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轴”贯农城 清水东流去——杨凌渭河综合治理工作综述(图)

编者按: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大气污染防治和渭河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较好控制,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环境治理不断深化,渭河水系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生态杨凌 宜居之城》专栏,陆续刊登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农城杨凌,之所以充满活力,乃依渭水而兴;

农城杨凌,之所以清新秀美,乃靠渭水而美;

杨凌,就是这样一座亲水之城。渭河,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纵贯杨凌全境11.8公里,自西至东的水脉逶迤绵延,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断加大渭河综治力度,强化环保治理、统筹协调联动,一张治理渭河的“壮美画卷”正在泼墨描绘。如今,河水清了,堤岸美了,走在渭河杨凌段,河岸景观带分外妖娆,近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远处则隐隐可见南山,白云朵朵、天蓝水清,尽显祥和宁静之态,一条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渭河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把治理渭河作为“一号民生工程”

春天来了,有水的土地万物生长,生机勃勃;夏天来了,有水的土地绿色丰腴,郁郁葱葱;秋天来了,有水的土地金色放歌,硕果累累;冬天来了,有水的土地宁静而富有韵味。所以,水乃生命之基,民生之基,发展之基,正因为一个“基”字,有多少项目应运而生,惠及人民群众。

渭河杨凌段位于渭河中游,全段长11.8公里,整治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堤防工程和水面景观工程。截至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渭河生态景观。

历史是一条不息的长河,发展是一曲豪迈的长歌。渭河杨凌段治理工程的每一个脚步,已经变成献给历史的不朽诗篇。站在新的起点上,杨凌以劈波斩浪的雄姿,在崛起的农科城中,发展的乐章奏成新时代的激昂赞歌。

渭河杨凌段综合整治是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更是惠民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杨凌坚持把渭河综合整治作为“园林杨凌”建设的支撑工程,不断加快渭河杨凌段水面及生态景观工程,让昔日被严重污染了的渭河呈现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

如今,堤防工程已于2012年全面完成,南北两岸共计12.88公里堤防加宽加固工程及堤顶道路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全线竣工,防洪标准达到了百年一遇;堤顶、背水坡及防护林带绿化任务超额完成,共栽植乔木3.3万棵、灌木15.2万平方米,而且栽植乔木以各类果树为主,品种达到了40余种,充分体现了农业示范区特色。

水面景观工程由2013年启动,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全部建设内容,形成了3000多亩景观水面和430亩湿地生态公园;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打造,一个以水为主题,集休闲、文化体验和健身于一体的渭河湿地生态公园,于201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杨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是一份令杨凌百姓满意的答卷。短短几年时间,杨凌在渭河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回想过去的日日夜夜,对杨凌人而言,治渭就是圆梦,更是谱写一曲属于农科城的华丽乐章。

每日傍晚时分,邻水而居杨凌居民常会走出家门到渭河边休闲散步、锻炼身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茂盛的草木。周末,在渭河河堤大道上,不时能看见穿着骑行衫的年轻人一队队闪过,他们和杨凌这座城市一样,依偎在渭水之滨迸发着勃勃生机。

“现在的渭河杨凌段,变化确实大得很。河水渐渐变清,河畔绿树成荫,周边景色宜人,空闲了来渭河边散散步,缓解了压力,也愉悦了心情。”杨凌市民表达了对渭河杨凌段生态环境重大变化的喜悦。

“河长”治渭水 生态系苍生

如果说山是城市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城市的灵魂。

对杨凌而言,渭河既是大地的生态绿肺,也是杨凌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正是因为渭河的流过,杨凌才有了迷人的水景和多彩的湿地,才赋予了杨凌农科新城更多的灵动和活力,为农城人民平添了几许水光潋滟的水乡神韵。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河来。

今年2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之后,杨凌示范区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聚集水、留住水、涵养水”的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示范区双“总河长”,组织体系、制度建设、任务督办等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快渭河综合整治步伐。

与此同时,杨凌今年又重点实施了渭河杨凌段水面景观二期工程,项目概算投资1.488亿元,目前工程已全面蓄水并形成景观水面,回水区长度3750米,联同已经建成的一期工程,渭河杨凌段水面面积扩展至5500多亩。当前,示范区正在加快完善水面景观二期工程对应滩地整治(渭河湿地生态公园二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在2018年5月1日前夕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杨凌城市水生态环境。

渭河杨凌段综合治理既是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建设园林杨凌、水润杨凌的重要举措。

渭河杨凌段综合治理开工以来,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攀登高峰,一次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后,倾注的是杨凌人的汗水和辛劳,谱写的是一曲曲爱岗敬业的治渭壮歌,筑起的却是钢铁般的巍巍长城。

如今,漫步在渭河边,处处可见碧绿的水草在清澈的水中摇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岸宽度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绿化带,与宽阔的堤顶公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河、林、路一体化的生态长廊。渭河沿岸,正呈现出江南水乡般的秀美,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江河奔腾,一路向前。“河畅、水净、岸绿”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持之以恒、全面推行河长制,农科城大地必将焕发新的磅礴活力。

“水生态城市”初具规模

河道畅了,堤筑牢了,发展的步伐更快了。

2014年,杨凌以渭河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组织申报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获得批准,并已从2015年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成为我省继西安市后第二个被列入建设试点的市(区)。

经过三年建设,今年杨凌进入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收官之年。三年来,各项水利建设纷纷启动,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初具规模。

创建过程中,杨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我省提出的综合、整体、协同的柔性治水理念,按照“河渠整治全覆盖、供水安全有保障、高效节水可推广、农科文化显优势、管理创新再探索、城水和谐更完美”的目标和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理念,加快整治和建设一批河、湖、渠、湿地、点水景等复合水系,不断打造“三河两渠五湖四湿地多水景点”的水系布局,在全区形成纵横有序多点交汇贯通的城市水网体系,让农科城充分涌动水的灵气,彰显“农科水韵、生态杨凌”鲜明特色,为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唐代诗人冷朝阳对渭河两岸美景的描述,正在变为现实。

你看,“两岸绿色、鸟语花香”的人水和谐生态景观正在为农科城经济腾飞添薪助燃,保驾护航;

你瞧,碧波荡漾的渭河水正在缓缓向东流去,滋润着大地,调节着环境,如同城市的温暖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