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2012-2016年)》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2年8月20日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2012-2016年)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方针,自2012年开始,我区信息化建设将紧紧围绕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陕西省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杨凌、智慧农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据此,特制定《杨凌示范区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2012-2016)。
一、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电子政务稳步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推广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通信光缆长度1780皮长公里,运营商营业网点12个,通讯基站137个,固定电话用户数50439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55371户,互联网用户数23209户。手机人均拥有率超过了90%,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61%,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15%,宽带网络进村率已达到100%、入户率超过了32%。全区已建成视频监控点126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106个,实现了农业信息在我区农村的全覆盖。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信息化初见成效。“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园区信息化总体规划编制与示范项目实施同步推进。建成并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基于IPTV的三网融合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陕西(杨凌)农业科技服务网”项目顺利实施,一期网络服务平台和“三农呼叫中心”等服务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行,通过12396、400-058-9656电话服务号码为陕西和西部地区的一线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即时农业咨询服务。
以“智慧农业”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了杨凌示范区远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以杨凌为中心,覆盖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安徽、山东、海南、北京等全国12个省区,并实现杨凌核心示范基地与省内外43个农业基地信息互联互通、视频会商,在14个基地建成了16个环境因子采集点,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此技术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试点初见成效,制订了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9项,实施了以信息化为手段的产品质量溯源管理。
3、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区政务专网工程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截止2011年底,示范区已有财政、统计、审计、环保、国土、人事等十多家单位完成专网建设,并集中托管至示范区电子政务机房。其中,财政系统已经完成了示范区、县、乡三级金财网络建设。
截止2011年底,示范区管委会机关及事业单位共计63家均已使用业务资源办公系统。示范区、杨陵区政府门户网站开通运行,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的新渠道。
4、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大。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示范区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幅增长,涉农工业发展优势日益突出。尤其在生物产业、食品加工、环保农资、农业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方面成长起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竞争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杨凌示范区内的部分企业已经从原来的拨号接入为主的,简单的企业网站,转型到光纤专线接入为主的,企业局域网宽带覆盖以及各种管理系统的(如ERP、CRM等)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生产、管理、销售、仓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5、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信息化发展迅速。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建成“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库”,可全面展示杨凌自然、社会、经济信息空间数据。全区金融系统存取款业务全面实现了网络化。全区医院、大型超市、宾馆和大专院校多数应用了POS和IC卡服务系统。供电、天然气、通讯服务等实现了网络化集中式缴费支付。“家校通”、“平安校园”、“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已投入运行。公安系统建设了“大情报”网络平台系统和基层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了“三台合一”建设。
6、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各相关部门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通过网络机房标准化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建设,信息技术人员素质明显提升,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制定了杨凌示范区信息安全及通信应急预案,提升了示范区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7、信息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全区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初步形成,成立了由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为组长,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全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示范区的信息化工作步入正常化轨道奠定了基础。社会化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事业不断发展,为示范区的政府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多媒体设计制作、影视传播及广告等领域培训近万名应用技术服务人才,使全区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示范区现代农业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机房、基础网络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初见成效,但与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应用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全省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部分业务系统形成了“信息孤岛”。
2、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信息化项目建设还不能满足杨凌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需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运营模式还需不断创新。
3、两化融合深度不够,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需进一步加强,面向工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较弱,企业互联网应用尚未充分开展,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手段未被普遍采用。
4、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支撑不够。
5、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信息化整体统筹、协调推进工作难度较大。
6、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资源比较缺乏。
二、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发展需求
随着杨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全面、纵深推进,一方面,杨凌示范区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急需建设满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高科技农业示范体系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服务应用系统;另一方面,杨凌示范区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社会保障和惠民政策,建设和谐平安杨凌,急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各类应用系统,为政府各部门、现代农业产业、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及社会公众提供各项公共服务。
(一)应用和服务需求
1、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需求: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服务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使命。因此,急需围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满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高科技农业示范体系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云计算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集中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杨凌“智慧农业”体系,充分展示杨凌的先进农业科技、人才、成果及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凸显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的核心价值,成为全国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中心。
