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关于2011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来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2-02-28 17:29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共建部委、共建厅局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坚持“示范引领、创新驱动”,突出示范推广,加强科技创新,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示范区呈现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高点起步和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5亿元,较上年增长15.9%;地方财政收入3.61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0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9010元,增长26.4%。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人口自然增长率4.8‰;万元GDP能耗下降3 %。全年新建示范推广基地16个,对外科技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3058万亩,增长5.3%,实现推广效益84.2亿元,增长13%。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一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渭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度位居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九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跨越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更加明晰

立足新起点,放眼“十二五”,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班子务虚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准确把握中省支持示范区发展的方针政策,逐项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理清了推动示范区跨越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路径,确立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主旋律,编制出台了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2个重点专项规划,贯彻落实《批复》和《意见》的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按照省委赵乐际书记的要求,党工委、管委会对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贯彻落实的各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更加明确,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加坚定,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更加振奋,这些为示范区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全面加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推进科技集聚创新。以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抓手,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攻关、创新创业蓬勃开展。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业科研单位和机构入区发展,全年新增科技成果及专利509项,25个植物新品种通过了省部级审定,新获批成立了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全区研发经费达到2.53亿元。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二)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中国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院、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秦宝牧业等一批科研机构、企业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试验基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纷纷向杨凌聚集。全年新增入孵企业30家,其中科技企业7家,毕业企业10家。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21人,其中,从国外引进博士33人。科技部将杨凌纳入科技服务体系和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城市。

(三)大力推进技术创业工作。出台《杨凌示范区大力推进技术创业的若干意见》和《杨凌示范区鼓励技术创业优惠政策》,建立了50人的创业导师和45人的技术导师队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综合示范基地等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启动建设3个现代农业企业创业中心乡镇基地,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孵化大学生创办企业5家。创建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实训)基地20个,创建科特派创业链4个,认定法人科特派7个,培训和认定科技特派员332人。联合全国66家创投机构、涉农企业等成立了全国首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和全国现代农业创业投资联盟,推动创投资本进入现代农业领域。

三、着力搞好现代农业示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创新机制”的思路,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杨凌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搞好示范。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良种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加快发展,新建设施农业中棚1万亩,发展经济林果和绿化苗木基地2.4万亩,小麦良种3000亩。2户企业建成日产10吨的杏鲍菇生产线和6000平方米的菌棒加工车间,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530亩。秦川牛业、秦宝牧业、澳源牧业等一批标准化奶肉牛养殖基地基本建成,生猪标准化实训基地运行良好。启动建设了种子产业园,大唐种业等10家种业企业入园发展,产业集群初显端倪。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13个,认定龙头企业8家。引进展示了17类4500多个国内外新优品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二)产业支撑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构建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制定出台了《杨凌示范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启动实施了“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3个国家级示范项目。组织起草了50个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并发布了9项西甜瓜生产技术规程。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13个,示范推广秸秆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新模式标准化生产7000亩。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农产品检测车和速检设备,形成政府监督,企业自检的检测体系网。探索建立“杨凌农产品认证”模式,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工作迈上新台阶。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园区内各基地与白水苹果、清涧红枣等试验示范站信息互联互通。建成园区农业传感系统,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三)生产经营组织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从促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扶持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等方面,不断创新生产关系。规范完善了36个土地银行的运营机制,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有序推进农业保险创新试点,6000亩大棚列入“银保富”范围,政策性奶牛、能繁母猪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试点,推动设立了人民银行杨凌支行、农发行杨凌分行和杨凌外汇管理支局,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杨凌农业商业银行获批成立,改制工作正在进行。组织发行了西北地区首支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起成立了全省第一支合伙人制股权投资基金─杨凌东方富海创投基金。

四、探索多元化推广模式,示范推广效应不断扩大

(一)产业链推广蓬勃开展。重点围绕粮油良种、设施蔬菜、林果苗木、良种猪、奶(肉)牛、食用菌、花卉和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新确定“产业链推广企业”12家。组织广升农业、深绿农业、金薯种业等企业与甘肃省天水市、武威市开展科技合作,建立示范推广基地1030.2万亩。加快周边带动步伐,与延安市、渭南市建立农业科技及产业协作关系,推进乾县、凤县等生猪养殖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其中乾县基地已建成并开始招生。

