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4-05-08 17:07

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更好地发挥气象在杨凌建设发展、防灾减灾等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经示范区管委会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示范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气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法制化进程,使气象预测预报、气象为农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推进“四个杨凌”建设提供有力气象保障。到2020年,全区气象观测自动化率要达到90%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24小时雾霾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影响面积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好中国气象局在陕西唯一认定的“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区(县)”建设任务,气象部门按照有关标准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区政府要积极配套相关资金;发改、财政、农林、水务、科教发展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共同打造农业气象服务的陕西典型、全国亮点。继续完善“现代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和“现代设施农业生态环境气象监测与评估基地”建设,加大实用性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产品研发,加大气象为农服务实用技术应用和示范、推广。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业务平台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继续完善乡镇(街道)气象工作站、村气象信息站的功能,加大电子屏、大喇叭等基本设施建设,加强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业务培训,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加快健全杨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落实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与陕西省气象局签订“共建杨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合作协议”,气象部门要加快“气象防灾减灾中心”等共建项目建设,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建设土地、项目报批、配套资金落实等相关工作,确保合作协议内容顺利实施。完善区、乡(镇)、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各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时效性,确保提前20分钟以上发出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水平,提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队伍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实施数值预报应用工程建设,本地化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建立先进的数值模式预报预测应用系统,推进乡镇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实施环境气象服务工程,推进重污染天气、污染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染气象条件等级、6类环境要素浓度和AQI指数预报预警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

(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气象、发改、规划建设、财政、环保、农林、水务等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科学规划,组建人工影响天气机构,成立示范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研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建立标准化作业点,填补我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空白。按照区域协同联防、重点地域收益原则,加快建设增雨防旱、消雾减霾等跨区域协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构建综合、立体、连续的气象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络,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制。

(五)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保障气象观测、信息传输安全快捷。按照杨凌现代气象业务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和优化调整气象观测站点布局,更新改造观测站点设施设备,加密布设重点防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点,加快应急气象观测系统和面向现代农业、旅游等行业服务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建设气象通信和信息存储、分发系统,提高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依托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大气、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汇交、存储、共享,使气象信息提取和共享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面向农业、水资源、能源等行业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和评估,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七)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加强气象关键业务和核心技术研发与攻关,重点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精细化天气预报、综合气象观测、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科技研究。气象、高校、科研院所要加强科研合作,加强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完善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平台,促进气象科技成果业务应用。健全气象专业人才培训、评价、选拔和激励机制,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和示范区各部门要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和完善齐抓共管的组织指导体系、协调联系制度,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发改、财政、规划建设、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林、水务、科教发展、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气象事业发展地方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气象工程和技术开发项目建设投入力度,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面向公共气象服务系统运行的经费支持,确保重要公共气象服务基础设施正常运行。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和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规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完善防雷安全、环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与装备、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推进气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4年4月18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