2、社会保障服务需求:积极推进杨凌示范区社会保障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和建设城乡一体化和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应用, 为城乡居民统一发放社会保障服务卡,在全区范围内实现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构建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促进各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交换机制;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3、城市综合管理需求:城市综合管理是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工程,需要满足城市建设、城管监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监管、药监管理、智能化环境管理、环保监控、治安监控、交通监控、消防监控、住房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社会经济、生活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因此,杨凌示范区需要具备面向城市综合管理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公安、城管、环保、交通、消防等城市管理部门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管理应用系统,最终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全面共享,为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掌控城市建设发展态势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
4、政务服务需求:按照“统一集中、高效便民、规范透明”的电子政务原则,杨凌示范区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安城市、监管执法、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和推进政府部门移动办公,实现安全可靠无址化(指移动办公)和无纸化办公;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库,建设满足政府业务协同办公、领导个性化服务、督查督办、城市地下管网检测管理、城市规划、政府智能宏观决策、智能交通管理和应急指挥等服务平台,丰富政府门户网站应用,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5、涉农现代服务需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农业的服务业。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减灾防灾等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建设永不落幕的网上农高会,以便捷、高效的方式长年提供成果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洽谈、供需对接、论坛研讨、咨询培训、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等平台,将网上农高会打造成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展示、涉农产品项目交易推广的世界农业合作交流平台。
6、社区服务需求:按照杨凌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以示范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宽带网络接入为载体,将信息化平台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家居安防、家庭娱乐、信息查询发布、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社保、医保、水费、电费、电话费、交通违章等信息服务)、手机一卡通、视频监控等多项功能,满足现代家庭和小区住宅在智能化、舒适性等方面的需要,使广大社区业主享受到信息化为家居生活提供的便利。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1、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需求:需要在现有杨凌示范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完善,建设具有统一网络传输、集中业务部署和支撑、统一存储备份、统一安全保障和统一运维等公共服务功能的杨凌示范区综合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为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性、公共性信息化支撑服务,为杨凌示范区区域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和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平台提供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
2、县(区)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需求:按照全省统一技术规范和部署,依托杨凌示范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杨陵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网络接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节点、网络接入与信息安全保障、政务应用系统等。杨陵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为本级各部门提供各类电子政务服务,承载省、示范区各纵向信息化应用。
3、基础网络建设:依托省级电子政务省、市、县纵向骨干传输网络,建设杨凌示范区城域网,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按照技术要求和规范接入到全省统一骨干传输网络,实现杨凌示范区各部门城域网络安全接入。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社区、重点镇、行政村的基于互联网虚拟专用宽带网络(VPN)。县级以下基层部门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
4、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需求: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充分展示和诠释“数字杨凌、智慧农业”的建设内涵和远景,充分体现平台强大服务能力和丰富应用系统功能。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农业生产安全监控、农产品溯源和农业信息共享等智能农业。体验者通过手摸、耳听、眼观,动手操作等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数字杨凌、智慧农业”的内涵以及信息化未来远景。
三、杨凌信息化发展的定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信息化在杨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定位
信息化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全局性作用日益显著,是杨凌示范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之一。
从区域信息化层面,杨凌区域信息化的定位是“数字杨凌”,为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领域提供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广泛覆盖、普遍服务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将杨凌打造为关天一体化的次核心城市;从领域信息化层面,杨凌领域信息化的定位是“智慧农业”,成为全国农业信息化的高地,为杨凌示范区本地、西部旱区和全国农业提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信息资源服务。区域信息化是基础,领域信息化是突破口和制高点,也是杨凌信息化的特色所在。
“数字杨凌”是多个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构成的有机组合体,其远景可以描述为:
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资源承载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普遍服务,构建“服务杨凌”;
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建设宽带、泛在、移动和安全的通信网络,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人人享有宽带服务,促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应用进程,构建“宽带杨凌”;
发展电子政务、网上办事、移动政务、行政监察等政务信息化应用项目,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和普遍服务能力,构建“高效杨凌”;
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优化公共事务参与渠道,增强全民参政议政能力,促进民意和诉求的及时合理表达,构建“和谐杨凌”;
建设数字城管、社会公共监控和移动执法等社会综合管理项目,提升城市机能,服务社会民生和城市管理,构建“平安杨凌”;
建设数字社区,开展社区信息发布、社区事务管理,网上缴费等便民、利民、惠民的应用服务,构建“民生杨凌”;
发展数字多媒体、家庭远程医疗、家庭监护、家庭安防、远程教育、网络购物、在线支付等应用,构建“易居杨凌”。
智慧农业是指将网络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系统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将分布在农业系统中各个层次的信息系统整合成一个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充分共享、对环境深度感知的农业信息系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系统各环节的高效、智慧运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生产、管理、经营、生活。
生产方面:建立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模拟决策系统、农业自动化系统等,使农产品更加安全、资源环境保护更加有效。
管理方面: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快速和高精度的采集土壤、气候、水、农作物品种、动植物类群等资源信息,加强农业的宏观管理与预警,达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营方面:农村、农场、农业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进行经营和管理。通过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及时了解国内外各种农产品的市场动向,对农业生产与经营做出科学决策。
生活方面:通过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科技推广,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需求牵引、量力而行、资源共享、普遍受益、安全可控”的要求,以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应用,有效提升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全区信息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合力推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集约建设,资源共享;急需先建、急需特办;逐步到位、量力而行。
政府主导,合力推动。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优化环境、应用示范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导向性作用,鼓励企业、公众等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增强建设“数字杨凌、智慧农业”的整体合力。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既要着眼于当前现状和业务需求,又要放眼于未来发展,从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调研杨凌实际需求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
