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年度报告
1 基本情况
1.1 规模和结构
2016年,杨凌示范区共有中等教育学校4所,2016年度,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2055,普通高中招生数113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920,普职比例1:0.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
全区4所职业学校中,区属公办1所,为杨陵区直属的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民办3所,分别为杨凌中等职业学校、陕西医科学校和杨凌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38人,其中专任教师278人,中学高级职称160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45%;现有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光电技术应用、畜牧兽医、护理、药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助产等17个专业,毕业生安置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杨陵区佑仁路2号,建校于1983年9月,是杨陵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制均为3年。是陕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的51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之一,是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职教中心长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贴近市场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熟练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陕西医科学校是1996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医学院校,国家级重点学校,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开设的专业有护理、药学、询证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等专业。学校与数百家军、地医院、制药企业、医药营销行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实践教学、实训、实习和就业,就业率达98%以上。
杨凌中等职业学校是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2006年批准设立的一所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是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评估验收的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学校自创建发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学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级技能型人才,办学层次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含本、专科),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技能培训、特种行业安全培训等各类短期培训等。校园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29216平方米,除房屋、土地等外学校总资产4800万元,年内增加300多万元。
杨凌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是经杨凌示范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培养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目的民办职业全日制高级学校。学校位于陕西省杨凌滨河西路产业示范区科教园区。多年来依托名校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及科教研活动。学校占地230亩,建筑面积78770平方米。学校坚持以“质量立校、管理创新、就业满意”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先后与陕西斗山、西安安松、众诚现代、曲江饭店、军安王朝大酒店、香格里拉、车之翼、大众4s店三桥店等工程机械公司,酒店、汽车维修公司建立了用人单位关系。
1.2 设施设备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职业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教学大楼、实训基地、学生公寓、体育场地、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各校园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营造了温馨、和谐、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实训和生活条件良好,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2016年 |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与(元/人) | 4538 |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个/人) | 0.66 |
生均纸质图书(册/人) | 28 |
1.3 教师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师德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活力,调动教职工服务学生与管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教师的储备,设立“双师型”教师项目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人才培训和引进。通过学历提高培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培训,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培训,专业课教师全员轮训等形式对在职教师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通过引进、外聘等方式为我区职业教育从企业、社会、院校,吸纳储备专职、兼职专业技术教师,带动我区职业教育重点、精品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成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015-2016学年度 | |
在校学生人数(人) | 6610 |
教师人数(不含外聘)(人) | 229 |
生师比 | 23:1 |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 48 |
兼职教师占教师比例 | 17.6 |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90% |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 10% |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 39.5% |
2 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全区各职业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善于创业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坚持德育为首、以德树人,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和养成教育,提升学生自我完善的内驱力;重视开展“法律进学校”,以公民道德和普法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法制、交通安全、卫生保健、黄赌毒等知识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校园趣味运动会、“迎七一歌咏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15-2016学年度 | |
学生文化课合格率 | 91.53% |
学生技能合格率 | 97% |
体质测评合格率 | 91.3% |
毕业率 | 98% |
2.2 就业质量
为培养学生就业稳业能力,我区各职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加大就业教育,首先,让学生明白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的影响因素,明确自己就业方向,逐步学会观察分析就业形势,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其次,加强在校学习时的就业能力教育,使学生知道就业需要有真才实学和能力,使学生明白有能力才能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择业。最后,进行毕业前的就业技巧教育,向学生介绍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对教学见习的实效,完善实习的跟踪指导,在学校开展模拟招聘会,经过就业能力培养和培训后,学生就业稳业能力明显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近几年以来,我区职校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全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2016年,我区毕业人数1396人,就业人数1367人,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91%。毕业生平均起薪2600元,学生就业满意度为90.67%。
2015-2016学年度 | |
学生就业率 | 98 |
学生对口就业率 | 91 |
初次就业月收入(元/月) | 2600 |
创业率 | 1% |
3 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布局
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服务社会,立足促进学生就业,科学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围绕职来提升发展战略,我区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精品专业。在办好原有传统及特色专业的同时,重点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空调、电子电器、数控、学前教育等专业建设,着力打造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等新兴专业,加快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积极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杨凌示范区职业中专(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校全称 | 专 业 | 学制 | 备注 |
杨凌中等职业学校 | 园林技术 | 3 | |
畜牧兽医 | 3 | ||
建筑工程施工 | 3 | ||
机械加工技术 | 3 | ||
机电技术应用 | 3 | ||
焊接技术应用 | 3 | ||
汽车运用与维护 | 3 | ||
计算机应用 | 3 | ||
酒店服务与管理 | 3 | ||
杨陵区职业技术 教育中心 | 学前教育 | 3 | |
汽车应用与维修 | 3 |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 3 | ||
计算机应用与营销 | 3 | ||
光电技术应用 | 3 | ||
机电一体化 | 3 | ||
畜牧兽医 | 3 | ||
焊工技术 | 3 | ||
陕西医科学校 | 护理 | 3 | |
药剂 | 3 | ||
医学影像技术 | 3 | ||
医学检验技术 | 3 | ||
助产 | 3 | ||
杨凌现代中等职业学校 | |||
酒店管理 | 3 | ||
3 |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 | |||
汽车工程 | 3 |
3.2 质量保证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公示制度,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改变职业学校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推进“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培养”的“三段式”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重视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校本课程,重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全面开展技能竞赛,将技能训练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和就业推广的良好渠道,每个专业每年均开展学生、老师参与的技能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的经历。
3.3 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近年,我局积极探索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区属公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职业学校凭借杨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平台,通过人才派遣形式,选送和鼓励教师到有关高校、企业培养、培训,顶岗实习,特别是加强校本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职业学校对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从事教学工作的需要。
