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有关学院、处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陵区人民政府校区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领导班子第三次联席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陵区人民政府校区共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批复》精神,进一步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教优势,推动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促进技术创业,进一步加强杨陵农业农村工作,根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领导班子第三次联席会议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科技创新推广源,以杨陵区为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平台,双方围绕杨陵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领域,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共建,每年引进推广新优良种10个,推广成熟农业新技术20项以上,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发展大学师生创业团队10个以上,构建大学科研、推广、教学和杨陵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需求紧密结合的校区互动发展格局。
二、共建内容
(一)决策咨询
成立杨陵区农业农村工作专家委员会,邀请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食用菌等八类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农民培训、农村文化等领域专家组成,由杨陵区政府聘任,实行首席专家制,由首席专家组织推广服务团队,为杨陵区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指导、规划编评、决策咨询、专题研讨和项目建设等智力支持。首席专家工作纳入大学社会服务工作考核。
(二)技术推广
根据杨陵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杨陵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为主体的技术推广队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实现科技人员进村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同时鼓励专家以多种形式建立产业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三)科技培训
依托大学师资教育资源,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面向中青年农民、种养大户、农民技术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纪人、村干部、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等,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创业培训、科技推广人员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经营水平、就业创业意识和基层干部、合作社、土地银行等负责人的管理能力。
(四)创新创业
利用杨陵区土地、劳动力、涉农企业和产业政策等资源,为大学提供科研试验、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大学在区内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依托乡镇现代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师生开展技术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五)“三农”服务
开展“田园使者”活动,选聘一批大学生深入土地银行、合作社、田园村庄开展技术指导、提供市场营销及新农村建设服务。按不同镇村主导产业和发展需求,实行院镇或系村结对,在产业技术、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镇村作为院系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选派科教人员在镇、村挂职,主抓农技推广服务、农民培训、社会文化建设等,提高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培育良好的村德民风,切实推动“三农”工作。
三、共建任务
(一)组建团队
围绕杨陵区产业发展和共建目标,组建杨陵区农业农村工作专家委员会,并按照首席专家制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委员会成员由不同专业类别的首席专家组成,各首席专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处采取招(选)聘专家教授等方式产生。首席专家负责招聘相应的科技人员,组建专家小组,并全面负责本专业小组共建任务的执行和内部人员任务分工与绩效考核,同时参与对杨陵区相应层级行政及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评工作。以专家委员会为依托组建校区共建工作团队,由专家小组和杨陵区政府各级行政人员(包括村组长)、农技推广人员等组成。大学选派科教人员到杨陵区镇(街道办)和农村(社区)挂职,负责校区共建工作和农技推广服务、农民培训、社会文化建设等工作。
(二)技术服务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杨陵区各级各类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共同组成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团队,采取网格化服务、技术咨询指导、与合作社签订承包服务合同等形式,为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进八类产业产量增加、成本降低、效益提升、生态安全,重点为以下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技术服务。
——新发展设施农业3000亩、经济林果1.6万亩、露地蔬菜1.5万亩,实现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八类产业全覆盖。
——加快本香种猪扩繁、新华府杏鲍菇、竹园嘉华蔬菜、环球园艺猕猴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投产达效。
——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以上,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功能;鼓励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经营,打造1—2个农产品知名品牌。
——以五泉、揉谷农业企业孵化园和生猪养殖实训基地为平台,力争孵化20家企业,培育200名以上创业者。
——建成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建溯源基地2000亩。
——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效益。完善八类产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依托企业与合作社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扶持10家涉农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发展生态旅游观光点2-3个,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总产值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三)科技示范推广
