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1 16:5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杨凌示范区实际,现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示范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结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伐,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示范区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

二、目

(一)坚持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

1. 充分发挥好区校融合平台优势。登高望远,立足杨凌、放眼全球,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瞄准国内外科研院所、科研团队、知名专家工作室、最新科研成果,精准施策,加大招引力度,力争每年都有2-3家科研创新团队入驻杨凌。建立政策资金、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公共平台同时跟进的服务机制,实行一个团队一名包抓人员工作制度,为入区科研院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2. 精准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分类制定和完善支持企业、专家团队、个人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设立创新创业风险补偿金,建立创新创业风险评估补偿办法,规范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制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评估奖励实施办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创业机制体制。密切企业与创新团队、专家团队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新格局。

3. 发挥好一中心多支撑的平台功能。以创新创业园区为核心形成工、农、科、银、企多点支撑的创业格局,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用的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办创业培训,及时发布创业信息,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科技成果供需见面会。压实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加快企业孵化和上市步伐。

4.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要结合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扶持力度,对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给予重点支持。要加大检测检验中心、综合实验室、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等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服务。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立足新、沿着链,调整产业规划,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引领示范,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5. 聚焦新品种,加快种业培育发展。充分发挥种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先正达综合实验室和分子育种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推动先正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建设,招引更多的知名种业企业落户杨凌。参与陕西种业集团建设,加快推进入区落地工作。鼓励支持区内现有种业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建设万亩高标准丰产良种示范展示基地。全面加强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平台功能作用。制定支持新品种试种奖补办法,建立种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新品种试种推广制度。全力支持种业企业创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6. 聚焦新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高标准建成智慧农业谷,以智慧农业谷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标杆,切实加强项目落地建设和管理,把智慧农业谷打造成智慧农业的先行区。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巩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对老旧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设施改造提升,制定支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区内猕猴桃、葡萄等大田特色果蔬进行智能化设施建设,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品种和生产作务技术升级工程,动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着力解决品种老化、长期连茬种植的问题,全面推行以水肥一体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3+2”技术,全域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制定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支持政策,利用两年时间使全区果蔬绿色认证率达到80%以上。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切实加强杨凌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制定、标准认证、标准执行、标准运营制度体系建设,用标准体系支撑杨凌农科品牌,用杨凌品牌倒逼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规划建设1-2个集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数字化等为一体的未来农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7. 聚焦新模式,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专业团队+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相互之间有机利益联结机制,加大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1-2家科技创新型农业上市企业。制定支持扶持政策,加大家庭农场逐级创建工作力度,年内创建标准化家庭农场30家。规范合作社运行,以提升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培育一批制度完善、运作规范、利益联结紧密、组织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社。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出台支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措施,补齐小农户发展短板,在技术服务、资金支持、产品营销方面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享有同等待遇,支持小农户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深化片区重点基地的示范带动模式,全力建设城南路智慧农业谷片区、小湋河休闲农业片区、产业路精品苗木片区、孟杨路设施果蔬片区、杨扶路高科农业片区,加大对片区重点基地的支持扶持力度,培育30个以上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基地建设支撑和带动片区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创新孵化模式,建设集先进农业装备、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孵化器,为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8. 聚焦新平台,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全面实施“三个一”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工程,“一村一公司”,即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资或控股成立生产经营性公司,服务于产业发展,服务于乡村建设,服务于社会治理;“一镇一站点”,即将杨陵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延伸到两个镇,建设农技、农资、农化、农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立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服务机制,打通现代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业一协会”,即按照产业发展现状,新建或完善猕猴桃、葡萄等特色果蔬专业协会,健全协会章程,充分发挥协会在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信息交流、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服务产前、产中、产后的功能和作用,引领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西部(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调整种子产业园规划和业态布局,建设以种业为引领,集农技、农资、农化、农机等农业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西部农业科技大市场,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聚集区,扩大杨凌影响,促进杨凌发展。

