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空气质量
2012年杨凌示范区环境空气良好以上天数315天,占全年天数的86%。
(一)二氧化硫
(二)二氧化氮
2012年年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0.08毫克/立方米低0.057毫克/立方米,全年达标率为100%。
(三)可吸入颗粒物
2012年年均值为0.097毫克/立方米,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低0.003毫克/立方米,全年达标率为86%。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杨凌示范区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与杨凌的地理位置有关。杨凌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产生大量自然尘和外来尘。尤其是冬天,雨雪量少,大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流在空气中;地面灰尘大,空气去湿度低。且随着杨凌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也随之增多,汽车尾气也成为主要污染物。车流及道路清扫、机动车运行等人为活动使灰尘搅动起来,引起的二次扬尘,均易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此外,杨凌建筑工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建筑施工扬尘也加剧了空气污染。这些也是雾霾产生的因素。杨凌示范区将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加大“禁煤区”建设力度,规范道路清扫保洁和路面喷洒,减少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面扬尘和二次扬尘,加强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整治,确保杨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氧化氮污染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后的废气排放,农村不合理的垃圾焚烧。
二氧化硫污染主要在冬季。由于区内和周边地区企业使用燃煤锅炉、窑炉、部分居民采用燃煤取暖,致使烟尘、烟气污染加重。且冬季雨、雪量均少,出现不利大气扩散的气象条件增多,导致二氧化硫日浓度高。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2012年监测结果,渭河杨凌段上、下游监测断面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汞及镉的单月监测结果及年均值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的年均值未超标,但个别月份有超标现象;生化需氧量、总磷、石油类的年均值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与2011年监测结果相比,渭河上、下游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趋势。
漆水河杨凌段、漆水河武功段、及小韦河监测断面除pH值未超标外,其他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总磷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漆水河武功段氨氮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
渭惠渠上、下游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总磷、氨氮均存在个别月份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监测项目pH值、汞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
高干渠上、下游监测断面的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存在个别月份超标现象, pH值、石油类、氨氮、汞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
水上运动中心水质指标中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域水质标准。与2011年相比,各项监测指标变化不大,说明水运中心水质较为稳定。
三、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
2012年1-12月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第一自来水厂的地下水汇水区(未加氯)饮用水源、第二自来水厂的地下水汇水区(未加氯)饮用水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下水汇水区(未加氯)饮用水源监测项目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六价铬、挥发酚、亚硝酸盐氮、铁、锰、铜、锌、阴离子洗涤剂、氰化物、砷、汞、硒、镉、铅的全年监测结果均未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限值。
其中,三个监测点位的pH、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亚硝酸盐氮、铁、锰、铜、锌、氰化物、砷、汞、硒、镉、铅的全年监测结果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标准限值。
四、土壤环境监测质量
监测点位: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监测布点原则,2012年杨凌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选择四个监测点位(设在西卜村、杜家坡、李台村、杨村乡附近,均为农田土壤),监测采集深度0~20cm的表层土,进行测定。
根据监测结果各监测点的监测项目中镉、汞、砷、铜、铅、锌、镍、铬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旱作)要求。
示范区一直高度重视基本农田土质的保护,坚决禁止向农田排放污染物;农田灌溉采用水质较好的地下水,企业排放的污水全部进入市政管网,有效防止了对土壤的污染。
五、声环境质量
(一)区域及功能区环境噪声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除0类区没有超标外,1类区及2类区昼间噪声监测结果均有偶尔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限值(昼间0类区50 dB、1类区55dB、2类区60dB)。
1类区西农大院监测点位,昼间噪声、夜间噪声均未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限值(昼间1类区55 dB,夜间1类区45 dB);2类区杨陵宾馆监测点位受交通噪声影响,夜间噪声部分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限值(夜间2类区 dB);神农度假村监测点位于神农路和新桥路十字处,其夜间噪声均部分超标主要由交通噪声引起,超出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限值(夜间2类区50 dB)。综上所述,杨凌示范区夜间区域环境噪声超标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
随着示范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成区面积的不断增大,夜间车流量增多,部分建筑工地违规夜间施工,造成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和住宅小区等部分区域夜间噪声超出标准。
(二)区域交通噪声
杨凌示范区主要交通干道有新桥路、常青路、邰城路、后稷路、西农路、神农路、渭惠路、常乐路、康乐路、高干渠路、西宝高速公路等。共布设监测点位23个。
监测结果显示交通干线噪声23个监测点位有部分路段噪声监测结果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新桥路中段,新桥路北段,常青路南段,邰城路,渭汇路东段,渭汇路中段,渭汇路西段,高干渠路东段,西宝高速东段,西宝高速西段),由于车流量变大,交通噪声均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他的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交通噪声受车流量的影响较大,不稳定,具有偶然性。
六、辐射环境质量
我区从2010年起对区内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人人家购物广场、田园居小区北门设置三个国控点进行辐射环境空气γ剂量率测定。在2011年优化点位,确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监测辐射环境空气γ剂量率。2012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区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定范围为67.2-107.7nGy/h,与全省的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示范区电离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由于我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较晚,监测布点不断优化,监测项目也有待改进,主要对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进行了监测。对于电磁辐射,由省级监督管理站来完成这部分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