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十二五”时期,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示范推广能力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其中,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杨凌农科”区域品牌效应凸显,品牌价值达661.9亿元,已经成为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和推动自身发展的一面“金字”招牌,为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杨凌农科”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巩固全国旱作农业高新技术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精神,结合示范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各项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形成“质量、品牌、技术、服务”竞争新优势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全国“四化同步”发展典型、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范例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杨凌农科”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引领和支撑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着力构建夯实“杨凌农科”品牌支撑体系,助推杨凌示范区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示范推广、社会化服务、重点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战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强力推进。“杨凌农科”品牌凸显了杨凌示范区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区域特征,体现了杨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代表着杨凌示范区的整体形象。必须坚持政府强力推进的原则,在区域品牌规划、建设、发展、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加强政府组织协调。
(二)坚持两个使命并重。“杨凌农科”品牌建设必须时刻牢记国家使命责任,以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示范推广、国际合作为重点,大胆探索和实践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完成好国务院《批复》的新路径。同时,品牌建设还要在促进自身发展和“四化”同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杨凌农科”品牌建设要围绕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定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形成以区域品牌为核心,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品牌与科技、服务、产业、产品相互支撑的融合发展之路。
(四)坚持主体主动参与。“杨凌农科”品牌建设的主体是由示范区内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社会化服务机构、示范推广基地等单元组成。品牌主体的参与度与融合度决定着区域品牌强度,鼓励支撑主体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区域品牌建设,主动融入品牌发展,形成品牌的整体合力,彰显品牌带动效应。
三、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任务和自身发展两个使命,以“杨凌农科”区域品牌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品牌支撑体系,提升品牌支撑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到2020年,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合作、社会化服务、种子产业、科技展会、安全农产品、特色涉农产业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水平高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机构,带动性强的示范推广基地,彰显“杨凌农科”品牌的核心优势。培育壮大一批品牌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质量效益好、社会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发展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0家以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企业50家以上,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0家以上,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50家以上。培育中国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陕西省知名品牌(含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服务业名牌)15个以上,陕西省著名商标100件以上,不断完善“杨凌农科”品牌矩阵。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壮大农业科技创新品牌。瞄准国家粮食安全、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需求,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品牌。支持在生物育种、作物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农林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与生态修复、水科学与农业工程、食品加工与营养安全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品种,突显“杨凌农科”品牌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强化区校合作,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地方产业互动,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构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科技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牵头,示范区农业局、农业园区公司、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配合)。
(二)培育国际农业合作品牌。积极培育壮大“基地、联盟、园区”为主体的国际农业合作品牌。以国家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为依托,整合区内援外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使其成为“杨凌农科”品牌迈向国际的重要传播平台,进一步增强杨凌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在杨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展示园,打造西部地区集展览展示、产品交易、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展览中心,彰显“杨凌农科”品牌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在哈萨克斯坦和荷兰等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搭建平台,使之成为“杨凌农科”品牌走向世界的聚集地(示范区国际合作局牵头,示范区农业局、示范区展览局、农业园区公司、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知识产权局配合)。