9. 聚焦新业态,促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农业采摘旅游示范点,建设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组织开展好农耕文化浓郁、农业科技特色明显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发展特色鲜明的民宿经济,加快马家底民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运营模式和机制,力争在前半年投入试运营,做好下川口、王上等村民宿经济发展前期谋划准备工作,年内力争动工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等文体旅研学系列活动,争取月月有动作、季季有活动,积极争取和承办好各类文化体育培训等赛事活动。全力实施互联网+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5G建设,加大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力度,把电商站点覆盖到所有的村和合作社,实施农村物流畅通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彻底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肠梗阻”,真正把“杨凌农科”的品牌效益转化为生产经营效益。

(三)坚持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10. 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力。优化“一园两镇”工业发展布局,完善“一园”,即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解决水、电、气、路等难点堵点问题。“两镇”即两个重点镇产业发展集中区,抓住重点镇建设规划修编的大好机遇,科学合理地定位两个镇的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形成中心城区与重点镇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11. 扶持壮大特色工业,增强聚集力。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农业装备制造三大特色产业,强弱项、补短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和创新点,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在三大产业中选择1-2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企业,重点培育支持,每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和1-2家上市企业。坚持选择性招商,围绕特色产业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招大引强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把上下游配套作为扶持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300亿。

12. 做亮现代服务业,扩大带动力。加快绿地“三生世界”、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隆发广场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带动传统商业升级改造。支持开皇广场等一批传统商业调整业态布局,支持品牌休闲体验店建设,打造渭河湿地公园、邰城广场、科创街区、商业风情街等一批夜间经济片区。全面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支持专家老师领办、创办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整合资源扶持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企业,规划建设西部农业科技大市场,打造西部农业科技服务核心区。

13. 统筹城乡一体建设,增强融合力。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紧盯农村道路、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气配套、5G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策划包装项目,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力争所有项目在年内动工建设,两年内全面完工。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改厕为“牛鼻子”,以污水处理和“六乱”治理为重点,以健全完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领导、目标定位和政策落实,再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支持王上、马家底、下川口等村建设精品民宿,打造一批农科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推进农科文旅融合发展。

14. 坚持绿色发展,厚植发展潜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细化落实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各项

措施标准,夯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把企业污染排放的责任和措施从严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河长、渠长制责任,实施“三河两渠”信息化监测,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

(四)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15. 深化农业农村系统集成改革。坚持政策集成、方案集成、落实集成,聚焦重点领域,围绕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人、地、钱瓶颈问题。创新激励引导政策,培育、招引、留住人才,鼓励事业单位职工、两所大学专家教授和大学生在农村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促进农房使用权有序流转。全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扩大生物质资产确权抵押贷款,形成可复制的量化信贷模型。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型险种省级试点。

16. 持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优势和国际农业创新港平台优势,推动农业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农产品跨境贸易便利化。在陕西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基础上,建设杨凌(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产业体系。推进综合保税区、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国际种子交易中心、进口农机展示交易平台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大数据中心及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争取设立进口植物种苗口岸、杨凌铁路货运口岸,对接“长安号”中欧班列,经停陇海铁路杨凌货运站,联通中欧东盟农产品中转贸易,打造陕西版的“农产品南下大通道”。

17. 高标准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按照“一基地多平台、一中心多园区、一院多所”的建设思路,制定创建办法、创建标准,建设20多个特色鲜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启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继续开展职业农民走出去培训项目,力争年培训60人次以上。实施“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全力办好农高会等特色展会,高水平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圆桌会议、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活动,继续办好油菜大会等全国性种业展会,争取国际性会议在杨凌举办。

(五)坚持民生保障优先,创新社会治理

18.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加强对低收入户的动态监测管理,以“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为底线,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扎实做好柞水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开展杨凌企业与柞水产业的互动对接工作,持续用力做好产业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全省深度贫困县区科技帮扶工作,全面加强科技服务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帮技术、帮产业、帮人才、帮市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战。时刻关心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让他们时刻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19. 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扎实做好低收入户、失地农民、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协调机制,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加强重点用工企业调度保障,积极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制定鼓励大众创业就业的政策办法,从贴息贷款、房租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好局面。

