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慈善协会于2002年7月31日经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批准设立,并开始筹建;2003年4月21日在杨陵区民政局注册登记;2004年5月28日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2009年4月举行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十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在省慈善协会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照“安老抚孤,扶危济困”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大力宣传慈善理念,不断推出慈善项目,多方募集慈善资金,尽力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全区慈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到2013年底,共募集各类善款2820935.4元,其中社会捐款1593476.2元,政府资助686100元,省慈善协会项目专款487030元,其他收入54329.2元(员工创收、捐物折价、利息收入等)。先后实施慈善项目和为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2184424.6元,受惠群众9678人次。
一、实施了一批慈善项目
(一)慈善助学项目。从2003年春季资助杨陵区28名辍学小学学生重返校园开始,助学人数和资金逐年扩大。十年来共资助贫困学生2785名,其中小学学生1984名,初中生323名,高中生191名,大学生287名,共计发放助学款122万元。从助学形式上大致划分,主要有基金滚动助学、定向包干助学、奖励助学、技能培训助学和争取外援助学等。2008年,日籍华人马思延先生出资18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在本会设立“杨凌思可助学基金”,用于每年资助其就读母校的张家岗小学、杨陵中学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每个年级5名,共45名,直至在该校毕业,这是本会收到的第一笔境外资金。截止2013年,该基金已增至18.5万元人民币,共资助贫困学生85名,其中高中35名,小学50名。同时,从2010年开始,该基金还延伸资助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每人分期资助10000元,已资助大学生7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鸣教授从2012年开始,每年拿出6000元,设立“圣爱扶贫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已奖励12人。几年来,本会协调联系8家企业和社会人士定向资助贫困学生72名。2008年,我们和杨凌星火电脑培训中心合作实施扶贫培训项目,现已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贫困大学生、残疾人637名。同时,在省慈善协会和有关爱心人士牵线搭桥下,2005年以来,本会还争取区外12家企业、个人资助本区205名学生。2010年5月,通过原陕西日报杨凌记者站站长孙文生牵线,重庆智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老总李力先生来杨凌同本会商洽,向我区43所中、小学校捐赠英语学习机、眼保护仪、电子教鞭笔等870台件,价值15万元,受助学生168名。省慈善协会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2005年以来共资助我区贫困大学生18名,高中生14名,孤儿学生4名。2012年以来,省慈协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为我区3所中学、3所小学发放《慈善读本》5483册;同时实施“慈善筑巢”项目,为我区揉谷中心小学、邰西小学、夹道小学安排7万元资金,解决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和灶具等设施问题。