4 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采取“企中校”、“校中企”、顶岗实习等形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形式和覆盖面,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各职业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利用企业技术和市场“引企入校”。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生实习情况整体情况良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区各校认真做好实习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学生就业及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注重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提高实习就业的稳定性;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努力开拓就业空间;积极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提供必要指导,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为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5 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各职业学校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主城区职业教育,近年来培养了上万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杨凌教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为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5.2 社会服务
根据专业特点,各职业学校在校外社区等设立了医护、电子电器、汽车保养与维护和儿童教育等便民服务咨询点,帮助社区群众解决相关问题,普及电器使用等安全常识和方法,避免步入使用认识误区。通过开展便民服务,向公众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职教学生风采,传播职业教育正能量、好声音、新形象,展示了我区办学条件及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力,使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成果,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了社会对职教人才技能培养和实践教育的直观认识。
5.3 对口支援
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帮助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各职业学校也自行设置奖、助学金和生活费补贴,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帮助职业学校的优秀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落实到位。
6 政府履责
6.1 经费
我区在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33%并逐年增长要求的基础上,每年还重点建设项目配套、实训基地和精品专业。同时,按照“政府统筹、盘活资源、创新体制、扩大规模、示范带动、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不断加大职校经费投入,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全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同时,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做到职业教育经费预算和拨付单列,不截留、不挪用,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
2016年,公办学校教职工工资能按时发放,办公经费足额拨付。免学费补助资金及校舍助学金按时下拨资金115.2万元。本年度省级项目资金拨付30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项目249万元;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1万元。
6.2 政策措施
一是鼓励学校坚持多元化办学方向,推行职业教育市场化、集团化运作模式。二是支持学校打造精品示范专业。按照“高标准谋划、精教育管理、强特色发展”的总体教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在办好原有传统及特色专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三是坚持走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之路。探索建立符合现代服务业和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合作办学及共建精品专业,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办学理念和水平提升,培养和造就大批一线操作型、实用型人才,进一步突出技能要求,突出职业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培训水平。四是强化职业教育现代管理制度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竞争力。
7 特色创新
杨凌中等职业学校独创“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化管理”办学模式,确保技能培养质量。校始终围绕如何提高技能培养质量,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这个主题,独创了“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技能教育模式。学校自办实训企业,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一边学习,一边生产,生产还有报酬”模式。
学校生产实习企业都是学校创办的独立法人企业,有产品,有市场,学生在实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实习,学生毕业后即是熟练的技术人才。
杨凌中等职业学校现有陕西金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杨凌天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杨凌现代西农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合信饲料销售有限公司等四家独立法人企业、合办杨凌森奥印务有限公司、杨凌锦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安秦岭电器有限公司,自办带有经营性质的汽车拆解、装配及大修车间,生产实习与学校现有专业对接,确保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生产,生产还有报酬”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二元制”办学模式中企业是职业教育主角的要求,提高了技能培养质量,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要求。创办校办企业---陕西合信饲料销售有限公司,加入杨凌示范区电子商务协会,走进杨凌示范区创业工厂,为饲料厂家和养殖户搭建网上交易平台。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这种新型的网上交易模式,已经得到充分肯定,经济效益也逐步彰显出来。
8 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各职业学校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党工委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讲好专题党课,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能够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抓好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台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切实打牢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能够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费年度核算以及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工作。同时,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解难题”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职业学校党组织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各级要求,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9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区职业教育经过不断努力,在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与党的十八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与中心城区职教发展服务全市职教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为:
9.1 办学规模不大,整体效益不高
当前我区进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职业教育的引领能力、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区目前只有一所在校学生达2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这与中心城区要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努力服务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9.2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职业学校办学成本高,特别是理科类、工科类成本更高。我区公办职校的实训设备建设存在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达标、现有的实训设备陈旧、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情况。
9.3 受多种因素影响,职校招生困难
城区群众对职业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偏见,城区内学生更多选择普通高中、高职、大专等就学方向;同时,中等职校招生成本越来越大,招生费用几乎占了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招生时间达到7个月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此外社会上乱办学、乱宣传现象时有发生,也使得职校招生困难越来越大。
下一步的主要措施:
一是推动公办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扩大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学等级办学,使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坚持多元化办学方向,推行职业教育市场化、集团化运作模式。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发挥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使职业学校财政供给水平逐步达到或高于同级普通中学。
三是加强宣传,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构建职教良好氛围。开展为民服务为社区居民解忧活动,举办职业学校校园开放活动,面对社会、家长和新闻媒体,就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放,同时邀请区内部分普通中学学校学生代表及学生家长代表来校参观交流,开放期间对学生家长就职业教育相关的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了宣讲解读。校园开放活动不仅是学生技能及职业教育成果对社会、对家长的全方位展示,也进一步让社会及家长更多的了解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增强对职业教育和从事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以内涵发展为抓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全力打造精品示范专业,加快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坚持走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之路,突出职业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强化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形成符合现代服务业特点和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