20.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保障、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和设备完善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学专业人才储备、培训,夯实疾病预防控制的人才基础。健全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行动、保障体系,编印行动指南,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高效运转。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提升工程,在有条件的小区打造卫生服务站点,推进提升48家民营诊所医疗条件,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安全舒适环境。推行薪酬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医护人员竞争上岗,提高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1.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硬件提升工程,切实完善教育教学条件。深化“两支队伍”建设,下力气推进教师职称评定、薪酬和绩效、全员聘用制、岗位工资升级分档等四大改革。建立健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全面推行校长(园长)末位淘汰制、校长竞争上岗制,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大力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影视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特色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创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2.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多元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深入开展“无黑无恶”创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深化网格化管理,织密织牢管理服务之网。全面实行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措施要求

(一)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亲自研究安排、亲自监督检查、亲自推动解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主动认领任务,主要负责人要认真研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列出工作清单,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项目制”管理,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示范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和协调督促,杨陵区委、区政府要切实增强主责主业意识,切实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示范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任务分工,对标对表,密切配合,狠抓落实。

(三)强化工作保障。要切实加强政策研究,策划包装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两级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三农”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要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四)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工作作风大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要将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双月督办、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切实发挥督考“指挥棒”作用,以责任落实、任务落地全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附件:杨凌示范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杨凌示范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分类

工作任务(22项)

落实措施(76项)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一、坚持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

(一)充分发挥好区校融合平台优势。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瞄准国内外科研院所、科研团队、知名专家工作室、最新科研成果,精准施策,加大招引力度,力争每年都有2-3家科研创新团队入驻杨凌。

2.建立政策资金、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公共平台同时跟进的服务机制,实行一个团队一名包抓人员工作制度,为入区科院院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科技创新局

共建办、财政局、金融监管局、创新创业园公司

(二)精准政策措施。

1.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分类制定和完善支持企业、专家团队、个人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2.设立创新创业风险补偿金,建立创新创业风险评估补偿办法,规范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制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评估奖励实施办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创业机制体制。

3.密切企业与创新团队、专家团队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新格局。

科技创新局

财政局、创新创业园公司

(三)发挥好一中心多支撑的平台功能。

1.以创新创业园区为核心形成工、农、科、银、企多点支撑的创业格局,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用的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办创业培训,及时发布创业信息,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科技成果供需见面会。

2.压实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加快企业孵化和上市步伐。

科技创新局

创新创业园公司

金融监管局

(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

1.要结合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扶持力度,对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给予重点支持。

2.要加大检测检验中心、综合实验室、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等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服务。

3.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立足新、沿着链,调整产业规划,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科技创新局

发展改革局

二、坚持引领示范,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五)聚焦新品种,加快种业培育发展。

1.充分发挥种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先正达综合实验室和分子育种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推动先正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建设,招引更多的知名种业企业落户杨凌。

2.参与陕西种业集团建设,加快推进入区落地工作。

3.鼓励支持区内现有种业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4.建设万亩高标准丰产良种示范展示基地。全面加强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平台功能作用。

5.制定支持新品种试种奖补办法,建立种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新品种试种推广制度。

6.全力支持种业企业创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农业局

科技创新局、财政局、农科集团

(六)聚焦新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1.高标准建成智慧农业谷,以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标杆,切实加强项目落地建设和管理,把智慧农业谷打造成智慧农业的先行区。

2.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巩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对老旧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设施改造提升,制定支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区内猕猴桃、葡萄等大田特色果蔬进行智能设施化建设,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全覆盖。

3.全面实施品种和生产作务技术升级工程,动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着力解决品种老化、长期连茬种植的问题,全面推行以水肥一体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3+2”技术,全域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制定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支持政策,利用两年时间使全区果蔬绿色认证率达到80%以上。

4.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切实加强杨凌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制定、标准认证、标准执行、标准运营制度体系建设,用标准体系支撑杨凌农科品牌,用杨凌品牌倒逼标准化建设。

5.积极探索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规划建设1-2个集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数字化等为一体的未来农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杨陵区、农业局、市场监管局