(二)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从2004年起,我们和杨陵区卫生局联合实施该项目。其方法是为城乡孤寡老人提供医疗救助,每人年定额资助医药费300元,发给医疗卡在四家乡镇卫生院定点就诊,年终慈协结帐。同时,定点医疗单位再给予救助对象免收挂号费、减收医疗费10%、仪器检验费50%的优惠。该救助办法从2004年至2009年实施6年,共资助孤寡老人142人。2010年以后,由于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孤寡老人就医得到保障,我们的助医项目及时转为对贫困户的大病救助。几年来,共救助大病患者64人,救助资金15万元。2008年,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向我区农村贫困户捐赠价值55万元的药品,本会协同杨陵区卫生局联合举行了赠药启动仪式,并协调各乡镇卫生院发放了捐赠药品。2011年,在杨凌无为制药集团公司的倡议下,由公司、杨陵区卫生局和本会联合启动了“生命在这里延伸”的助医项目,由无为公司的杨凌高新医院对肿瘤和脑中风贫困患者实行减免医药费治疗。三年共接诊贫困患者384人,减免医药费43.2万元。同时,我们还依托省慈协助医项目,先后实施唇腭裂、先心病、肢残患者救治28例。
(三)慈善救助特困残疾人项目。这是我们2004年以来同杨陵区残联合作实施的一个项目。项目的内容是对特困残疾人实行定额资助(资金由慈协和残联按7:3比例承担),在每年春节和全国助残日期间分两次发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定一次,救助人数从开始年20人,逐年增至60多人,十年来,该项目共资助特困残疾人406人,发放救助金16.2万元。同时,残联还配套发放助残工具等物资折价8万元。2008年,我们协同残联、民政、工商联等部门,为架着双拐的肢残青年乔章宝多方筹集资金1.6万元,并争取省慈协资金3000元,保障了乔章宝赴京治疗所需的基本费用。经过几年来的接续治疗,乔章宝已扔掉了双拐,有了自己的工作。
(四)慈爱孤儿救助项目。该项目从2005年启动,每年定向资助15-20名特困孤儿,每人年资助400元,其中学习费200元,生活费200元。201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孤儿的救助力度,本项目再未实施,仅对个别在校的困难孤儿学生,纳入助学项目救助。2005年至2009年,该项目共救助特困孤儿75名,纾缓了这些孤儿的学习、生活困难。
(五)关爱人民功臣救助项目。2007年,我们在进行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时,了解到一些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老功臣和建国初期的一些老劳模生活困难,便和杨陵区民政局、区总工会联系,除按有关政策给予救助外,三家联合推出了“关爱人民功臣救助项目”,每年资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劳模、老回乡军人20人左右,每人定额资助500元,在每年的老年节期间上门慰问发放。6年来,共救助老功臣122人次。该项目的实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向人们展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永远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六)科技支农、科技扶贫项目。根据杨凌农科城的特点,2004年,我们和杨凌老科教工作者协会联手在五泉镇毕公村抓点,通过科技培训、咨询服务、现场指导、重点帮扶的方法,共同探索社团组织服务“三农”的路子。根据该村特点,重点抓了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除开展技术培训、上门指导服务外,并协调有关畜牧企业为该村45户贫困户无偿或优惠提供良种猪50头,小鸡10000只,种兔500只,进行重点帮扶。几年来,该村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畜禽养殖户由原来的30%提高到77%,原来重点扶持的45户贫困家庭,通过养猪、养鸡、养兔已走上致富之路,15户特困户全部脱贫。同时,经过老专家的帮带和培训考核,该村有28人获得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从2011年起,按照示范区发展园区建设规划,该村已转入发展大棚蔬菜和果树生产,我们的扶持项目也相应转入这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
(七)关爱贫困母亲项目。2011年5月“母亲节”期间,本会和示范区妇联、杨陵区妇联联合慰问了患有大病的11名贫困妇女,为她们送去慰问品和救助金,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为了搞好贫困妇女的经常性救助工作,我们和区妇联协商共同制定方案,联合推出“关爱贫困母亲项目”,商定每年重点救助20名有困难的妇女,缓解她们的生活困难,同时在大病救助等方面也给予相应的照顾。2012和2013年母亲节期间,我们和区妇联按项目安排上门慰问了40名贫困妇女,为每户送去慰问金300元和食油、面粉等慰问品。
(八)关爱孤寡老人救助项目。根据目前农村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倡导和弘扬关爱老人、帮助老人的社会风尚,我们根据洪积寺慈善协作小组关于参加慈善项目的意愿,双方协商从2012年起联合实施“关爱孤寡老人救助项目”。对农村无子女的65岁以上的特困孤寡老人,除享受政府的有关低保等政策照顾外,每年对20名左右的特困老人,再给予项目资金照顾,每人年安排400元左右,在老年节、春节、中秋节上门慰问发放,两年共救助慰问孤寡老人50名。与之相配合,慈协和洪积寺还分别安排就近的慈善志愿者、寺院居士上门为孤寡老人服务。