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统筹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化资源的集约建设、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满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的需求,重点推进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协调发展。
急需先建、急需特办。在“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对重大项目的审批,实行急需先建、急需特办的原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示范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逐步到位、量力而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周期长、投资大的系统工程,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要依据杨凌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采取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加大信息化投入。
3、总体思路
把脉“数字杨凌、智慧农业”建设的主旋律,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模式确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综合管理三大核心主题,抓好四大重点工程建设。
“一个中心”是建设杨凌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以杨凌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为物理载体,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信息服务为目标构建杨凌示范区综合服务平台;
“两个平台”是基于示范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面向杨凌现代农业示范、西部旱区农业信息服务和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云计算服务中心;建立杨凌政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面向杨凌区域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城市综合管理的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三大核心主题”是指政务服务、社会综合管理、公共服务(杨凌示范区特点是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四大重点工程”是指: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智慧农业”重点工程、两化融合重点工程、“数字杨凌”重点应用工程。开展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加快示范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政务、企业、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五大领域信息化。到2016年初步实现“数字杨凌、智慧农业”的战略目标。
4、总体目标
数字杨凌、智慧农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示范区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先进行列,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信息化的样板,全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0.82。建成面向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社会综合管理、公众服务、政务服务和企业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城乡有线和无线互补的宽带网络,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最终达到和实现信息网络通畅、农业信息化成果显著、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公众获取信息便捷、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广泛开展的“数字杨凌、智慧农业”。
专栏1:杨凌示范区2012-2016年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 |||
总体目标:示范区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先进行列,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末示范区信息化水平指数达到0.82。 | |||
指标 | 2011年 | 2016年 | 指标类型 |
光缆线路(公里) | 1780 | 2250 | 预期性 |
固定电话用户数(万户) | 5.04 | 6.0 | 预期性 |
移动电话用户数(万) | 15.54 | 19.8 | 预期性 |
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 | 61% | 85% | 预期性 |
城区互联网入户带宽(M) | 4 | 20 | 预期性 |
城区互联网入户率 | 45% | 70% | 预期性 |
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 | 15% | 55% | 预期性 |
农村互联网入村率 | 100% | 100% | 预期性 |
农村用户互联网入户率 | 15% | 55% | 预期性 |
农村用户互联网入户带宽(M) | 4 | 20 | 预期性 |
企业互联网普及率 | 75% | 100% | 预期性 |
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 | 20% | 48% | 预期性 |
在未来五年(2012-2016年),杨凌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础光缆覆盖全区,杨凌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和杨凌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光缆线路覆盖示范区各政府部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乡镇,覆盖率超过90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城市用户互联网带宽、农村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M。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75%以上。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方面: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一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探索服务体系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服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科技示范辐射能力,促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建成统筹城乡的信息化总体构架,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推动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发展。
电子政务方面: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乡镇的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政府机关全面实现文档管理电子化、办公无纸化、政务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可在政府门户网站直接受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纳入评估考核体系,实现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维、应用的全程绩效评估考核。
两化融合方面:全面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各类企业得到广泛运用,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规模推动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核心业务如设计研发、生产控制、人财物管理及网络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化。搭建“杨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上下游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及农资供应等相关行业发展。
城市管理方面:建成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对城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公共服务方面: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广泛开展,社会保障、区域卫生、城市一卡通等业务系统逐步建成;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商务以及各种日常信息的发布和查询,信息化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四、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各领域信息化应用
依托省级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完善示范区城域网建设和互联网安全接入。建设以光纤、3G网络为主的传输骨干网,构建高速互联、安全高效、惠及全民的信息服务基础网络;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建设,统筹规划和推进IPv6商用建设;做好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探索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的模式和推进路线。
加快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各领域信息化应用。为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和政务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基础支撑环境,使其成为全区各领域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性、公共性、综合性的公共支撑平台。
专栏2: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1.宽带接入及“三网融合”试点工程,构建示范区T位级光纤骨干传输城域网,横向覆盖所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示范园区,纵向上与省级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连接、下与杨陵区、乡镇、村三级互联互通,最终实现光纤进村、光纤进到田间地头。 2.杨凌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杨凌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物理环境,构建面向全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性、公共性、支撑性的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
