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2-01-10 18:35

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杨凌示范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杨凌示范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

(2011—2020年)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地区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示范区标准化工作,特制定本纲要。

一、示范区实施标准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示范区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积极开展各项标准化工作,在全面推动涉农工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看,示范区标准化工作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不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的结合不紧密,部分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建立与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着力提升示范区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为加快示范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示范区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扶持和指导监督,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参与标准化活动。

2.坚持自主创新与面向国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技术标准创新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全面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3.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示范推广为平台,加快标准制订、修订步伐,促进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提高标准的有效性。

(三)总体目标

结合示范区承担的国家任务,适应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以农业为核心,涉农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突破口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外向型标准化工作模式;组建一支掌握标准化理论,熟悉国际、国内标准制定规则,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复合型标准化人才队伍和标准化工作服务机构。培育一批积极参与标准技术创新、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建立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平台,通过有效宣传和广泛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经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杨凌标准化示范体系,力争使重点产业的标准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全省领先,部分优势产业的标准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全社会的生产效能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三、标准化工作重要领域

(一)农业标准化实施标准兴农战略

紧紧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势特色产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为手段,建立国家级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形成覆盖示范区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的标准体系及现代农业保障标准体系,建成全国领先、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立体展示平台,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1.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

从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和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入手,逐步健全以小麦、玉米、薯类、油菜、生猪、奶(肉)牛、西(甜)瓜、设施蔬菜、食用菌以及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花卉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管理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数量达到200项,建成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和生产保障标准体系,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自身竞争优势和防灾减灾能力。

2.加快推行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政府全力推动,主管部门牵头,市场需求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搭桥,农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力度;抓好与节水、节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政策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探索建立提高农民收入的示范带动模式;加大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统筹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依托示范区的资源优势,搭建面向全国的外向型现代农业标准化立体展示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示范区的农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到2020年,示范区90%的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3.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围绕示范区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认证与产地认定工作,探索具有杨凌特色的农产品认证模式,大力推进农业良好规范(GAP)、HACCP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积极扶持、引导农产品经营者申报名牌产品、著名和驰名商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示范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中逐步建立杨凌农产品溯源体系与防伪体系。

4. 加快农业标准化科研与推广

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社会各方技术优势,围绕农业良种选育、节水灌溉、新型栽培、科技推广、机械运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农业科技项目的应用,开展农业标准化理论研究和技术标准的验证论证,建立“科技成果标准化、技术标准系列化、人才培养实用化、示范带动产业化”的新型先进技术标准推广机制,在杨凌及其辐射带动区域创建一批超高产小麦、早中晚熟瓜果、苗木花卉、生猪养殖、奶(肉)牛示范养殖标准化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模式,提升农业科研成果的适用性,加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二)工业标准化实施标准制胜战略

围绕《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陕政发〔2009〕24号),构建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优势,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标准的优势企业,扶持优势领域企业做大做强。

1.构建重点涉农产业的标准体系

结合示范区重点规划发展的粮油、果蔬、肉制品、乳制品、蜂产品精深加工等食品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畜牧良种、新型饲料、农业机械与装备制造等产业,逐步建立完善重点涉农产业标准体系,通过标准领先,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2.抢占标准制修订主导权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制修订机制,引导“产学研”结合,鼓励示范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支持示范区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积极开展各种标准化合作与交流。到2020年,由示范区主导制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数量达到20项以上;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的数量达到5项。

3.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

充分发挥杨凌“全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城市”和 杨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广泛推广示范区的工作机制和模式,进一步增强标准化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助推作用,形成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商标,扶持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团体组织,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4.夯实企业标准化基础

加强对企业的标准化宣传、指导和培训,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激励企业积极运用卓越绩效评价等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监督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协调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增加中小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估机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引导出口企业研究和应对WTO/TBT等技术性贸易措施,规避出口风险。

(三)服务业标准化实施标准提升战略

围绕《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陕政发〔2010〕20号),依据“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增加总量、提高比重、提升档次的思路,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

1.加快构建服务业标准体系

协调服务业相关主管部门,全面实施杨凌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一批具有杨凌特色的地方服务标准,建成覆盖政府公共管理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立包括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重点服务业标准体系。