(九)实施两个奖励项目。一是2007年,慈协理事单位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公司每年出资10000元,由杨陵区团委、区教育局和慈协共同设立“杨凌本香中学生品学奖”,每年评选奖励10至2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中学生,每人奖金500—1000元。目前已评选6届,共奖励80人。二是2009年,由慈协理事单位杨凌恒沣设施农业工程公司每年出资5000元,交杨陵区民政局和慈协共同设立“杨凌恒沣孝亲敬老奖”,每年老年节评选奖励10名孝亲敬老先进个人,每人奖金500元。目前已评选5届,表彰奖励50人。
(十)落实省慈协安排的慈善项目。2004年,“慈善资助卫生院”项目,为李台乡卫生院资助医疗仪器5台(件),价值2.18万元。2004年至2013年,省慈协共资助本会项目8个,资金48.7万元,我们按项目要求全部予以落实。
二、做好三大节日慰问救助活动
按照省慈善协会做大做强三大节日活动的要求,我们把春节、“六一”和重阳节三大节日慰问救助活动作为慈协工作重点,着重注意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多方协作,发挥合力的作用。以2011年为例,春节送温暖七家合作,“六一”活动三家联合,重阳节活动有五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二是逐步扩大慰问规模。2013年,春节送温暖户数由2005年的42户增加到170户,“六一”送爱心人数由2005年的44名扩大到360名,重阳节送关心活动人数由2005年的47人增加到262名。三是不断注入新的活动内容。如春节送温暖活动原只局限于城乡贫困户,现逐步增加了困难下岗职工、特困残疾人、老科技工作者和有影响的老干部等,覆盖面更大了。2011年的“六一”送关心活动,同评选表彰区“十佳少年”、“十佳辅导员”等活动结合;还和杨凌会展中心酒店在“六一”期间举行了“爱心暖童年,博爱在会展”的联欢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老年节送关心活动都同评选孝亲敬老之星结合,现已评选五届。
三、参与救灾工作
参与救灾是本会一项重要工作活动。2003年8月,连阴雨造成我省不少地区受灾,我们配合杨陵区民政局开展募捐活动。募集资金9.2万元,并为渭南灾区送去价值24万元的衣被、食物和药品。2004年12月印度洋强震海啸,我们为其募集善款1.29万元转交省慈善协会,表达了杨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2008年“5·12”汶川地震,本会共接收救灾捐款103万元,全部上解省救灾募捐办公室。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和陕南洪水灾害接连发生,我们共计接收并上解社会捐款42.6万元;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强烈地震和延安洪涝灾害相继发生,本会共接收社会捐款19.8万元,全部上解示范区财政局救灾专户转送灾区。经示范区审计局对本会各期接收捐赠账目、票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救灾社会捐赠工作积累了经验。
四、善款募集工作
慈协成立以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募集善款,共收到社会捐款159万元,最多年收捐款28万元。主要方法有:一是推出慈善项目,动员社会捐款,捐款和参与慈善项目结合。二是和有关单位联合倡议,开展定向捐赠。三是设立冠名“留本捐息”基金,逐年接收增值款。四是发挥理事作用,理事带头捐款,并在本单位倡导员工捐款。五是设立捐赠箱,吸纳社会零星资金。六是争取外援捐款。我们每推出一个慈善项目,通过宣传,都能收到一定数量的捐款,2006年,实施“关爱孤儿救助项目”,有5位理事认助项目,每人资助一名孤儿,各捐款1200元,资助3年。2004年,在实施助学项目中,慈协理事单位杨凌地税局共资助4名大学生,每人10000元,均由单位出资和动员员工募捐。在联合倡议募捐方面,2004年9月,慈协和示范区文明办联合发出“爱心助学行动倡议书”,收到21个部门捐款2.2万元。2007年10月,我们和杨凌电视台联合发出“慈善一日捐”活动倡议,一月内收到捐款2.6万元。截止2013年,本会共建立6项冠名基金,包括马思延先生的“杨凌思可助学基金”、王鸣教授的“圣爱扶贫奖学金”、本香集团的“杨凌本香中学生品学奖励基金”、恒沣公司的“杨凌恒沣孝亲敬老奖励基金”、洪积寺慈善协作小组的“洪积寺救助孤寡老人基金”、杨凌天主教会慈善小组的“杨凌天主教会帮困基金”。