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

董立民

马建华

人社局

西农大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

组织部

12.统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引领全省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周锁

杨职院办公室

财政局

(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3.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人才等数据库,建立农业科技大数据平台,探索“互联网+农业推广”新模式。

14.开展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组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

蒋展宏

农业局

市场监管局

财政局

15.研究实施与省内有关地市共建现代农业飞地园区,在全省布局一批示范推广基地。

16.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推广联合体,鼓励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

17.开展科技扶贫行动,加大扶贫干部和贫困地区农民培训,探索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扶贫新模式。

袁鸿马

科技创新局

财政局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五)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8.加快种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陕西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区(武功、扶风)、 陕西省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以种业、设施农业、生物产业、涉农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由农业高新示范区向高新区发展转型。

19.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培育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20.组建杨凌农科集团,持续提升“杨凌农科”品牌运营能力。

21.完善快递集散、仓储配送等配套设施,吸引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入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杨凌-武功农村电商产业聚集区。

蒋展宏

发改局

农业局

农科集团

工业商务局

自然资源局

工业园区公司

投资促进局

22.建设新展区(馆),积极发展会展经济。

刘天雄

展览局

自然资源局

(六)健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23.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蒋展宏

农业局

杨陵区

科技创新局

24.推动创新农业建设用地模式,探索适度放活农民宅基地、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有效形式。

25.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26.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行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27.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产业小镇,积极申报国家三产融合试点。

陈亚平

自然资源局

发改局

农业局

文旅体育局

(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8.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争取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袁鸿马

发改局

组织部

杨陵区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9.突出关中民居特色,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加强绿化景观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30.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四好农村路”“农村气化”“厕所革命”等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国家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实现农村天然气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5%以上。

陈亚平

住建局

杨陵区

自然资源局

民政局

3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进移风易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田晓炜

单舒平

组织部

杨陵区

宣传部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八)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32.探索金融机构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农林畜牧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业务,支持通过专利权、股权质押等方式,加大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支持。

33.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创新试点,对列入全省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的农业保险创新项目给予45%省级保费补贴。

34.支持区内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及发行公司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35.探索实施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向农业科技特色服务转型。

杜 鹏

金融监管局

农业局

工业商务局

(九)推进农业领域“双创”基地建设。

36.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招引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杨凌建设星创天地和众创空间。

37.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全方位、个性化创新创业服务。

38.建好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积极承办国家级或省级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活动。

袁鸿马

发改局

创新创业园公司

科技创新局

杨陵区

发改局

农科集团

工业园区公司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9.积极争取优先安排中央来陕挂职、“博士服务团”等涉农专业干部到杨凌工作。

40.引进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及紧缺特殊专业人才,设置特设岗位,开展自主招聘。

41.实施引才引智计划,申请将旱区农业专家纳入聘请外国专家计划。

42.在住房保障、子女上学、治病就医等方面,对农科教人员给予一定政策性倾斜。

43.探索科教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董立民

马建华

人社局

科技创新局

西农大人事处

杨职院人事教师处

组织部

政研室

(十一)强化开放平台建设。

44.加快设立杨凌综合保税区和特色农业口岸,健全海关税务机构,促进现代农业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推动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45.鼓励跨国公司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

46.深化杨凌自贸片区改革,完善 “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

47.建设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

杜 鹏

自贸办

科技创新局

工业商务局

农业局

行政审批局

国际合作局

西农国际处

48.提升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国际影响力,办好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

刘天雄

展览局

科技创新局

(十二)加快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

49.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发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加强对全国涉农高校、研究机构等资源整合,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平台,增强技术辐射能力。

袁鸿马

科技创新局

国际合作局

50.聚焦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技术需求,优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发展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资源和培训体系,建立上合组织国家优秀农业科研人员中短期互访交流机制,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51.加快“走出去”步伐,联合涉农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在更大范围深化同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交流合作。

陈亚平

陈玉林

王晓地

国际合作局

科技创新局

西农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成人教育学院

杨职院办公室

外事办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十三)推进区校深度融合发展。

52.全面推动区校融合发展,健全“融合发展、利益共享、区校一体”体制机制,推动在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创新创业等方面协同发展。

53.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高等研究院”建设。

54.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规划管控,有序打开校区围墙,推广开放式街区,凸显“城中有校、校中有城”的大学城特色。

55.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大学+示范区+资本”等新模式。

56.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促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袁鸿马

