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教发 [2019]16号
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加快新时期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根据省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陕教规范〔2019〕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
杨陵区教育局
2019年2月18日
杨陵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重点,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教育管理,优化服务保障,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面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装备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整体水平,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初步建立与现代化教育发展相适应,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相协调,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教育装备标准体系,推动全区中小学校实现教育装备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和应用常态化,全面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融合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终身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大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区域教育综合服务现代化应用生态。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教育装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加快中小学校学习环境建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教学用房功能,建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教育装备相融合创客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动漫制作室、VR/AR虚拟实验室、3D打印室、物理仿真实验室等个性化学习部室,推进STEAM教育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学生生涯规划室、安全教育体验等专用学科教室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不断拓展教学手段和方法。
2.健全中小学装备配备标准。严格按照中省关于中小学装备配备标准,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类实验室(含附属用房)、功能室、图书室、体育场地器材、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改造。大力推进图书室及藏书的标准化、正版化、数字化建设,到2020年,中心校以上学校至少配备1间云阅览室(或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新规划建设的普通中学理科实验室和小学科学教室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中“规划建议”的数量和建设规范进行设置和建设。现有的普通中学理科实验室和小学科学教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先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中“基本要求”的数量要求进行设置,并按照建设规范对现有的实验室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最终要达到“规划建议”的数量要求和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
3.提高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水平。开展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引导中小学校规范建设实验教学和体音美教学场所,地理、历史、劳动技术、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心理健康等功能教室建设,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在深化课程改革、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方面,普通初中在中考理化生实验测试、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全面育人的基本需要。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为重点,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加快推进我区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
(二)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1.推进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加强学校行政管理、教学服务等应用软件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综合效益。到2020年,中小学每百名学生18台计算机,教师每人1台计算机(有条件学校可配备笔记本),逐步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教学现代化、资源数字化。
2.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依托中省、杨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教师全部开通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比例达到60%以上;倡导和鼓励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开通个人学习空间并参与自主学习。通过空间用好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网络教研、培训学习、家校互动等活动。
3.构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2019年在条件成熟、环境较好的学校建设录播教室、远程互动教室,并与省内外知名学校搭建平台,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
1.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开足开齐实验课程。努力提高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率,积极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协同性学习的开展创造条件。通过增加开设学生选修实验课程,提高实验课的分组率等措施,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
2.有效发挥学校功能场室作用,广泛开展艺术、科技等第二课堂活动,确保学生每人每周不少于1次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发挥图书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开设学生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和使用率。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周应不少于40小时,平均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5册(次)以上。
4.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设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优势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认真做好信息资源向师生开放的工作,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同学习、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
5.重视发挥体育设施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做好体育设施的开放工作,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有利条件。开足开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体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师生文娱生活,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四)广泛开展教育装备应用研究
1.加强实验教研,促进新课程实验教学出成效。坚持开展实验教学理论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开展实验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区教研室要做好实验教学、教具制作、教学成果的指导工作,把实验教学、教具制作作为教科研的常规工作,通过组织经验交流、研讨、教学比武等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优秀实验教学成果。
2.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核和评价制度。积极推行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区电教中心要根据省厅文件要求制订初中阶段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核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
(五)加强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建设
各中小学校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机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调整充实管理人员,配齐电教、仪器、网络中心、实验图书专兼职等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实验教师和图书管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服务体系。中学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原则上应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小学应达到专科以上学历。每年定期对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在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调资晋级、评模选优和工资待遇、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应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并认真落实实验教师的营养保健津贴、劳保防护用品等政策。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教育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保障,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区教育主要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指导、检查和评估,把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各中小学校负责人要亲自抓装备工作,并明确一位副校长负责学校的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规划、制订装备工作方案,确保功能室的数量和质量,确保进入学校的仪器、设备、图书等质优价廉、实用。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包括各功能教室建设投入、设备购置、实验日常消耗、人员培训等经费。要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占教育事业经费的10%以上)纳入教育经费预算并予以保障;教育附加费中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装备专项建设;中小学校要从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不少于10%的比例用于装备建设及教学仪器的更新、维护和易耗品的补充。要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积极鼓励和提倡筹措其他形式的经费用于装备建设。
3.确保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各校新建实验室及其它功能室,要按程序进行申报,由区局审核,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局纪委要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的力度,要按照省、区有关政府采购和廉政建设的文件要求,对采购活动中采购计划、采购过程、货品检验等环节进行监管,严把质量关,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学校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到货项目进行认真验收,严防不合格、假冒伪劣及“三无”产品流入学校。
4.加强装备管理和应用。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各功能室管理、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对装备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实行工作量化管理,要将各功能室管理和教学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开齐开足实验实践课程、技术课程,各功能室要全天候开放,服务教学及培训。
5.加强督导评估。区局把装备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经常性检查和督导评估范围,运用督导评估手段促进中小学校装备建设的综合效益。将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目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学校表彰奖励、校长考核任用、评选先进以及专项建设工程设立的重要依据,有效推进中小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