慈协理事捐款是每年捐赠收款的大头,以2005年为例,当年慈协理事捐款占捐款总数的56.3%,捐款理事占理事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争取外援捐款方面,我们也作了力所能及的工作,除日籍华人马思延先生捐款15万元外,还收到日本友人鹤贺孝宏先生、新加坡友人曾汉祥先生捐款各1万元;陕西天龙拍卖行有限公司来杨凌主持拍卖事项,也向本会捐款6.3万元。十年来,本会共争取外援捐款41.8万元,占捐款总数的26%。在善款捐赠中,出现了不少动人事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84岁的离休干部王玉莲,在其患病期间,坐上轮椅由家人陪同到慈善协会,捐款3500元,两月后离世。李台办事处穆家寨村残疾人吴创涛,以往曾多次受过慈善协会的救助,在其去世后,亲属按照他的遗愿,将本人分得的1万元征地赔偿款捐给慈善协会。杨凌高新小学九岁的小学生高玉珊,由家长陪同来慈协捐出她积攒的压岁钱零用钱2万元,被誉为杨凌慈善第一爱心少年。2005年以来,我们在13家超市、酒店设立慈善捐赠箱,每年可收捐款四、五千元。同时,慈协还建立了慈善功德簿,每年一册,发给捐赠者,以增强捐赠者的荣誉感。
五、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
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我们起步比较晚,2007年只有一个社区建立了志愿者组织,2008年增加了两个社区,到2009年,又增加了农业科技、新闻宣传、卫生医疗等三个直属志愿服务队,在册志愿者360人。2010年省慈协宝鸡志愿者工作会议后,结合传达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交流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我们提出了扩面、增量、进学校的发展思路,扩面就是未建立组织的社区抓紧建立志愿者组织,增量就是已建立组织的社区继续扩募人员,进学校就是在各中学建立志愿者组织。当年,我们承传达宝鸡会议精神的东风,多方面抓紧进行工作,到2010年底,社区志愿者组织由3个发展到5个,直属队由3个发展到6个,8所中学第一次有了志愿者组织,在册志愿者由360人发展到1215人。2012年以来,我们继续按这个思路开展工作,取得了三方面进展:一是组织规模扩大,2013年底志愿者人数发展到2260人。为了使志愿者活动规范化,我们配发了慈善志愿者证和胸牌,推行志愿服务活动记录表,规范志愿服务。二是发挥学生优势有了更好基础,全区8所中学全部建立志愿者组织,而且西农大、杨职院的学生志愿者组织也和我们常有联系,在上门为贫困户服务、假日到区敬老院及公共场所开展服务活动等都做了不少工作。三是志愿服务方式内容不断改进和发展。过去志愿服务多停留在节日型上,一般每逢节日上门或安排服务,现在逐步发展为节日型、重大活动型、常态型兼有。各社区都坚持每逢节日安排上门服务,参加公益活动,平时对“空巢老人”“一对一”服务,每年春节,4个社区都安排志愿者为空巢老人上门包饺子过年夜服务,有的社区还把日常环保、治安等工作纳入志愿服务。老科技志愿者常年按农时季节下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被农民誉为“农业科技110”,每年农高会,都有老科技志愿者定点咨询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一般每到周末都坚持去杨陵区敬老院服务,已坚持三年。
六、慈善宣传工作
这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杨凌的新闻媒体。农业科技报社、杨凌电视台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网对慈协工作都很支持,这些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是我们慈协的理事。《杨凌时讯》每年刊登慈善方面的稿件在30篇以上,电视台和网络一般也都发表消息10多次。同时,我们还自办了《杨凌慈善简讯》,每年出刊八、九期,主要反映本区慈善动态,介绍慈善项目,交流慈善经验。而且通过发送简报,也进一步沟通了慈协和各位理事的交流。在日常慈善宣传中,我们注意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活动宣传。协会每次大的慈善活动都邀请媒体参加,通过记者的跟踪报道,让群众了解慈协的日常活动,唤起慈善爱心。二是典型宣传。对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和支持慈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作为典型连续宣传。比较突出的有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燕君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鸣教授及日籍华人马思延先生等。这些典型宣传都起到了心向慈善的示范引导作用。三是效果宣传。主要反映慈协救助工作效果。2008年,杨凌电视台策划了捐赠、救助、扶贫、慰问等四个篇目,分别报道了慈协几年来四个方面的工作效果。