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杨凌示范区支持全域旅游
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9 09:29

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杨凌示范区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已经示范区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2年10月17日

杨凌示范区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第十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通过农文旅相互赋能、融合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示范区乡村振兴建设。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工作安排部署,结合示范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全域旅游、全景杨凌总思路,以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通农文旅融合赋能,助推示范区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农业+旅游”,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1. 推动乡村旅游主体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对农民“+旅游”理念及旅游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有理念、懂技术、善管理,能够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职业乡村旅游人”,推动乡村旅游主体转变。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吸引一批爱旅游、爱乡村、有理想、有知识、有情怀的践行者回归乡村;支持成立旅游合作社、创建农文旅企业等组织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王上村、元树村、田西村、新集村等村民集体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机制,打造示范区乡村旅游发展标杆,真正让农民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2. 推动“农业+旅游”转型。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一二三产业互动,延伸产业链,通过旅游的催化剂作用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对符合要求的农业项目进行旅游化改造,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园、尚特梅斯庄园、菲格庄园等农业主题庄园积极打造A级旅游景区。依托猕猴桃、无花果、火龙果、葡萄等乡村主导产业,打造集生产、加工、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增加农业旅游附加值,鼓励农业产业向农业旅游转型融合发展。

(二)夯实旅游基础,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3. 推动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实施乡村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工程、乡村旅游厕所体系工程、乡村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工程、乡村旅游新媒体宣传推介工程等四大乡村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工程;支持王上、新集、田西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实施乡村旅游道路建设,根据需要适时开通乡村旅游公交专线;配建民宿酒店、休闲茶馆、文化空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4. 建设美丽乡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利用好杨凌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农科教资源,围绕全域旅游综合服务,深入打造采摘乡村果蔬、品味乡村美食、夜居乡村民宿、感受乡村文化等乡村原生态旅游体验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高标准完善建设A级以上旅游厕所;差异化打造王上村、马家底、崔西沟、新集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组,建成如是小院、在水一方、花溪玥等一批精品民宿,持续将农业生态潜质转变为旅游健康资源,用美丽风景激活乡村旅游经济。

(三)深耕乡土文化,助力乡村“乡风文明”

5. 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突出乡村旅游特色,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以永安村古邰国遗址为依托的后稷“农耕文化”、以王上村隋文帝泰陵为依托的“隋文化”、以建子沟村唐王洞李世民出生地为依托的“唐文化”、以毕公村马援祠为依托的“三马文化”等本土乡村文化。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创新举办“姜嫄庙会”“马氏恳亲大会”“恩义寺庙会”“白龙村社火”等具有杨凌特色文化的农村节庆活动和传统民俗活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名片及旅游品牌。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赋能作用,充分利用杨凌深厚的乡村文化积淀推动乡村振兴。

6. 建设一批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杨凌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为依托,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与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相关机构的对接机制,在杨陵区推动建设一批“艺术乡村”。支持建设社区、乡村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文化创意基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开展研学旅游等文旅深度融合服务。发挥杨凌研学优势,在杨陵区有基础的村庄加快建设一批集农事体验、植物辨识、劳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乡村“治理有效”

7. 推动村域旅游规划编制。立足区内各自然村产业发展、历史遗迹、文化传说等各类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结合特色,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围绕旅游六大基础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加强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编制。杨陵区政府要加强规划编制指导,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在保护好村落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借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同时,制定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开展乡村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提升乡村安全管理水平。

8. 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动员和选拔有思想、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乡村能人、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大学毕业生等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积极发掘、培育当地乡村正能量“网红”,打造乡村旅游“代言人”“带货人”,利用乡村能人、名人、红人效应,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挥商业性银行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金融主力军作用,丰富和拓展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手段,通过各类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形成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合力。

(五)推动全域“旅游+”,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9. 延伸村旅游链条加强与省餐饮协会、杨凌食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合作,培训提升崔西沟生态民俗村美食、王上村传统农家美食、田西村红薯特色美食、马家底民俗美食等地方特色“乡村美食”品牌吸引力。同时,在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旅游村开发特色体验项目,打造王上村隋文化演艺、田西村农耕体验、马家底乡村民宿、小湋河绿海花谷等主题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消费的体验感,不断增强乡村旅游项目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实现“生活富裕”。

10. 打造村旅游品。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结合乡村本土文化,研发以具有浓郁杨凌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乡愁纪念品、民间工艺品、农村生活用品为主的乡村旅游商品。通过乡村旅游活动,引导游客吃正宗农家饭、住特色农家屋、干地道农家活,带动周边村民、农户、手工艺人创业就业,实现富民增收,推动全域旅游引领全域乡村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结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要求,紧抓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机遇期,充分发挥示范区乡村振兴“五联一抓”工作机制优势,进一步夯实责任,推动落实。杨陵区政府、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要牵头抓好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主业,主动抓好落实。

(二)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负责抓好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组织保障等相关工作任务。努力形成示范区相关部门与杨陵区政府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加强保障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坚持把对乡村旅游发展作为财政保障和金融服务优先领域。示范区和杨陵区两级财政给予乡村旅游重点支持,示范区发改、财政、文旅、农业等部门要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倾斜力度。加大乡村旅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进入,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投入机制,为实施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杨陵区政府和管委会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通过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组织部门要用准用实用足“三项机制”,树立勇于担当、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良好导向。督查、考核部门要把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年度全域旅游创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督查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追责问责,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