农科集团、工业商务局

二、坚持引领示范,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七)探索完善经营模式。

1.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专业团队+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相互之间的有机利益联结机制,加大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1-2家科技创新型农业上市企业。

2.制定支持扶持政策,加大家庭农场逐级创建工作力度,年内创建标准化家庭农场30家。规范合作社运行,以提升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培育一批制度完善、运作规范、利益联结紧密、组织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社。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出台支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措施,补齐小农户发展短板,在技术服务、资金支持、产品营销方面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享有同等待遇,支持小农户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

3.深化片区重点基地的示范带动模式,全力建设城南路智慧农业谷片区、小湋河休闲农业片区、产业路精品苗木片区、孟杨路设施果蔬片区、杨扶路高科农业片区,加大对片区重点基地的支持扶持力度,培育30个以上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基地建设支撑和带动片区产业发展。

4.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创新孵化模式,建设集先进农业装备、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孵化器,为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杨陵区、农业局、创新创业园公司

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局、金融监管局、创新创业园公司

(八)聚焦新平台,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1.全面实施“三个一”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工程,“一村一公司”,即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资或控股成立生产经营性公司,服务于产业发展,服务于乡村建设,服务于社会治理;“一镇一站点”,即将杨陵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延伸到两个镇,建设农技、农资、农化、农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立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服务机制,打通现代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业一协会”,即按照产业发展现状,新建或完善猕猴桃、葡萄等特色果蔬专业协会,健全协会章程,充分发挥协会在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信息交流、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服务产前、产中、产后的功能和作用,引领产业发展。

2.规划建设西部(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调整种子产业园规划和业态布局,建设以种业为引领,集农技、农资、农化、农机等农业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西部农业科技大市场,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聚集区,扩大杨凌影响,促进杨凌发展。

杨陵区

农业局、农科集团、科技创新局

二、坚持引领示范,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九)聚焦新业态,促进融合发展。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农业采摘旅游示范点,建设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组织开展好农耕文化浓郁、农业科技特色明显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动。

2.发展特色鲜明的民宿经济,加快马家底民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运营模式和机制,力争在前半年投入试运营,做好下川口、王上等村民宿经济发展前期谋划准备工作,年内力争动工建设。

3.积极开展“农业+”等文体旅研学系列活动,争取月月有动作、季季有活动,积极争取和承办好各类文化体育培训等赛事活动。

4.全力实施互联网+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5G建设,加大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力度,把电商站点覆盖到所有的村和合作社,实施农村物流畅通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彻底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肠梗阻”,真正把“杨凌农科”的品牌效益转化为生产经营效益。

杨陵区

农业局、文旅体育局、工业商务局

三、坚持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十)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力。

1.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解决道路不通、电不通、气不通和用不起的难点堵点问题。

2.抓住重点镇建设规划修编的大好机遇,科学合理地定位两个镇的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形成中心城区与重点镇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杨陵区

住建局、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局

(十一)扶持壮大特色工业,增强聚集力。

1.围绕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农业装备制造三大特色产业,强弱项、补短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和创新点,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2.在三大产业中选择1-2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企业,重点培育支持,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和1-2家上市企业。

3.坚持选择性招商,围绕特色产业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招大引强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把上下游配套作为扶持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300亿。

投资促进局

工业商务局、金融监管局

三、坚持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十二)做亮现代服务业,扩大带动力。

1.加快绿地“三生世界”、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隆发广场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带动传统商业升级改造。

2.支持开皇广场等一批传统商业调整业态布局,支持品牌休闲店建设,打造渭河湿地公园、邰城广场、科创街区、商业风情街等一批夜间经济片区。

3.全面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支持专家老师领办、创办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整合资源扶持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企业,规划建设西部农业科技大市场,打造西部农业科技服务核心区。

杨陵区

工业商务局、水务局、科技创新局、创业创新园公司

(十三)统筹城乡一体建设,增强融合力。

1.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紧盯农村道路、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气配套、5G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

2.策划包装项目,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力争所有项目在年内动工建设,两年内全面完工。