2010年,《杨凌时讯》报安排了“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的专题栏目,连续报道了7名慈协救助对象的生活变化。2012年,《杨凌时讯》又开辟了“杨凌孝亲敬老先进人物”和“身边的感动”等栏目,先后报道了31人的先进事迹,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七、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一)建立慈善网络。为了普及慈善事业,2005年,我们在5个乡、镇、办建立了慈协联络处,聘请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担任联络处主任,民政干事为联络员,并给联络处明确了五条任务,慈协的救助活动,一般都和乡镇联络处一起进行。同时,我们还在同慈善协会工作联系紧密的民政、残联、教育、卫生等7个部门聘请了慈善信息联络员,便于及时掌握慈善信息,交流工作情况。这样,慈协在各乡、镇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同时沟通了和各镇、办及有关部门的联络渠道。
(二)联合各方力量办慈善。回顾我们十年走过的路子,可以说是一个合作办慈善的路子。在方法上,主要有合作实施慈善项目、合作开展三大节日活动、合作设立奖励项目、合作倡议定向捐赠及慈善一日捐等活动。我们现有的慈善项目,80%以上都是和有关政府部门、企业联合搞的。这些年先后和我们合作的政府部门有9家,企业22个,宗教团体2个。我们从中体会到,合作有利于汇集慈善资源,有利于把慈善项目做大做广,有利于在慈善工作上发挥互动作用。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谁主谁从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不计名不计位,多沟通多协调,搞好每次合作,争取长期合作。比如一个小细节,我们合作的项目在发文名次排列上,都把合作单位写在前面,有些和政府部门两家合作的项目,一般都用他们的文号发文,一些救助活动的新闻报道,也都把合作单位写在最前边。这样合作单位满意,我们也达到了做好工作长期合作的目的。
(三)不定期走访掌握困难户情况,建立弱势人群档案。多年来,慈协都坚持一个工作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弱势人群,尽力为弱势人群服务”。工作人员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特别是加强不定期走访贫困户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户排忧解难。这些年我们坚持每年不定期走访困难户,掌握第一手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先后走访320多人次。通过走访掌握的情况,协调联系有关部门解决了一些困难户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低保金落实、房屋漏水、疾病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建立了一批弱势人群档案,如孤寡老人、特困残疾人、孤儿、贫困学生等档案资料,为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救助工作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自律。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践行了一些作法。一是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如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会议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守则、财务审批制度等,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增强工作透明度。每年捐款和财务情况在杨凌时讯报公布。对定向捐款捐物及时向捐赠人反馈使用情况。如建立的思可助学基金。从2008年建立起,坚持每年向捐赠者反馈收支、余额情况,并复印支出票据。慈协的财务账目,每年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并将审计结论向理事会议报告。慈协成立以来先后4次接收救灾捐款,其接收、公示、上解等环节,示范区纪检、审计部门都给予充分肯定。三是坚持理事评议。平时我们通过发送简报、实施救助项目等环节加强和理事的联系,听取理事意见。每年理事会议,都有理事重点评议发言,并留出足够时间,听取理事对一年来工作的意见。四是节俭办事。示范区每年拨给我们的4万元事业经费打紧使用,工作人员低补贴,出差费用低标准,办公文稿用纸拾旧利废,发给理事的文件、简报,都由工作人员骑车发送。从慈协成立以来,每年的事业经费都有节余,从未超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