2.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政发〔2009〕48号),加强杨凌地方性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大对国家、行业和地方旅游业服务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强化标准实施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杨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文物仿(复)制品等旅游纪念品标准制定,不断提升杨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品位和质量。按照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加快研制建立杨凌示范区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涵盖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旅游景区服务标准体系。

3.加快推进物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按照《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围绕示范区物流园的建设,指导和帮助企业加快制定物流标准,建立物流标准体系。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间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到2020年,建成以“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为基础,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物流标准体系。

4.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及管理的标准化工作

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杨凌“一河两岸”片区规划》,在区域城市集群中,依托建设杨凌次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结合“农高会”,规范公共场所公示语中英文译写,建立公示语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杨凌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与城市竞争力研究,建立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估机制,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5.加快推进其他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以国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依托,全面加强文化产业、会展和服务外包、科技信息服务等重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试点企业,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和促进示范区服务业的规范管理,使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明显增强,消费性服务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色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四)加快推进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标准化工作

以建设绿色杨凌为目标,确保资源合理利用,逐步健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标准的技术要求,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建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针对SO2、COD、氮氧化物、氨氮、重金属、POPs等重点污染物,制修订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监测规范、清洁生产标准,使排放标准与环保目标相匹配。努力构建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核心,其他标准相配套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污染源监控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加强环境基础标准研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标准化示范建设,为建设绿色杨凌提供技术支撑。

2.推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在化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严格实施国家有关能效标准,开展能效认证,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不断提升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与再生资源等资源节约标准的技术要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加快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与交流

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建立与相关贸易国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加强资源与信息共享,跟踪研究国外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积极开展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标准的比对,及时掌握国外行业发展动态,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支持各单位积极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年会或重要标准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不断提升示范区相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保障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工作机构。示范区成立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杨陵区政府和示范区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示范区质监局。杨陵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质监局负责标准化战略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其他各部门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要求,做好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标准化战略推进机制。

2.加强责任考核。杨陵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纲要要求,结合实际,提出杨陵区和本单位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具体方案,并将方案及时报送示范区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备案。示范区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要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探索开展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研究,科学设立评价体系和指标,加强对杨陵区政府和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的考核。

(二)完善保障措施

1.完善地方标准化奖励政策。设立“杨凌示范区标准化贡献奖”,制定《杨凌示范区标准化贡献奖奖励办法》,对标准化重要基础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重要标准制修订或在标准的推广实施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奖励,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工作环境。杨陵区政府及管委会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或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对可发展为国际标准的项目,应优先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等计划。质监局会同科教局出台标准化激励政策,对重要和新兴领域的标准研究项目给予立项扶持,明确相关标准化要求,标准文本正式批准发布后,可作为申报专业职称评审的成果以及考核、晋升和享受有关津贴的依据之一。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地方标准制修订要有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财政每年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支持标准化工作。杨陵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出资参与标准化活动,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3.强化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加大对企业执行标准的监督检查,建立企业实施标准跟踪制度,重点监督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将监督检查信息记录用于企业诚信管理。研究建立标准执行情况信息反馈机制,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分析提供依据,不断提高标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标准化宣传和人才培养

1.加大标准化工作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标准日”、“科技周”、论坛、展览、讲座等活动,组织编写标准化科普读物、音像制品等,广泛宣传标准化知识,增进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讲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2.实施标准化人才培育工程。鼓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开设标准化选修课程,编制标准化教材,开展标准化教育教学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标准化在校教育新模式。设立“杨凌示范区大学生农业标准化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标准化意识,为实施标准化战略储备人才。

3.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渠道、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利用网络媒体、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手段,对各级标准化工作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专业结构、层级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体系,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培养一批复合型标准化专业人才。

(四)建立和完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

1.加快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平台建设。质监、商务、科技等部门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搭建贸易技术壁垒、动物与植物卫生措施(WTO/TBT—SPS)预警服务平台,对示范区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市场准入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建立符合示范区出口产业特点的统一权威的标准信息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最新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信息,有效规避贸易风险。

2.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加强标准资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标准服务能力。针对标准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提供标准全文信息服务、标准信息推介服务、智能搜索服务、标准化专业咨询服务、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和标准信息互动服务等各类信息服务。

3.培育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一批从事标准研究、咨询、培训、服务、检测、认证等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研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推动标准化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和协调功能,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