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2021年2月20日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示范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安排部署,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三区三高地”目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示范推广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交流合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示范引领高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9%,新增创新团队和企业60个以上,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以上,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一)积极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加快建设种业创新中心,深入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围绕小麦、玉米、油菜、蔬菜、食用菌、苹果、猕猴桃、家畜等领域,强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资源高效、高附加值、适宜机械化的重要农产品新品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现代种业发展学院,争取国家在杨凌布局建设旱区小麦遗传育种与绿色生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旱区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等种业研发平台。实施种业企业“做大培强”工程,加快建设先正达综合实验室和分子育种中心,推动先正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陕西种业集团有关项目落地建设。建设5000亩高标准丰产良种示范展示基地,全面提升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运行水平。支持区内现有种业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二)扎实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示范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争先进位,提升示范区综合发展水平。深化“区校一体、协同创新”机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接一批国家重大基础性科技项目。聚焦果业、畜牧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节水工程等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构建“原始创新—成果中试—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成果转化链条。以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动物疫苗为重点,实施一批生物技术中试、产业化应用项目,打造生物产业聚集区。高标准完成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科技企业孵化器两个专项规划编制。推动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杨凌分中心。全面完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省考任务。
(三)优化人才和创新环境。大力实施拔尖人才引培计划,强化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杨凌创新创业,全年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全面落实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九条政策”,积极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改革,调动更多的科教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强化对区内两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服务保障,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打通科研人员迈向企业家的通道,激励科研人员领办创办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激发科教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四)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持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年净增瞪羚企业20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共同参与科研立项和研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完善“创新中心﹢孵化器﹢科创企业”创新创业体系,新建省级创新创业平台5家。
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持续做大“杨凌农科”品牌
(五)大力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将原有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就地转化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保持队伍、机制、投入相对稳定,重点为省内结对的11个脱贫县区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向旱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4.5万人次,新增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人数2000人以上。
(六)搭建专业化市场化杨凌农科服务平台。组建杨凌农科农业园区建设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提供园区规划、设施建设、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等全链条杨凌科技服务。支持“强农APP”等“互联网+农业推广”新模式做强做大。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不少于10家。全年推广农业新品种30个、新技术50项以上。启动全国“三农”培训中心建设,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管理人才培训体系。
(七)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新机制。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广联合体。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评价调整机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一批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基地,示范推广基地稳定在350个,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培育新品种、提供新技术、示范新模式,助力全省“3+X”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八)加快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发挥部省联动机制作用,加快推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高标准建设。建成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完善上合组织国际联合实验室、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高标准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实训基地,不断深化同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技培训、农业贸易及产能合作;办好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览等活动。
(九)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加强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农业机械化中心等国际组织机构的合作。推动区内知名农业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农业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整合区内两所大学国际合作平台,围绕国际合作重点领域,推动开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课题研究。依托援外培训平台,加强与驻华使馆、有关商协会的联系,共同实施涉农技术线上培训项目。继续实施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中以节水示范园二期项目、中国-老挝等园区建设,继续推进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扩大园区示范推广效应。
(十)高质量建设杨凌自贸片区。深入推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紧盯农业对外开放的难点、堵点,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积极争取相关部委支持,先行先试,为种子种苗保税研发、生物材料跨境交流开辟审批和通关绿色通道,促进种业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探索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产能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互认、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新机制。加快杨凌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进境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杨凌铁路货运口岸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西北研究院、特殊物品出入境供应链平台、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农产品贸易平台建设。
(十一)高水平办好第28届杨凌农高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关于“办好杨凌农高会”的重要指示,精心组织、提档升级,办好第28届杨凌农高会,不断提升农高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联合阿里巴巴等机构,在全国农业大省适时开展农高会“走进”活动。设立杨凌农高会运营发展公司,以市场化扩大农高会品牌影响力。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十二)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以打造智慧农业先行区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智慧农业谷。加快推进世界农业之窗欢乐田园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展示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未来农业发展新模式。对区内老旧温室大棚和猕猴桃、葡萄等大田特色果蔬进行智能化设施改造提升。全面实施品种和生产作务技术升级工程,制定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支持政策,实现全区果蔬绿色认证率达到80%以上。加强杨凌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制定、标准认证、标准执行、标准运营制度体系建设,用标准体系支撑“杨凌农科”品牌。
(十三)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专业团队+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农业产业链上分享收益。年内创建标准化家庭农场30家,规范并培育一批示范合作社。实施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居民收入高位增长。加快城南路智慧农业谷片区、小湋河休闲农业片区、产业路精品苗木片区、孟杨路设施果蔬片区、杨扶路高科农业片区建设,重点培育10个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孵化器,积极探索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孵化模式。
(十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杨扶路高科农业片区为轴线,规划实施一批三产融合项目,将杨扶路沿线打造成关中地区“农业科技主题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展“农科教+文体旅”研学系列活动,丰富农业发展多种业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产品供应链及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马家底、下川口、王上特色民宿经济健康发展,持续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新样板。
(十五)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37个村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新建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围绕“四好”农村路、给水排水、电气配套、通信网络等方面,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完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任务,深入实施加快数字乡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改厕、污水垃圾处理和“六乱”治理为重点,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支持杨陵区创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区)。建立健全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五、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十六)狠抓项目扩投资。持续充实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库,策划包装各类项目200个以上。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重点推进华侨城、麦肯等项目开工建设,自贸大厦等项目建成投用。积极推动在深圳建立杨凌科学城。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中心平台作用,加大精准招商、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高质量招商的新格局。建立党政“一把手”主抓招商、带队招商工作机制,推进招商项目落地见效,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0亿元以上。
(十七)壮大特色工业。不断优化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涉农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华秦农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推动嘉禾药业三期、植提产业园、美畅产业园、食品包材等项目建设,促进同类企业聚集,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入区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行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净增规上工业10户以上。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集中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收回低效闲置工业用地500亩以上,有效盘活厂房、设备等资产,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十八)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绿地“三生世界”、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商业体建设,支持开皇广场、居然之家、风情街、金鑫步行街等现有商贸设施提质升级,推动隆发广场尽快建成投用。完善快递集散、仓储配送等配套设施,吸引知名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入驻,基本建成上合组织跨境电商产业园。实施5G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创新开展智慧医疗、生态康养、在线培训等新型服务业。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年内净增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20户,规上其他服务业企业31户。