(二)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优质、精准、高效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精准化和设施化水平。推广应用农业精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监测、农产品品质检测、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组织开展网上交易。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产、加、销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宽带普及;进一步扩大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2015年提高至55%以上;构建服务于农业生产、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人口等各领域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农业专家服务体系,提升农民信息应用能力。组织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远程、在线、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服务,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加强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监测预警服务,建立统一的种养、流通信息链,不断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
开展西部旱区“三农”信息化应用试点工程,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推广服务体系。整合和共享北方旱区十省(区)、“一城两区百园”信息化建设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公益化、社会化以及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
专栏3:“智慧农业”重点工程 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及公共服务应用,农业信息基本数据库,农业专家决策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系统。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通信网络、基础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使园区在现代农业示范、生产经营与园区管理信息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西部旱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云计算中心,搭建面向十省(区)与杨凌示范区互联互通的农村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西部旱区物联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旱区农业遥感技术平台。 |
(三)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绿色农资、生物医药、农产品存储及物流运输、涉农装备与设施制造等行业的信息应用。积极推进产品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产设计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鼓励中小企业利用陕西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网站、企业邮箱、即时通讯、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桌面视频会议等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效益。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电子商务交易环境,实现企业信息发布、商务信息查询、网上订购、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等业务一网完成。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作业,促进涉农企业产业集群的大发展。
专栏4:两化融合重点工程 食品药品信息溯源系统: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产品检验、销售客户的实时跟踪。 杨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为涉农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交易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供求关系平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拓展企业交易渠道。 |
(四)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要求,在实现政府内部联合办公及政务办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为基础,以公民和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网上审批”和“网上办事”,提升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采用统一标准和规范,有序推进相关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建立电子政务资源数据共享协同系统平台和机制,建设示范区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文档管理电子化、办公无纸化、政务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在政府门户网站直接受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纳入评估考核体系。
综合利用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资源和信息资源,扎实推进财政、公安、工商、质监、国土、计生、人事、审计、交通、建设、食品药品、安监等部门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开展领导个性化系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城管、社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地下管网检测与管理系统、城市规划与和谐验证系统、政府智能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
(五)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促进数字杨凌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重点建成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相应信息化服务系统,实现杨凌示范区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并通过杨凌示范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GIS)等地理信息共享,实现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科技创新与产业示范、市民公共服务多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协调联动。重点建设平安杨凌系统(即社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治安监控、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的网上调度和综合规划利用,提高应对重大危机的管控能力。
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和区域卫生信息化。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建设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开展新农保试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疫情监控、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卫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强防疫报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统筹规划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社会保障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开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口与计生等社会保障服务“一卡通”试点工作。
专栏5:”数字杨凌”重点应用工程 政务服务重点应用:接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通用办公系统,领导个性化系统、督查督办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市地下管网检测与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系统、政府智能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社会管理重点应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社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公共服务重点应用:实施民生邮箱信息工程、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工程、公共事业服务卡工程。 |
(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升应急和容灾减灾能力
以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环境,建立统一、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密码与认证服务、数据安全防护,整合和统一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需求,实现各级信息系统的授权管理、认证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和数据防护的安全服务支撑。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安全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中心和安全监控中心四个方面展开,实现部署在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的应用和数据安全保护。建立网络和主机入侵检测机制,实现数据加密传输、关键系统的日志审计。建立病毒防范体系、身份认证体系、访问控制体系、远程安全访问等功能。提高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安全管理能力、安全监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建立示范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化指挥中心。
