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一)首次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简介
2012年,杨凌示范区首次开展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2012年12月20日,管委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杨凌示范区城区声环境质量标准功能区划的通知》(杨管办发〔2012〕59号),正式以文件形式对外发布。
首次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94)及2010年版《杨凌城区总体规划》(2010~2020),区划范围为整个杨凌示范区建成规划区,北至孟杨路,南到渭河,西至规划西环路,东到城乡规划东界,总面积81.50平方公里。
首次划分结果如下:1类区总面积23.63平方千米,含科教住宅北区和科教住宅南区两个片区;2类区总面积24.76平方千米,含商住混合区和发展备用区两个片区;3类区总面积19.46平方千米,主要为工业物流区;4类区分4a和4b两大类,4a类共涉及23条道路两侧区域,总长度163.0千米,4b类为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铁及两侧区域,总长度23.5千米。
(二)现行区划方案存在的问题
1. 现行区划方案,是以1994年的国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94)为技术指导进行编制的,2014年环境保护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2015年开始实施,94标准废止。现有的区划方案,需要根据新的国标做出相应的调整。
2. 2018年《杨凌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发布,相较于2010年版《杨凌城区总体规划》(2010~2020)有较大变动,原有的区划方案,有些方面已不适用于杨凌规划发展的需求。因此,需再次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对首次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做出调整,以满足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要求。
二、杨凌示范区总体规划简介
《杨凌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文本确定: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8%;2035年市域总人口为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3%。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56.2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34平方米;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为42万人,为适应人口流动和人口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基础设施按45万人配置,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为25万人,城市基础设施按照30万人配置。
(一)规划范围
杨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范围:即杨凌行政管辖区范围,规划区总面积132.5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高研路以东、杨扶路以南的区域,面积约58.62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由1个中心城市、2个城镇、5个农村社区、若干美丽宜居乡村构成的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1个中心城市即杨凌中心城区,由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功能,是支撑杨凌成为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产业高地。2个城镇即五泉镇、揉谷镇。其中,五泉镇总人口1.6万人,远期建设规模为171.20公顷,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专业市场,配套集贸、教育、医疗、旅游等功能;揉谷镇总人口2.9万人,远期建设规模300.24公顷,重点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和综合养老服务产业等功能。
(三)城乡空间布局
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规划区用地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提出相应措施,加强对四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
1. 禁建区: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影响,或采取大量工程措施才能建设的用地,主要渭河、韦河、漆水河等水域、排洪河道等控制范围,面积约9.1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6.89%。
2. 限建区:渭河、韦河、漆水河等河道堤外100米范围、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保护区等,面积约21.19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6.02%。
3. 适建区:指对自然生态条件影响较小,采用少量工程措施便可以建设的用地。主要为生态敏感性低的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约79.2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59.93%。
4. 已建区:现状城区、工业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城市现状建成区等用地,面积约22.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7.1%。
空间发展策略:适度混合、均衡紧凑发展,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城区相对集中,向南、向西方向进行城市空间的有序拓展。向南——跨西宝高速向南推进,依托自贸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南部地区的活力发展,注重特色化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地区。向西——近期将西南地区的自贸区作为发展主要动力,强化杨凌的农业商务、总部基地、农业科研等功能,远期向西北方向组团化拓展,形成城市西部地区的发展轴带。