(三)做实科技示范推广品牌。以省内外科技试验示范站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为主体,按照“建在产区、长期坚持、国内一流”的原则和建设“百年老站”的目标,强化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站(基地)管理,提升示范服务水平,做实做强“杨凌农科”品牌的基础,壮大科技示范推广品牌。发挥好国家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和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的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杨凌农科”品牌的核心元素融入到更多的科技园区。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科技服务机制,不断深化和完善“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大学推广“西农模式”,构建以杨凌示范区为中心、以陕西为重点、面向北方旱区的区域性科教资源整合大平台(示范区科技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示范区农业局、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示范区知识产权局、农业园区公司配合)。
(四)整合农业科技服务品牌。紧紧围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国家使命和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以“杨凌农科”品牌为龙头,进一步加强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认证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等科技服务品牌承载主体的能力建设,培育壮大杨凌农业科技服务产业,着力构建“品种、技术、培训、认证、检测”一体化的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服务功能,发挥集聚效应。重点打造“杨凌农科”扶贫公益品牌,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杨凌农科”对外影响力。在建成的省内外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高举“杨凌农科”旗帜,以“六大中心”为载体,输出杨凌现代农业技术、模式和人才,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示范区科技局牵头,示范区发改局、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示范区知识产权局、示范区展览局、国家品种权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科技报社配合)。
(五)发展现代农业种业品牌。紧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建设种子产业园建设,以园区为平台,以种业重点企业为主体,聚集种业研发团队、项目、技术和人才,引进、培育一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种业品牌。充分发挥种业基金作用,支持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培育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和商业育种联合体,建立与科研院所联合育种的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动植物新品种,力争在小麦、玉米、油菜三大粮油作物,苹果、猕猴桃、特色蔬菜等林果园艺作物,肉牛、生猪、奶山羊等畜禽品种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品种(系)。做好对动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着力打造以“杨凌农科”为核心的旱区种业硅谷、西部种业之都(示范区农业局牵头,示范区经贸和安监局、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示范区知识产权局、农业园区开发公司配合)。
(六)提升农业科技展会品牌。以示范区展览公司为主体,打造以“农高会”为核心的国际知名农业科技展会品牌。开展“农高会”品牌价值测定。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农高会和网上农高会,举办西部(杨凌)农资农产品暨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洽谈会等农业专题展会。充分发挥农高会服务国际农业合作的桥梁作用,邀请丝路沿线有关机构在每届农高会期间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发展论坛,增强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话语权。争取中亚五国农业部门成为农高会正式协办单位,每年邀请至少1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展团参展参会,扩大农高会国际影响力。借助农高会品牌,策划举办国家层面的农业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全球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高端论坛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示范区展览局牵头,示范区国际合作局、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示范区知识产权局配合)。
(七)打造安全农产品品牌。以杨凌现代农业流通服务公司、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公司和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打造培育壮大杨凌安全农产品品牌。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扩大溯源认证覆盖面和数据库,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管控模式,探索安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积极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机认证中心和杨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的作用,大力推广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国际通行的认证模式为重点,绿色、无公害认证为补充的杨凌安全农产品认证体系。按照“高端、定制、安全、科技”的标准,全力打造以“杨凌认证”、“杨凌标准”、“杨凌溯源”为核心的杨凌安全农产品品牌,全面加强和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策划、认证、检测检验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杨凌安全农产品品牌(示范区农业局、食药监局牵头,示范区经贸和安监局、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知识产权局、示范区工商局、杨凌现代农业流通服务公司、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公司、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配合)。
(八)做强特色涉农工业品牌。加快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农机装备制造园等园区建设,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全面实施主导产业升级、工业园区腾飞、百亿产业链培育、小巨人成长四大工程。重点打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的企业品牌,鼓励企业申报国、省名牌产品认定和著(驰)名商标争创活动,全力打造一批质量强、效益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扩大杨凌安全食品农业产品品牌影响力,树立杨凌食品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做好生物产业品牌培育,突出发展杨凌高新科技的品牌理念。培育杨凌农机品牌,逐步扩大旱作农业农机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杨凌特色涉农工业品牌的培育,支持企业建立辐射全国的区外品牌推广平台(示范区经贸和安监局牵头,示范区招商和投资服务局、示范区农业局、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工业园区公司配合)。
(九)突出农业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农庄经济集群建设,大力发展集种植养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经济集群,加快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路径和农庄经济发展模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等为核心,打造国内知名的以农业科技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以杨凌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品牌承载主体,大力培育农业文化旅游品牌,积极主动承办国际马拉松、自行车、网球、皮划艇等国际赛事。加快建设以中国民居民俗展示区、农业科技馆和“三农”题材文学艺术创作等“杨凌农科”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地,打造国内知名的“杨凌农科”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古邰国遗址公园暨杨凌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开发实景演出、演出参与等旅游服务项目,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景点,推动“杨凌农科”历史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党工委宣传部、示范区农业局、旅游局、文物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展览局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示范区国资委、示范区知识产权局配合)。