钱永华

冷畅俭

郑英宁

闫祖书

共建融合办

西农大西安研究院筹建处、保卫处、科技推广处、图书馆、体育部、后勤管理处

科技创新局

自然资源局

卫生健康局

57.建设和完善图书馆、体育场、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新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标准化学校。

董立民

发改局

住建局

文旅体育局

教育局

四、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十四)加强党的领导。

58.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强化作风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落地,确保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任务要求落地见效。

刘天雄

王宝平

田晓炜

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纪工委

组织部

党工委管委会各工作部门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

59.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科技部、陕西省政府“双组长制”,强化举措、聚集资源,协调共建部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60.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定期召开杨凌示范区省内共建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1.强化使命担当,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对接,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持续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刘天雄

共建融合办

党工委管委会各工作部门

(十六)加大政策支持。

62.积极争取适度扩大杨凌示范区管辖范围,拓展杨凌发展空间。

董立民

民政局

发改局

四、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十六)加大政策支持。

63.加大示范区建设用地需求的申请支持力度,加快建设用地审批,满足用地需求。

64.争取交通、热力、燃气、变电站等建设布局支持,争取将杨凌供电公司调整为省电力公司直管,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65.积极争取省上对示范区“一市一策”区域发展补助资金增至每年4亿元政策尽快落地,建设“三区三高地”。

陈亚平

自然资源局

住建局

财政局

发改局

66.推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投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市场化金融服务机构,促进杨凌高质量发展。

杜 鹏

金融监管局

政研室

(十七)改进考核体系。

67.结合国务院《批复》要求,争取完善陕西省对杨凌示范区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注重考核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国际合作等任务性指标,弱化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发展性指标考核机制,引导示范区发展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

田晓炜

组织部

科技创新局

农业局

发改局

共建融合办

附件5

示范区2019年十件惠民实事

为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示范区将围绕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做好“惠民十件实事”。

一、解决上学难问题。引进1所省内五大知名中学在杨凌办学;建成投用永安九年制学校、恒大小学、西农幼儿园、杨陵区第五幼儿园(示范区教育局负责)

二、解决就医难、养老难问题。推进示范区医院三甲创建工作(示范区医院负责);建成投用杜家坡老年活动中心,开工建设一所三级甲等标准医院(示范区民政局负责)

三、完善城乡路网。打通北干渠路(杨陵区政府、示范区住建局、杨凌工业园区公司分别负责)、后稷路(孟杨路-杨扶路段)、杨青路等一批断头路,实施常青路(凤凰路-高干渠路)和高干渠路(西农路—新桥路段)拓宽改造工程(杨陵区政府负责)。

四、提升城市运行能力。建成汽车客运枢纽站(示范区住建局负责);购置30辆新能源公交车,增加公交车发车班次,进一步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杨陵区政府负责)健全完善老城区交通管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示范区交警支队负责)

五、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个省级生态宜居示范村;基本实现非拆迁水冲式厕所、雨污管网、污水处理、湿地建设“四个全覆盖”(杨陵区政府负责)

六、提升城市景观效果。建成“双创街区”(杨凌创新创业园公司负责);建成5个街心花园,完成康乐路等路段亮化提升改造(杨陵区政府负责);实施邰城广场、教稼园及展馆周边绿化亮化提升改造(示范区城管局负责)

七、打造平安、宜居杨凌。继续完善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雪亮工程”建设(示范区政法委负责);推动老旧、安置小区和城区公园改造项目,进行绿化提升,安装一批健身器械等便民设施(杨陵区政府负责,示范区住建局、文体旅游局、城管局分别配合)

八、丰富居民文体生活。建成渭河体育运动公园二期并投入使用(示范区水务局负责);建成陕西省杨凌网球运动中心(示范区展览局负责)、杨凌大剧院(杨凌城投公司负责)、青少年活动中心(杨陵区政府负责);建成10个街头书吧(示范区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建设1个示范书店,年内开展文化惠民活动80场次以上(杨陵区政府负责)

九、解决冬季保供问题。建成LNG城市应急储备调峰(一期)项目和第二气源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煤改气、煤改电工程,解决老城区老旧小区供暖问题(杨陵区政府负责,示范区城管局配合)。

十、便民服务“一卡通办”。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农科城卡在公共交通、信息查询、便民缴费、惠民补贴、吃住游娱等领域应用(示范区大数据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