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环评保障 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做精做优环评服务,确保环评审批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输水总干线出口,随着多臂凿岩台车启动钻孔施工,工程正式进入出口段主体隧洞施工阶段。这个总投资达582.35亿元的重大项目2022年7月正式开工,建成运行后将连接起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如果没有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服务保障方面的支持,引江补汉工程如期开工难以实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2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提高审批质量效率,提升审批服务水平。2022年全年,全国审批环评文件约12.3万个,涉及投资同比增幅明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切实依法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保障,持续做好生态环境准入,把环评服务保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推动重大工程、水利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煤炭保供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快落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优化简化环评文件编制

重大项目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环评审批是建设项目依法开工建设前必须完成的重要一环。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狠抓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持续完善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三本台账”即国家、地方、利用外资三个层面重大项目台账。每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商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多家单位,提供当年需要做好环评支持服务的重大项目清单,对清单内项目建立专门调度和推进机制。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参照“三本台账”,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在法定审批期限内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

引江补汉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部依托“三本台账”全力服务其项目环评。从2021年9月开始,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和单位多次到现场进行踏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召开调度会、座谈会10余次,协调解决相关问题。2022年4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组织有关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态环境部立即受理,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环评批复进程,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建设。

优化简化环评文件编制,同类项目“打捆”审批。

“‘打捆’审批,环节少了,速度快了。”拿到环评批复后,山东临清市佩嘉轴承公司项目负责人刘登旺说。佩嘉轴承等4家轴承企业一同办理环评,从着手办理到拿到批复,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

山东省出台规定明确,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多个项目共同编制1本环评报告,开展1次基础调查,进行1次审批,就能同时取得环评批复。“‘打捆’审批后,报告内容共享率达到60%,编制成本降低约30%,审批时间压缩20%。”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环境部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环评审批方式改革试点,充分运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可研论证阶段提供决策指导,优化简化产业园区内项目环评文件内容,最大程度地为项目推进节省时间。

规范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名录之外无环评”。

为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生态环境部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规范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取消、简化的项目主要涉及环境影响因子单一、环境治理措施成熟、环境风险可控的行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以“环评审批服务单”“远程会诊”等方式,做精做优环评服务

环评工作专业性很强。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积极推动,做精做优环评服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提供“环评审批服务单”等方式,“点对点”服务。

“为帮助你单位加快编制保供煤矿环评文件,已指定专人对接服务、提供技术指导。你单位遇到环评手续办理方面的问题,可致电联系人,我们将积极协调指导。”前不久,陕西子长市一家矿业公司收到一张特别的服务单。

这张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保供煤矿环评审批服务单上,写明了煤矿环评审批和技术评估部门的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在服务措施一栏中,相关政策的重点内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类似的服务单,陕西省内34个煤炭保供项目都收到了,便于随时沟通、提供帮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有关负责人说。

“环评审批服务单”由环评审批部门提供给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环评审批服务单’,以‘点对点’的服务方式,让建设单位对需不需要做环评、做什么类别的环评以及做环评时应注意的相关政策心中有数,既依法履行义务,又不走弯路。”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

专家为基层单位和小微企业“远程会诊”,“心贴心”答疑。

“煤电企业在厂外新建一个应急灰场,用于火电厂副产物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中转、暂存,是否需要办理环评手续?”不久前,福建省泉州市一家企业急切地把自己的疑问发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迅速给出细致答复,建议企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选址、建设、运行等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咨询服务直通基层。生态环境部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为基层单位和小微企业“远程会诊”、答疑服务2000多次。

各地创新举措,落实环评保障。四川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前介入、超前服务,江苏出台一批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服务指南服务企业,河北、云南开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等,福建依托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提供在线问诊等服务……

不断提升源头预防效能,确保环评审批质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该提速的提速,该限批的限批。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环评的源头预防效能,守护绿水青山。

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确保环评审批质量。

2022年6月,江苏苏州市某塑胶材料公司打算在南通市崇川区建设一个色母粒生产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项目还在招引阶段,符不符合环保要求、能不能批已经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经过严格审核,发现这一项目不符合崇川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和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最终没有通过环评审批。

对不符合环评审批条件的项目,坚决不批。2022年,江苏省否决了污染物高排放项目140多个,投资额约600亿元。

对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的重大项目,重点指导优化调整选线、主动避让,确实无法避让的,要求采取无害化穿(跨)越等方式;对涉及居民区的交通项目,强化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对水利水电等重大项目,要求采取栖息地保护、建设过鱼设施等生态环保措施;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严格审查审批,不断提高环评质量与效力。

落实责任,严防违法,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

山西吕梁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高建峰与工作人员一道,来到山西一家矿业公司的发电站。正在调试设备的现场负责人说:“上级公司批复的尾气脱硝设备资金下达后,我们按环评要求配齐设备。顺利的话很快就可以投产了。”

“根据日常巡查、‘双随机’抽查、举报线索,我们去年对近2000个项目进行了检查,确保环评批复的相关设备、措施到位。”高建峰介绍,“2022年,吕梁市查处15个未批先建、未验先投、违反‘三同时’建设项目。”

引江补汉工程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主动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针对水源区及下游、输水沿线、受水区的陆生生态采取保护措施,如优化施工场地、减少占用面积、防治水土流失等。在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建立监测监控体系。

“我们将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切实保障好生态环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环保移民部有关负责人说。

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责任,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环评批复的各项设施、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防范“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违法行为发生。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