(十)创新农科金融服务品牌。发挥示范区体制机制优势,打造杨凌农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杨凌农商行增资扩股转制为农业科技银行;组建新农互联网银行;设立杨凌农科担保公司,创新涉农融资担保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农科小额贷款公司、农科农业保险公司、农科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主体。继续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力度,开展蔬菜产量、农产品价格指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等普惠涉农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构建特色鲜明、机构健全、竞争充分、产品丰富、覆盖广泛、风险可控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夯实创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基础
(示范区金融办牵头,杨陵区政府、人行杨凌支行、示范区质监局、示范区工商局、杨凌农村商业银行、人保财险杨凌支公司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品牌建设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为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杨陵区政府、宣传部、示范区科技局、经贸和安监局、财政局、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食药监局、发改局、旅游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国资委、国际合作局、考核办、知识产权局、招投局、杨凌电视台、农业科技报社、农业园区公司、工业园区公司、创新创业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推广处、国家品种权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业大数据中心等单位为成员的“杨凌农科”区域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示范区质监局,具体负责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年度行动计划,贯彻中、省和示范区有关品牌培育、品牌评价、品牌发展、品牌激励、品牌保护的政策、法规,组织、协调“杨凌农科”区域品牌的建设发展等工作。
(二)建立品牌建设标准化体系。“杨凌农科”是示范区着力打造的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到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区域品牌,为落实好“成果转化标准化、技术标准体系化、示范带动产业化、推广服务品牌化”的建设思路,必须建立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服务保障体系。以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强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西安交通大学西部质量发展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院(所)在区域品牌研究、规划、培育、策划和评价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杨凌农科”品牌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品牌传播体系、品牌质量保证体系、品牌技术创新体系、品牌文化体系、品牌保护体系和品牌公益服务体系。从2016年起,示范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智力保障、公益服务、风险管控、品牌推介、交流培训和日常办公支出。
(三)开展区域品牌运营。农业科技报社(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具体负责“杨凌农科”品牌运营,加挂“杨凌农科品牌发展中心”,实行市场化运行。主要任务是促进探索区域品牌与实体品牌融合发展的模式方法,落实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品牌培育、服务、评价、宣传与保护;开展品牌交流与合作;营造品牌建设环境,传播先进品牌理念,交流品牌管理经验;探索品牌与金融有机融合发展路径;搭建品牌建设桥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措施。加强政府引导,树立品牌建设典范,推广品牌建设经验,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品牌在履行两个使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台培育扶持农业科技服务业相关政策措施,对当年获得“国家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国家级品牌称号和批准筹建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申报主体(负责单位)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当年获陕西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批准筹建的申报主体(负责单位)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当年获得“陕西省名牌”称号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当年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区内企业和区外经认定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站),取得有机认证奖励5万元,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奖励3万元,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奖励2万元,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奖励1万元。当年获得多项奖励的单位,按最高奖励标准执行;对复评后仍然是同级奖项的单位,按上述奖励标准的50%予以奖励。奖励经费由“杨凌农科”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向示范区管委会申报。
(五)强化品牌建设工作落实。各重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要将“杨凌农科”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要高举“杨凌农科”区域品牌旗帜,在主动运用品牌、推广品牌和宣传品牌上想办法、出实招,使“杨凌农科”真正成为“十三五”期间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深入的强大引擎。示范区各品牌承载主体、国内外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基地(站)经认定后都要尽可能冠名“杨凌农科”,对内对外形成整体“一盘棋”的品牌建设工作局面。质监、工商、知识产权等单位要加强与品牌建设牵头落实单位的工作衔接,在名牌培育、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重点培育推荐品牌承载主体申报知名品牌、驰(著)名商标,进行品牌价值测定。要将品牌建设纳入各单位工作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之中,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督查、同考核。要加强区校合作,形成共同维护、推动、运用和宣传“杨凌农科”品牌的整体合力。
(六)加大“杨凌农科”品牌宣传。要加大整体宣传力度,在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开设农业科普类节目、专家学者讲座、嘉宾访谈等栏目,讲好“杨凌农科”品牌故事,唱响品牌主旋律,展现品牌新风貌。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杨凌农科品牌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典型案例、经验方法等,加快形成人人知晓“杨凌农科”,人人关注“杨凌农科”,人人共享“杨凌农科”品牌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