专栏6: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并启动包括密钥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测评、数字认证、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制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开展风险评估和政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检查。加强网络信任、预警监控、灾难备份、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等基础性工作。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示范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部署全区信息化工作,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管委会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信息化主管机构及职能,进一步增强信息化项目统筹和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按照“先规划后立项,先评估后建设”的原则,建立完善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设立杨凌示范区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信息系统和部门业务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
建立完善信息化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评估、审计等工作机制,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公共性、基础性的信息化项目要实行统一建设,保证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
(四)增强信息安全和保障能力。
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分工,加强信息安全日常管理、运用指导和监督,建立全区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专家团队,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信息化培训、教育和普及体系,重点加大对普及型信息化人才、专业型信息化人才、高级信息主管人才等关键性人才培养,抓好以政府各级干部为主要对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结合工作需要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
六、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总体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急需先建、急需特办,逐步到位、量力而行”的推进原则,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选择重点项目实施,基础平台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运维,基于基础平台的专项业务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建设运维。
2012年度: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同步建设,实现重点应用突破
2013年度: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各项应用建设
2014年度:夯实基础,全面推进
2015年度:全面提升完善,深化应用服务
2016年度:重点推进应用和信息服务
附件:杨凌示范区2012-2016年信息化重点工程
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 | 实施年度 | 实施单位 | 资金 来源 | 投资估算(万元) | |
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 宽带接入及“三网融合”试点工程 | 示范区城域网建设 | 2012-2013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示范区各电信 运营商 | 各运营商 投资 | 1200 |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网络建设 | 2012-2013 | 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管理中心 | 财政 投资 | 600 | ||
杨凌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 | 现有机房升级改造,互联网安全接入,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机房建设。 | 2012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财政投资 | 1600 | |
新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 2015-2016 | 2500 |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 建立安全技术支撑机构和安全信息服务平台;依托省级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异地灾备系统。 | 2016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财政投资 | 500 | |
“智慧农业”重点工程 | 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系统 | 2012 | 示范区科技信息 中心 | 中省项目 投资 | 300 |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外公共门户 | 2012 | 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管理中心 | 中省项目 投资 | 120 | ||
网上农高会服务系统 | 2012 | 示范区展览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80 | ||
农业服务呼叫中心系统 | 2012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中省项目 投资 | 300 | ||
智慧农业专家系统 农作物生产管理系统 | 2013 | 示范区农业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700 | ||
远程教育培训系统 | 2013 | 示范区科教发展局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中省项目 投资 | 400 | ||
现代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 | 2014-2015 | 示范区质量 技术监督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600 | ||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工程 | 农业物联网(感知农业)应用示范工程 | 2012-2014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中省项目 投资 | 1030 | |
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系统 | 2013 | 示范区旅游局 | 中省项目 及社会企业投资 | 800 | ||
农产品认证服务系统 | 2014 | 示范区质量 技术监督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600 | ||
农作物精准生产管理系统 | 2014-2015 | 示范区农业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1600 | ||
西部旱区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 陕西(杨凌)农业科技服务网工程 | 2012-2014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中省项目 投资 | 900 | |
西部旱区农业物联信息服务平台 | 2012-2013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管理中心 示范区科教发展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1000 | ||
“智慧农业”重点工程 | 西部旱区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 西部旱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试点工程 | 2014-2015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示范区科教发展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2260 |
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 | 2012-2015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示范区科教发展局 | 中省项目 投资 | 1940 | ||
两化融合重大工程 | 食品药品信息溯源系统 | 生产过程检测系统、RFID信息溯源系统 | 2015 | 示范区经贸局 示范区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各相关企业 | 社会企业 投资 | 700 |
杨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 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大宗生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 | 2013 | 示范区经贸局 各相关企业 | 社会企业 投资 | 800 | |
“数字杨凌”重点应用工程 | 政务服务 重点应用 | 电子公文传输系统、通用办公系统 | 2012 | 管委会办公室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财政 投资 | 150 |
领导个性化系统和督查督办系统 | 2012 | 250 | ||||
政府智能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 2014 | 100 | ||||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2013 | 示范区规划建设局 示范区市政管理局示范区国土资源局 | 财政投资 | 1000 | ||
城市规划系统 | 2013 | 示范区规划 建设局 | 财政投资 | 300 | ||
城市地下管网检测与管理系统 | 2014 | 示范区规划建设局 示范区市政管理局 | 财政投资 | 700 | ||
政务系统升级 | 2015 | 管委会办公室 | 财政投资 | 150 | ||
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 2015 | 示范区交通局 | 财政投资 | 850 | ||
社会管理重点应用 |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 2013 | 示范区市政管理局 | 财政投资 | 1200 | |
社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 2012 | 示范区公安局 | 财政投资 | 1700 | ||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 2014 | 示范区国土资源局 | 财政投资 | 700 | ||
系统综合应用开发 | 2015 | 各相关单位 | 财政投资 | 500 | ||
公共服务重点应用 | 民生邮箱应用服务系统 | 2012 | 示范区科技 信息中心 | 财政投资 | 100 | |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 2012-2013 | 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 财政投资 | 200 | ||
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工程 | 2015 | 示范区人事劳动局 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 社会投资 为主 财政投资 为辅 | 700 | ||
公共事业服务卡工程 | 2013 | 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示范区交通局 | 社会投资 为主 财政投资 为辅 | 800 | ||
建设费用合计 | 29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