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部署要求,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结合杨凌示范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决策部署以及对杨凌开展乡村振兴全域示范的要求,深刻把握“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紧紧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科技优势,加快构建“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新时代“千万工程”新画卷,为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树好示范样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领,深化区校融合、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以智慧农业、未来农业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彰显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的农科特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实施,系统摆布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产业、设施、服务一体化布局,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农民群众首创精神,突出农村人才引进和培育,引导广大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握乡村差异性,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切实防止“千村一面”;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推进建设思维向治理思维转变,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绿色生态成为杨凌农村的靓丽名片;农耕文明焕发新气象,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显著提升,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基本建成。到2027年,通过全域做示范、全域建标杆,梯次推进全区所有村庄达到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标准,5个村庄打造成“千万工程”西部标杆村,在“产业富美、生态优美、乡风醇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等方面各美其美、各具特色,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更加突出、乡村产业发展更加活跃,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治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把杨凌示范区基本建成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均达到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年均增长7%左右;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30%。
通过不懈努力,力争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六个示范”。一是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特色现代农业水平上做示范;二是在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促进城乡共富上做示范;三是在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上做示范;四是在农耕文明彰显区域特色上做示范;五是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做示范;六是在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体制机制上做示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拓宽产业强农民富新通道
1. 科技赋能现代特色农业。全面实施《陕西杨凌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暨旱区种业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进一步提升种业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聚焦现代种业、精品果蔬、绿色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建设,总结形成成套技术方案,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全国设施农业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种业创新中心]
2. 多业态提升特色现代农业效益。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一眼杨凌·千年农耕”农文旅融合品牌。做强一产高科技、二产高精深、三产高品质,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重点现代农庄转型升级,继续开展休闲农业四季游活动,形成“春赏花、夏研学、秋品果、冬采摘”的杨凌特色农业休闲游。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电子商务、冷链配送、生态旅游、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宣传部,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工业商务局、农业局、文旅体育局]
3. 全面提升产业经营水平。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范化建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开展全产业链开发,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的产业效益。突出做好“头雁”“耕耘者”培训,培育一批领军人才、产业带头人。[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
4. 多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奖励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行动。积极探索资产参股、生产销售等多样化途径形式,推广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组团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村企合作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光伏+”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全面实现农村产权规范化流转市场化交易机制,提升农村集体资产价值。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局]
(二)实施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
1. 突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为目标,采取“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并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建设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采取生态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等方式,加快剩余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应建尽建。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监管,确保不出现黑臭水体。常态化开展河湖渠清理行动,建立健全乡村河湖渠日常巡查管护体系,确保实现“畅洪、岸绿、景美”。到2027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100%。[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生态环境局、水务局]
2. 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面开展问题厕所清零攻坚行动,确保卫生厕所建好用好维护好。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座管护到位的公共厕所。建成一批乡村旅游厕所。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常态化巡查机制,推动源头分类减量。建设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协同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7年,全区所有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比例均达到100%。[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住建局、农业局、文旅体育局]
3. 全面实施“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为主题,常态化开展净美庭院建设行动,“五美庭院”户占比达到全区农户总数的40%。集中力量开展“净美村庄”建设行动,重点抓好村内街巷、塘沟清理,村庄垃圾、污水治理,废弃和违规设施拆除等“两清两治一拆”任务;全面实施“一村万树、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微改造”,打造“微景观”。全面开展“净美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清洁行动向村外延伸,实施农村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绿化工程,扎实开展农村河渠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清理工作,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农业局、文旅体育局、妇联]
4. 构建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围绕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与村庄保洁、绿化一体化管护,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建立责任明晰、任务明确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三级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体系,政府建设、第三方运维的污水处理体系,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农户自主的厕所管护和粪污清运处置体系。加强对市场化运营企业的监管,建立科学化考核评价指标,提升运营、管护水平。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承担一点、农户缴纳一点、社会筹资一点”的多元化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总结提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模式样板。[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财政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局]
(三)实施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工程,打造全域秀美新标杆
1. 强化乡村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一个总规划、五个专项规划,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规划、产业振兴规划、生态振兴规划、文化振兴规划、人才振兴规划、组织振兴规划。制定具有农科特色的乡村建设导则、53个村“千万工程”建设发展规划、37个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促进全区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乡村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组织部、宣传部,示范区人社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局]
2. 打造整体大美乡村风貌。聚焦“五点三片五带”,即5个“千万工程”西部标杆村,揉谷片区、五泉片区、大寨及杨陵街道等3片区,国道344沿线、杨扶路、孟杨路、揉谷产业路、揉谷南环线等5个农村风貌管控带,对乡村道路、居民建筑、乡村空间、绿化景观等各类要素进行分类控制和引导,突出农耕文化特色,串点联线、以线带面,建设农耕文明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大美乡村风貌。[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局、文旅体育局]
3. 整体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快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入户覆盖率,加快城乡水、电、路、气、讯、网、房、物流等同质共享。推进充电桩覆盖所有镇(街道)、标杆村。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大力推进太阳能、电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供暖,建成一批“光伏+”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巩固提升全域清洁取暖成果。引导农民实施宜居型农房建设,完成农房改造任务。构建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流通设施网络,加快农村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大数据局、发改局、住建局、工业商务局、教育局、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局]
(四)实施乡村治理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未来智美新格局
1. 继续凝聚乡村发展合力。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实施村干部学历教育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党员日常教育思想武装创新试点,以现代信息化手段推进农村党员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能力。持续开展“普法宣传进乡村”活动,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面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强化村规民约宣传,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有效治理方式。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推广“众人议事堂”等民主参与形式,提升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示范区民政局、农业局]
2. 彰显农耕文明魅力。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精髓,举办“跟着节气游乡村”、非遗和乡村传统文化展示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建设一批以农民为主体的集农事体验、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耕文化园。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村史馆或者农史馆。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扎实推进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大力弘扬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的优秀传统文化。[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宣传部、示范区农业局、民政局、文旅体育局]
3. 智治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开展乡村智慧治理,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治理和信息化支撑。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构建智慧安防系统,提高农村治安防控能力。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分析农村发展数据,为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管理等提供精准决策支持。[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体制机制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千万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建立完善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党工委农办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组织、宣传、人社、生态环境、农业等五大振兴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每年确定“千万工程”重大突破性工作任务清单。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杨陵区委、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功能和区委书记和区长“一线总指挥”作用,统筹推进,每年打造一批农业农村标志性成果。[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杨陵区四大班子领导包抓“千万工程”示范村工作机制。完善“五联一抓”工作机制,进一步实质性发挥驻区科教单位队长的牵头抓总职责,和示范区各部门作为副队长的内外协调作用,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同向发力。杨陵区要建立“千万工程”下村指导员制度,由区级部门、镇(街道)科级干部担任“千万工程”指导员,具体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各有关单位]
(三)强化要素保证。每年统筹中央、省级项目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示范区、杨陵区财政每年分别专列1000万元,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4亿元以上,力争年用于“千万工程”资金不少于5亿元。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原则上集中项目资金支持不少于400万元、奖励资金100万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节余指标调剂收益,优先支持腾出指标的村建设和美乡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当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用于保障乡村产业用地。加强人才保障,充实基层和美乡村建设和管理力量。[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强化考核宣传。把“千万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并加大在目标责任考核中所占权重。强化工作督导,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推进会、年终评等措施,强力推进“千万工程”建设。认真总结宣传各级各部门在“千万工程”建设上的成熟模式和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省乃至西部“千万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杨凌经验”。[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