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成了陕西金字招牌

多年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三秦大地从“林长制”到“林长治”,从“浅绿色”到“深绿色”,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丽陕西的内涵不断扩展。如今,陕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以上。过去一年,国考10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77.5%;111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比达97.3%,秦岭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99.3%。

汉中佛坪,竹林苍翠,成群的金丝猴下山“赶竹”;西安临潼,骊山晚照,崇山峻岭涂上万道红霞;榆林靖边,沙海披绿,毛乌素沙地即将从这里“消失”……行走在三秦大地,到处都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如何将生态美景变成产业的金字招牌?三秦大地,处处都有答案。

绿色为旅游“添彩”

“看腻了车水马龙,远离城市来到后柳水乡,就想欣赏这里的山山水水。坐在画舫中,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7月2日,西安游客易舒趁着年假来到安康市石泉县,享受了一次生态游。

盛夏的石泉县后柳镇,微风习习、绿柳成荫。一江汉水碧波荡漾,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或乘坐画舫畅游汉江,或乘坐水上摩托艇风驰电掣,或乘坐小游船优哉游哉,尽情感受水乡乐趣。

“开业到现在,我们已接待游客超千人,每天能有20桌左右。”周迁看着满屋的客人,满脸笑容。周迁是后柳镇人,今年4月,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到家乡开了一家石锅鱼饭店。山光水色,游人如织,周迁心里十分畅快:“都知道咱石泉漂亮。如今,我也吃上了这碗‘生态饭’!”

石泉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5.8%,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近年来,石泉县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之路。

“我们依托独特的‘山、水、洞、峡、滩、城、瀑’自然资源,建成5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6个国家和省级旅游镇村、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坚持‘旅游+’‘+旅游’双向发力,引入汉江宿集、隐居乡里等品牌民宿,培育发展观光采摘、研学体验、乡村工坊、中医药康养等旅游业态;深挖鬼谷子、鎏金铜蚕和汉水文化内涵,举办四季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鸿说,“2023年,石泉县游客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3.4%、5.52%。”

绿色让产业“生金”

在榆林市绥德县黄河岸边,密密匝匝的枣树姿态舒展,与黄河相依相生,是黄河岸边水土保持的“能手”。

红枣,是绥德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当地百姓的“金果果”。

6月30日,在绥德县枣林坪镇,村民郝德民夫妇刚刚为枣树进行了一轮修剪。“我们家一共有20亩枣树。每亩收入约3000元。”郝德民告诉记者,“枣树好打理,平常我们老两口就能管好,每年只需要在收枣的时候雇几个人帮忙就行。”

几年前,郝德民曾面临红枣产量不高、销路受限等问题。经过一轮全县开展的红枣低效林改造,他在政府的帮助下更换品种并改进了种植方法,不仅收入翻了近一倍,而且管理起来更省力了。

“绥德县红枣种植历史悠久,以前红枣品种单一,销路受限,价格也不高。近几年,我们开展红枣低效林改造,先后引进103个品种进行示范嫁接,通过观察和比对,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以‘柳选一号’为代表的试验示范品种已实现稳定高产。”绥德县林业局副局长郭雄伟介绍,该品种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能够有效避开雨季,减少裂果和霉变。嫁接3年以上的“柳选一号”红枣可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700公斤至800公斤,亩均增产50%以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绿色让产业“生金”。近年来,我省林业经济发展迅速,林麝养殖、冬枣产量全国第一,花椒、核桃种植面积全国第二。2023年,我省改造提升核桃、红枣、花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96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超1700亿元。

绿色为城市助力

“我们西安人也有自己的‘海’!”

近日,西安浐灞登上小红书热点话题。网友在话题里纷纷“晒”出自己在灞河和“后海”等地拍摄的美景。“浐灞美得难以想象,拍照很出片,非常适合‘遛’娃和city walk!”网友评论道。

最美河堤路、世园罗曼小镇、网红瀑布桥、河景灯光秀、别样霓虹景、滨水马拉松、水上帆船赛……因为一条河,西安浐灞国际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依托良好生态环境,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沿着浐河与灞河逐步建立起金融、商贸物流、会议会展、文创、生态旅游、涉外商务等8大产业体系,实现“水岸景观”向“水岸经济”的转化升级。

“2023年,西安浐灞国际港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88亿元,举办演出2288场,创历年之最。”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今年,西安浐灞国际港将继续立足生态优势,着力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支持文旅体企业做大做强,以‘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推动文旅体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灞河向北汇入渭河。渭河这条陕西的母亲河经过多年治理,被水利部授予首届全国“最美家乡河”称号。如今的渭河水清岸绿景美。

穿城而过的渭河也反哺着咸阳城,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渭河水不仅滋养着沿河的土地,也孕育着工业的转型升级。沿着渭河,咸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全过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广低碳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生产工艺绿色化改造,鼓励长庆石化等重点企业提升改造,引领行业高效化、低碳化发展。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绿色生态成了陕西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