(二)以大学为依托的推广模式不断深化。示范区管委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两所大学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开展了小麦和油菜品种推广工作,新建了天水生猪养殖、西乡油菜等9个产业化实验示范基地。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220多个,示范面积达到2500万亩。选派专家赴埃及建设小麦、玉米、蔬菜综合示范基地,以大学为依托的推广模式不断完善和深化。

(三)信息化网络推广模式初步形成。建成并试运行陕西(杨凌)农业科技服务网,涵盖农业资讯管理、成果推介、远程咨询培训、农业电子商务等六大应用服务系统。建成了集语音、视频、文字为一体的即时信息互动服务平台——“杨凌网络专家大院”,组织农业科技专家为全国各地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解答生产技术难题,推介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报》和陕西农林卫视作用,不断扩大以现代媒体推广农业科技的覆盖面。

(四)农民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以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为重点,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培训人数较去年增长25%。借助十八届农高会,举办农民实用技术讲座18场次,组织开展了百名农业科技专家现场咨询服务等活动,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提供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超过4万多人次。举办农民技术职称考试5场,600余人参加了考试,评定高级农技师、农技师等农民技术职称448人,获证农民涉及全国7省23个地市的84个县区。

(五)成功举办第十八届农高会。第十八届农高会以“科技创新·合作与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展位总数达到1750个,较上届增加了175个;展示的高新科技成果达7500多项,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与代表约160万人参会,签约项目投资及展会交易额达565.8亿元,较上届增长114%,展位数量、参展人数、项目交易额三项指标均较上届增长30%以上,农高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得到了中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一)扶持企业做强做大。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大了特色工业园、粮油食品物流园、饲料工业园建设力度。建成了西北地区唯一的专业化农业机械园区—杨凌农机产业园,引进了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华辉动力等一批企业。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农机超市,销售补贴农机具7000多台,成交总额突破9亿元。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向规模企业跃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和农业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5家企业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54.8亿元,同比增长53%。困难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深入实施“一企一策”,通过兼并重组、退二进三等方式,启动了11户困难企业的盘活工作,3户企业改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了84个重点建设项目和57个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7.5亿元,较上年增长35.7%。先后开工了4批6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50多亿元。加强重大前期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包装策划示范区“十二五”重大项目133个,49个项目纳入全省“十二五”项目规划,16个项目纳入全省2011年重点项目计划。华电、天然气调峰站、杨凌铁路货运站等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农牧良种业不断壮大,市场辐射西北五省区,年交易额约6亿元,其中种苗交易已辐射到全国各地,玉米良种占全省销量的20%。农资物流业发展迅速,中农资集团投资1.8亿元的农资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旅游接待290万人次。

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一)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按照“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专业化招商”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园区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境外代理招商等招商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大项目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多、外资项目多的良好势头。全年合同引资369亿元,到位资金67.3亿元,较上增长86.2%,增速全省第一。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全年先后9次赴长三角、珠三角、山东、港澳台、美国、加拿大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日本日立集团、投资6亿元的剑南春良种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力促进投资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完善和推行项目包抓责任制、审批代办制和项目督办等制度,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进程,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二)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先后举办杨凌国际现代农业高端论坛等交流活动19次。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在杨凌挂牌,实施国家援外项目培训8期,26个国家200多名学员参加了技术培训。引进中澳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中以现代农业合作园、中法食品产业园等5个产业合作项目。成功实施了非洲贝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埃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援建项目。第18届农高会参展参会国家涵盖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国、荷兰、突尼斯等8个国家组团参展,国际展位达166个,参展参会的外宾人数和国外企业较上届增长50%。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制定杨凌示范区《促进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示范区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82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 家,注册资本1300万美元,投资总额2700万美元。外资来源地不断拓宽,外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七、加快城市化步伐,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确立了3年内投资200亿元以上,完成35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目标。完成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揉谷镇区建设规划》、《杨凌大道设计》、《行政中心、商业中心设计》等10项重大规划和重要节点设计工作。制定了《园林杨凌建设实施方案》,克服城市建设规划起点低、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集中开工了杨凌大道、铁路货运站等39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启动了1.5平方公里的行政中心和2平方公里的商业中心规划建设工作。石头河引水工程主管线完工,10.8公里市区段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9万平方米。打造“三河两渠”生态长廊,全面完成了渭河揉谷段3.5公里堤防加固和4.8公里景观绿化工程,渭河治理堤路工程提前一年完工,名列全省第一。开工建设保障房1.58万套,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1.22万套建设任务。