组织聘请大学专家,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八大产业发展,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点)20处,引进新优良种、推广先进技术各10个(项)以上,进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各产业建立示范基地(点)的任务如下:
——设施农业产业:7个,其中设施蔬菜5个,西甜瓜2个,建成一批单棚产值过5万元的设施农业基地。
——小麦良种产业:1个。
——精品苗木产业:2个。
——经济林果产业:5个,其中猕猴桃1-2个,葡萄1-2个,其他1-2个。
——花卉产业:1个。
——食用菌产业:2个。
——生猪繁育产业:1个(完善、提升杨凌生猪实训基地相关科技措施,增强生产实训和示范推广功能)。
——奶肉牛养殖繁育产业:1个。
(四)科技创新创业
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区内建立研发试验基地2个,加快推进大学五泉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区政府做好土地流转、地面附着物清理等配合服务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鼓励和支持大学科技人员以协办、参办、领办、创办、科技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区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科技型企业5个以上,其中进入揉谷、五泉、大寨三镇现代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各1个。
(五)人才培训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力量和教学、培训设施,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和相关龙头企业生产实训基地等资源条件,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着力打造“杨凌农科”培训品牌。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年内培训职业农民1000人次;培训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办)农技推广骨干、农民技术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以及涉农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600人次;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教(继续教育)学院,年内对150名区级有关部门、各镇(办)农业管理干部以及村组干部等进行培训。对培训合格的人员发放证书,享受杨陵区相关扶持政策。组织专家和农民到大学和现代农业园区相互考察活动3次以上,促进相互了解和交流。
(六)“田园使者”活动
选聘大学生、研究生深入农业农村建设一线,在合作社、土地银行、“田园村庄”担任科技指导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力争年内创建省级示范社3个、区级示范社30个,实现30个土地银行规范化管理,创建“田园村庄”5个。
(七)基层文化服务
帮助5个“田园村庄”和2个“魅力社区”组建秧歌队、自乐班、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文化组织,指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等制度。全年组织大学师生开展科技下乡、文体辅导、志愿者服务等各类活动20场次以上,帮助每个村举办农民趣味体育、家庭才艺、好媳妇、好邻居等比赛及评比活动5场次以上。开展院(系)与农村(社区)文化结对活动,各院系组织文艺小分队,每月到结对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不少于1次。
(八)校企合作共建
组织大学相关院系与区内企业建立对口联系,举办校企合作发展研讨、教授进企业、校园文化进企业等活动,在大学设立企业家讲堂,在企业建立高校实践基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难题,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平台,实现大学科研优势和企业技术、信息优势互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共建工作纳入杨凌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合作工作体系,为加强大学与杨陵区的合作,成立校区合作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杨陵区委书记王宝平同志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杨陵区区长张启东、杨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马宝收、副区长杨满卫、周梅青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处处长韩明玉同志担任,成员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分别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处和杨陵区委、区政府负责人担任,日常工作由西农大推广处和杨陵区科技局承担。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校区共建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共建工作运行管理制度;协调落实人员、资金及其他必要条件;研究确定年度共建工作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内容,签订科技服务合同或目标责任书;督查校区共建工作相关措施落实、资金使用、工作任务完成等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小组决议贯彻落实、会议筹备等事项。
(二)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校区共建专项资金,由示范区管委会和杨陵区政府按比例筹集,主要用于实施校区共建项目,对参与校区共建成绩突出的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基层干部提供报酬、给予奖励。同时示范区和大学通过示范推广经费,通过项目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校区双方按各自渠道为共建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建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后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等项目尽可能安排在区内实施。
(三)加强协调管理
校区双方以供需对接方式,确定科技推广服务等共建工作内容,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管理等方式开展共建。共建领导小组依据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内容,确定专家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校区共建各项工作,按照区、镇(办)和行政村(社区、企业)三级纵向一体化组织开展,实行杨陵区各级行政主管领导协调责任制,挂职干部具体推动。杨陵区将共建工作任务纳入区级各部门、各镇(办)年度季度考核,各部门、各镇(办)确定领导负责组织协调、业务管理与绩效考核,为大学考核共建专家提供评估依据。建议大学将教职工共建工作纳入其日常工作考核,将学生参与共建活动按教学实践课计算学分,对共建工作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任用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