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杨凌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管委会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3年8月1日
杨凌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杨凌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根据《杨凌示范区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2012-2016年)》、《杨凌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四个杨凌”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应用,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信息优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的智慧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分步推进。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推进体系;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二)注重实效,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三)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与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通过试点示范,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持续推进。
(四)突出重点,聚焦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聚焦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示范区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先进行列,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行政、商企、民生各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打造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和一定规模的智慧产业,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逐步走出具有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一)智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基本形成。光网、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覆盖率超过9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0%。城市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M,农村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4M。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75%以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城市能源、给排水、交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取得进展。
(二)智慧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农业、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国土服务等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生态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三)智慧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一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探索服务体系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服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杨凌在全国范围内的科技示范辐射能力,促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建成统筹城乡的信息化总体构架,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推动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发展。
(四)智慧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组织领导、决策咨询、市场推进等机制基本形成,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标准法规研究制定取得进展。智慧城市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促使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2013-2015年期间,将围绕示范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和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国土、智慧环保和城乡一体化等十大重点领域智慧基础及应用体系建设,以重点工程示范应用的突破带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1.着力构建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工程建设。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努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统一高效的泛在网络。推进城市区域光纤到楼入户,加快光纤网络向镇办和行政村延伸,推进宽带向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中心社区覆盖。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力度,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大内容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
2.建设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平台
按照“六个统一、五个开放、四个集中、三个提高、两个基本满足、一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原则,集成建立一个面向政府内部管理的政务、面向商企的商务、面向市民的事务三大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以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公共事务系统和城市管理系统为基础,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进一步整合,功能进一步扩充,系统进一步完善,最终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途径和手段、规范的数据处理方式、安全完备的数据存储体系、便捷有效的数据共享模式、智能信息标准和交换机制。
进一步推进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科研、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医疗卫生、土地、气象、水利、住房、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为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居民生活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利用工作,探索建立视频信息治安防控整合工作机制。
3.完善三大网络接入平台
完善外网综合服务平台,面向企业、社会、市民、农村提供公众服务,搭建政府面对各类用户服务的窗口;完善内网综合服务平台,承载四大基础数据库及各类政府内部协同流转系统,实现与外网物理隔离;完善互联网接入平台,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互联网出口,采取统一的安全防护策略和安全防护措施,实施集中统一的安全监控。
(二)智慧农业
加快农业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优质、精准、高效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精准化和设施化水平。推广应用农业精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监测、农产品品质检测、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组织开展网上交易。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信息化产、加、销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1.西部旱区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云计算服务中心,搭建面向北方旱区与杨凌示范区互联互通的农村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西部旱区物联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旱区农业多遥感技术服务平台。
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通信网络、基础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包括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示范应用),使园区在现代农业示范创新、生产经营与园区管理信息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示范和领导作用。利用智慧农业专家应用系统,为农民及时提供专家咨询与技术指导服务。
3.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
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及公共服务应用,农业信息基本数据库,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示范系统。
(三)智慧城市管理
1.智慧城管
在建设“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领域,以无线射频(RFID)、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型信息终端为主要载体,建设城市设施自动感知网、基础设施和管理动态数据库。建设城市智慧型管理平台,推广网格化管理方式,形成综合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2.平安城市
依托公安视频监控资源,建设城市视频监控统一管理系统,由全区公安、交通、消防、环保、应急等各个部门在所管辖范围内对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建设警务综合管理系统,整合已建的“平安城市”、“治安卡口管理”等系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四)智慧公共服务
1.智慧门户