3.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改厕为“牛鼻子”,以污水处理和“六乱”治理为重点,以健全完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领导、目标定位和政策落实,再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

4.支持王上、马家底、下川口等村建设精品民宿,打造一批农科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推进农科文旅融合发展。

杨陵区

发展改革局、农业局、住建局、文旅体育局

(十四)坚持绿色发展,厚植发展潜力。

1.细化落实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各项措施标准,夯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把企业污染排放的责任和措施从严落实到位。

2.进一步夯实河长、渠长制责任,实施“三河两渠”信息化监测,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

杨陵区

生态环境局、农业局、工业商务局、水务局、市场监管局

四、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十五)深化农业农村系统集成改革。

1.坚持政策集成、方案集成、落实集成,聚焦重点领域,围绕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人、地、钱瓶颈问题。

2.创新激励引导政策,培育、招引、留住人才,鼓励事业单位职工、两所大学专家教授和大学生在农村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促进农房使用权有序流转。

4.全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扩大生物质资产确权抵押贷款,形成可复制的量化信贷模型。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型险种省级试点。

杨陵区

农业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创新创业园公司

四、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十六)持续推进自贸区建设。

1.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优势和国际农业创新港平台优势,推动农业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农产品跨境贸易便利化。

2.在陕西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基础上,建设杨凌(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产业体系。

3.推进综合保税区、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国际种子交易中心、进口农机展示交易平台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大数据中心及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

4.全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争取设立进口植物种苗口岸、杨凌铁路货运口岸,对接“长安号”中欧班列,经停陇海铁路杨凌货运站,联通中欧—东盟农产品中转贸易,打造陕西版的“农产品南下大通道”。

自贸办

工业园区公司、工业商务局、农业局

(十七)高标准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1.按照“一基地多平台、一中心多园区、一院多所”的建设思路,制定创建办法、创建标准,建设20多个特色鲜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实训基地。

2.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启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继续开展职业农民走出去培训项目,每年力争培训60人次以上。

3.实施“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全力办好农高会等特色展会,高水平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圆桌会议、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活动,继续办好油菜大会等全国性种业展会,争取国际性会议在杨凌举办。

国际合作局

农业局

上合办、自贸办、展览局、科技创新局

五、坚持民生保障优先,创新社会治理

(十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加强对低收入户的动态监测管理,以“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为底线,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巩固脱贫成效。

2.扎实做好柞水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开展杨凌企业与柞水产业的互动对接工作,持续用力做好产业帮扶工作。

3.扎实做好全省深度贫困县区科技帮扶工作,全面加强科技服务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帮技术、帮产业、帮人才、帮市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战。

4.关心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让他们时刻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示范区(杨陵区)两级扶贫联合办公室、

农业局、科技创新局

杨陵区、示范区精准扶贫“六办两组”各成员单位

五、坚持民生保障优先,创新社会治理

(十九)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1.扎实做好低收入户、失地农民、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协调机制,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加强重点用工企业调度保障,积极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2.制定鼓励大众创业就业的政策办法,从贴息贷款、房租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好局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杨陵区、发展改革局、卫生健康局、财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教育局

(二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保障、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和设备完善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加强传染病学专业人才储备、培训,夯实疾病预防控制的人才基础。健全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行动、保障体系,编印行动指南,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高效运转。

3.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提升工程,在有条件的小区打造卫生服务站点,推进提升48家民营诊所医疗条件,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安全舒适环境。

4.推行薪酬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医护人员竞争上岗,提高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卫生健康局

杨陵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二十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1.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硬件提升工程,切实完善教育教学条件。

2.深化“两支队伍”建设,下力气推进教师职称评定、薪酬和绩效、全员聘用制、岗位工资升级分档等四大改革。

3.建立健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全面推行校长(园长)末位淘汰制、校长竞争上岗制,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4.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大力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影视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特色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创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教育局

文旅体育局

杨陵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坚持民生保障优先,创新社会治理

(二十二)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1.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多元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

2.深入开展“无黑无恶”创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3.深化网格化管理,织密织牢管理服务之网。全面实行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4.不断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杨陵区

组织部、政法委、信访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