(十九)着力增强优质高效的金融供给。建设基于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农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出台金融业聚集、企业上市挂牌、银行业支持地方发展等一系列奖励和支持配套政策。支持杨凌农商行探索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驻区商业银行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新增存、贷款余额12%以上。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招引力度,建设区域特色金融聚集中心。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依托杨凌自贸片区,积极争取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推动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中捷四方、海斯夫生物、昱昌环保等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快推动其上市步伐。启动实施融资平台升级扩能行动,打造500亿元以上的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十)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积极融入大西安城市圈的原则,高质量编制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城乡发展功能定位和布局,从严抓好重点部位、节点设计和风貌管控。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道路“白改黑”工程,省道107公路杨凌段全面建成通车,国道344杨凌过境公路开工建设,做好杨凌大道跨渭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实施自贸区道路和配套管网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完善揉谷镇、五泉镇镇区和各中心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相关重点村组,启动一批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二十一)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供热管网二期项目实施步伐,完成城南路主干热水管网及自贸区等支线管网建设。推进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实施电力基础设施管沟建设。建成LNG 城市应急储备调峰项目。新建一批停车场、便民市场,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提升行动,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推进垃圾分类综合治理取得明显实效。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精细化管理,巩固深化“六乱”整治成效,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示范路段。推进5G、北斗技术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研的城市环境。
(二十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综合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等措施,扎实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建设,重点实施 25 个城乡清洁取暖改造和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积极参与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优良天气250天以上。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提升渭河生态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实施示范区宝鸡峡支渠—湋漆渭河河流水系联通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渭河流域杨凌水生态文明展示中心建设。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土地安全利用。
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二十三)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做好中省取消和下放事项的承接落实。优化审批服务流程,积极拓展“全程网上办”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推动“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落地实施,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深化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全面巩固“双随机、一公开”成果。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坚决落实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二十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以科技引领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探索统征村集体预留开发用地集中规划、统一开发、按股分红的建设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出租管理,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支持区内外农业科教专家在农村设立工作室,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发展精品民宿,发挥闲置资源的最大效益。健全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杨凌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农业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有效形式。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二十五)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和承接改革试点任务的落地落实。深化示范区运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释放高新区体制和发展活力。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科技管理和配套措施,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培优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机制,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探索创新“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基层改革,推出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等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举措。
八、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二十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建立基础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成杨凌高新四小、高新六幼、西交康桥小学、衡水实验中学;启动杨陵区第三小学、陕师大杨凌实验中学二期、高新三幼项目建设,新增学位2000个。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不断优化校长和教师队伍,狠抓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二十七)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全面落实稳就业21条措施,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自主就业创业,新增就业不少于2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
(二十八)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着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推进“市民文化盒子” 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区校一体的融媒体中心,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精彩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运会网球、赛艇、皮划艇重点赛事组织;办好“2021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赛事。全面提升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二十九)持续推进健康杨凌建设。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大力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等“五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示范区中心医院(公共卫生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支持示范区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加强与省内各大医院的医联体合作,招引10名以上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高层次人才。做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复审工作。加快推进镇办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
(三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完善社会福利和慈善机制,落实城乡社会救助政策,持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困难退役军人关爱服务工作。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养老驿站”社区全覆盖。按照全省统一标准高质量推进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1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小区宜居水平。
(三十一)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城市治理有机衔接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守法教育,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进平安杨凌、法治杨凌、文明杨凌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围绕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工业生产等重点领域,坚决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管理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十二)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工委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研讨班等各层次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干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加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政治学习,加大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力度,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水平。
(三十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示范区党工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积极做好省部共建第十次会议筹备工作,大力推进“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工委财经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党工委对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十四)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严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落实“六稳”“六保”、促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以党建工作成效引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十五)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牢固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用好科学考核标尺。进一步明确“三项机制”运用程序,推动形成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全面完成杨陵区区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
(三十六)加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精心策划组织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动员全区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辉传统和优良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宣传工作《条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好用好各类宣传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加快诚信文化建设,打造“知信、守信、用信”的发展环境。巩固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三十七)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认真贯彻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十三届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逐级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建立重点查办、重点核查、重点督办线索台账,加大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反腐力度,充分发挥案件查办震慑作用。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更深切地感受到反腐治腐的新成效新变化。深化标本兼治,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审计监督和巡察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巩固拓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成果,深入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