以市民、农户及企业为终端服务对象,打造市民及企业用户可定制、个性化、一站式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门户,在此基础上为市民建立实名制的电子邮箱、政务微博信息互动平台,搭建市民、企业、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城乡居民推送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税务、医疗、教育、交通、水电等个性化公共服务信息,接收不同政府部门发出的信息及提示,查看与个人相关的服务事项,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建设智慧城市成果展示厅,集中展示示范区在智慧城市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愿景。
2.住房保障信息平台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建立通畅的电子政务通道、统一的数据分析中心、综合的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信息全面、运作协调、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住房保障业务管理体系、辅助决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3.智慧信用
以人口和法人基础数据库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为基础,建立信息征集和共享体系框架,征集整合国税、地税、质监、劳动保障、公安、环保、安监、法院、建设、民政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完善社会信用平台数据库系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信用信息服务。
4.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以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为核心,逐步实现区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医疗机构公平竞争,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
5.市民卡
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要求,遵循“并存过渡和逐步取代”的原则,整合市民用于日常生活的有关卡证,发行市民享受所在单位内部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时都可使用的市民卡,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一卡通。
(五)智慧交通
采用RFID、高速影像识别处理、GPS等技术,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系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为核心,实现运行车辆能够被“感知”,相关数据能够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有效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测及流量精确预测等难题,逐步实现车辆精准管理、城市路网动态监测、车流统计与分析、各种交通规(税)费的动态稽征等功能。
(六)智慧社区
加快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结合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托人口、企业法人、空间地理、自然灾害与预警等基础数据库,开发政府部门面向社区的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多渠道服务社区居民。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与社区卫生、就业、计生、工商企业登记、税务征管、房屋租赁管理等系统的对接和协同监管,实现“人、屋、企”关联动态管理。建设面向家庭的电子社区网络,采用社区服务电话热线、社区服务网站等方式,推动电子政务、网上购物、网上教育、网上健康指南、网上防灾减灾指南、网上互动智能气象台等各类便民信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七)智慧旅游
突出杨凌农业科技特色,以农业观光旅游为试点,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游客感知、行业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度开发和整合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带动杨凌旅游产业发展,将杨凌建设成为以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园区建设为特色的观光旅游胜地。
(八)智慧国土
建设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实现覆盖土地供应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实现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公告、土地出让合同签订、供地结果公开,实现土地开发利用的全程动态监管。
(九)智慧环保
完善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增强监测点的监测能力,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覆盖全区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 进一步加强对绿化、湿地、气象、地质、河塘、水源、大气、噪声、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提升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水平。充分整合水利、环保、市政、质监、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集迅速感知、智能处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生态保护系统,形成多层次的环保网络,实现由“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的转化。
(十)城乡一体化
建设数字城镇,建立完善宽带化、无线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信息基础设施,面向城镇实现综合信息应用服务,以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五、任务分解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进程,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过程。杨凌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应用深化阶段和产业化发展阶段。具体任务分解见附件。
(一)起步阶段(2013年):以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和基于智慧城市的试点应用为主。主要任务是出台智慧城市建设配套政策,建立智慧城市保障体系。
2013年应完成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智慧门户建设任务;启动示范区人口、法人、地理、宏观经济、建筑物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初步开展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建设。
(二)应用深化阶段(2014年):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的完善和应用深化为主。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充完善智慧城市功能和服务,拓展智慧城市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智慧城市市场化。
2014年主要开展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国土、智慧环保、数字城镇等建设,完成住房保障信息平台、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涉农企业电子商务等公共平台建设。
(三)产业化发展阶段(2015年):以构建智慧城市产业化体系为主,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5年重点完成西部旱区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农产品溯源系统和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具有杨凌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人在城中、城在田中”的绿色园林新杨凌。
六、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
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通过扶持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充实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保障经费,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具体项目牵头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推进小组,明确分工,确定责任,具体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推进。
成立杨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杨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技术标准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杨凌智慧城市创新研究机构,为杨凌智慧城市长期规划和建设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二)政策支持机制
财政每年安排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用于若干重点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建立和政府购买服务,重点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等。
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对杨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资,加大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三)信息安全机制
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以政务内外网和关系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系统为重点,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及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重点信息系统的应急安全机制,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灾能力。
(四)人才保障机制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注重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再教育,以即将推进的各类示范项目为载体,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学习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不断创新杨凌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五)评估考核机制
研究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智慧城市建设按责任分解要求进行评估,发布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决策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加大智慧城市建设考核力度,检查和督导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