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谚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以及手足口病、狂犬病等。这些传染病一旦出现,会对大家健康、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呼吸道疾病
初春季节,时暖时寒,天气变化反复,人体免疫较弱,加之假期结束,返程务工、人群间的接触频繁,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若双手接触了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擤鼻涕、挖鼻孔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4)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流行期间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二、禽流感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正是候鸟越冬之后返乡的时节,应警惕禽流感的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肺炎,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活禽、病死禽或其粪便;不去活禽市场或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带回家中饲养;不要自行宰杀活禽;要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
(3)外出游玩时,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尤其不要过度亲近野生鸟类。如在野外发现生病或死亡的野鸟,不要轻易接触,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管理部门。
(4)注意厨房和饮食卫生,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
(5)一旦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好口罩,尽快到医院诊治,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活禽市场,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治疗。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每年4月至7月是我省手足口病流行的大高峰,3月起病例数将逐渐增加。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同时应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六步洗手法”。
(2)家庭常备“84”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3)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四、狂犬病
“菜花黄,疯狗狂”。春季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发期,而这段时间民众多喜外出踏青,同时衣衫逐渐单薄,被犬只咬伤后,易造成皮肤破损。
健康提示
(1)预防狂犬病关键要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文明、科学管理好自己的宠物,及时主动给宠物免疫,不要随意遗弃。
(2)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遇到陌生的猫、狗等动物时,不要挑逗、玩弄,不要奔跑或猛跑猛跳,更不要踢打、拉扯,减少被抓伤和咬伤的机会,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如发现疯犬或可疑疯犬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3)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犬伤处置门诊处理。目前区卫计局已对外公布四所犬伤门诊处置定点医疗机构(杨凌示范区医院、杨凌朝阳医院、揉谷镇卫生院、五泉镇卫生院),群众可选择附近的犬伤门诊进行处置。
(4)对于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动物驯养师等,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