(二)城乡统筹工作全面启动。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个中心城区、一个中心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布局,全面启动了中心镇建设。五泉镇中心社区一批基础设施建成,建设进度位居全省30个重点镇前列。87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实现100%,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基本形成,建立财政投入机制,整合涉农专项资金8600多万元,集中支持城乡统筹。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示范区牵头抓总,杨陵区推动落实,社会各方支持配合的城乡统筹工作格局。

(三)土地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的8.68万亩耕地保有量和4.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申报27批次12564亩农用地转用和征收指标。加强土地征收储备,征租土地10130亩,为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四)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城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开始实施西宝高速、高铁绿化工程。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收率和垃圾处置水平,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年示范区化学需氧量减排138吨,下降2.48%;氨氮减排5.99吨,下降1.8%;二氧化硫减排82.82吨,下降5.3%;氮氧化物减排31.13吨,下降1.56%。示范区大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5天,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八、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民生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项目54 个,完成投资6.5亿元。19所学校灾后重建和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顺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医院综合楼、中医医院等项目开工建设,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优生促进、母亲健康和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8‰。示范区被省上授予“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达标城市”称号。组织200名公安干警、驻陕某部官兵和660名机关干部,昼夜奋战,全力抢险,顺利完成了渭河揉谷段抗洪抢险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紧急下拨150多万元支持强秋淋天气受灾危房改造,50户受灾农民春节前有望喜迁新居。商品房市场供需平衡,价格平稳。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出台了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农民参合率达到98.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43%。区儿童福利院建成投用。为全区1382户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519万元,为615户困难群众发放生活救助资金34万元,弱势群体生活得到较好保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较上年增长70%,基本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目标。

(三)“平安杨凌”建设深入推进。以打好平安建设翻身仗为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各部门平安建设责任考核,健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平安建设的长效机制,群防群控责任全面落实。成立了劳动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三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心下移、收效良好,安全生产、食品监管无重大事故发生,顺利实现了“一控双降”目标。公安机关严打整治和“清网行动”综合成绩全省第一,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一举扭转了“平安建设”的被动局面。

九、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领导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修订完善了《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党工委中心组共集中学习12次,各级各部门干部学习常抓不懈。圆满完成县乡换届工作,配强配齐了基层班子。全面开展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制度执行与效率提升年”活动,大幅精简会议和文件,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选派多名处级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或赴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干部交流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二)大力开展党建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按照“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双示范”创建活动,全区建立党建工作示范点26个,创建“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58户。深入开展了“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十佳村委会主任”创建活动,收到明显成效。

(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出台了《关于加快杨凌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实施“杨凌对外形象宣传提升工程”,策划组织了“全国百家党报老总走进杨凌”等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充分展示了杨凌的新形象。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举办了“红歌演唱会”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开展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文明出租车”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了正气,繁荣了文化事业。

(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和“五个一”要求,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或警示训诫谈话50多人次。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修订完善了首问负责制、承诺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投资服务大厅建成,方便了企业办事,创新了预防腐败新机制。继续推行纪检监察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着力解决群众诉求难、办事难的问题。行政效能监察和“小金库”治理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了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可喜局面。

2011年,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任务艰巨。二是综合实力不强,示范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财税增收渠道少,融资压力大,经济发展任重道远。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三是创新活力不足,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是示范区成立15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省委省政府《意见》,高举现代农业这一面旗帜;突出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突出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两手抓;重点开展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创新社会管理五项重点工作,奋力开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新局面,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1月1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