2035年杨凌全域形成“一心、两轴、两带、多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市域空间布局,外围三个方向沿河流空间共同形成生态屏障,成为保护城市空间、有效引导城市扩张的有效保障,推进城镇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一心”为农业国际商务中心,依托自贸区杨凌大道周边地区的建设,集聚商务办公、农业金融服务创新、总部经济等功能, 形成城市新的综合核心,并将成为南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带动杨凌城乡结构的优化重组。“两轴”为东西方向的两条重要发展轴带: “缤纷活力休闲带”依托渭惠渠、康乐路,在城市北部片区集聚城市游憩、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市民活动等功能,注重连贯的开放空间与活力地区塑造,形成未来城市中央的活力空间集聚地;“教育研发创新带”依托自贸区城南路,打造产、学、研、交流、示范一体的农业教育与创新发展轴带,形成城市南部地区的新界面与高品质地区。依据功能与区位,形成城市型组团与乡镇型组团。
(四)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按照生态间隔、集约发展的用地布局思路,未来杨凌示范区将形成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
1. 产业用地主要集中布置在城北、东部以及东南部的工业园区、西宝高速以南的种子产业园以及杨凌大道以西片区。
2. 生活空间中的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将主要集中杨凌大道北部政务服务组团、商务区南部、会展中心附近以及杨陵区级行政中心附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中心节点。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南部邰城路以东以及杨凌大道北部片区和西南地区,形成相对集聚的生活居住区。
3. 生态空间包括外围沿渭河、韦河、漆水河周边的生态用地,城市周边的农业地区以及城市公园绿地、大型交通走廊绿化带等,共同构建自然与城市相融的生态区布局。
(五)交通规划
规划“七横六纵”的对外交通网络,加强东西部地区的联系,构建南北交通与区域交通相协调,逐步建立便捷、通达的区域性交通体系。“七横”分别是国道334、杨扶路、孟杨路、北干渠路、渭惠路西段、城南路、河堤路;“六纵”分别是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后稷路-邰城路、新桥北路、杨扶路-东环路。在城市西侧打通南北向高速公路,与关中环线进行连接,疏通城市对外交通;在中心城区南侧,打通三条跨渭河通道,加强与周至县便捷的交通联系;对接周至县、武功县的综合交通规划,与周边区域形成良好的交通连接。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一)区域噪声现状
2017年,全区178个网格中,除部分特殊区域不能正常监测外,其他区域网格监测结果显示昼间处于良好以上质量等级的占73.7%,处于轻度污染等级的占22.9%,处于中度污染等级的占3.4%。其中1类区昼间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为51.7dB;2类区昼间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为54.3dB ;3类区昼间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为54.3dB。
杨凌示范区区域昼间主要声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占整个声源比例为53.7%~59.7%;交通噪声源为19.8%~25.7%;工业噪声源、建筑噪声源分别为6.3%~10.1%、7.9%~14.3%。区域声源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生活>交通>工业>建筑。
(二)道路交通噪声现状
2017年,对主城区19条道路的30个路段的交通噪声进行监测,监测道路长度为94.6千米,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51.6—72.5dB,除部分路段未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4a类标准,其他大部分路段均符合标准。
(三)功能区噪声现状
2017年,杨凌示范区环境监测站在辖区各类功能区共布设监测点位7个、开展监测56点次,昼间、夜间各28点次。其中,各类功能区昼间共达标26点次,昼间点次达标率为95.8%;夜间共达标26点次,夜间点次达标率为95%。各功能区间比较:1类区、3类区昼间和夜间全部达标,2类功能区的昼间、夜间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总体来看,杨凌示范区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
四、区划结果与原有区划比对
(一)区划范围不同
原有方案的区划范围为建成规划区,北至孟杨路,南到渭河,西至规划西环路,东到城乡规划东界,总面积81.50平方公里。本次区划范围为杨凌示范区全域覆盖,总面积135平方公里。
(二)时效不同
原有方案计划时效为2012-2020年,有效期为8年。本次依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的新规定,区划方案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因此时效定为2019-2023年。
(三)划定依据不同
首次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94)及2010年版《杨凌城区总体规划》(2010~2020),本次是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结合《杨凌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和用地开发现状进行制定。
(四)各类区域范围均有调整
相较于首次区划方案,本次划分的更为细致。首次区划1类区有2个片区,2类区有2个片区,3类区有1各片区,4a类道路23条,4b类为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铁及两侧区域;本次区划1类区增加到4个片区,2类区增加到5个片区,3类区增加到5个片区,4a类道路50条,4b类基本无变化。
首次区划1类区总面积23.63平方千米,2类区总面积24.76平方千米,3类区总面积19.46平方千米, 4a类涉及道路总里程163.0千米,4b类两条铁路总里程23.5千米;本次划分1类区总面积93.1平方千米,2类区总面积8.1平方千米,3类区总面积21.7平方千米,4a类涉及道路总里程261.3千米,4b类两条铁路总里程23.5千米。其中1类区变动较大,新增的“农业技术示范片区”和“滨水休闲区”面积62.6平方千米,在1类区占比67.2%;2类区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取消了城区西侧的发展备用区,根据规划用地类别,大部分区域并入1类区和3类区;3类区变动较小,主要是在原有区划范围的基础上,结合用地现状和近期规划,小幅度扩张调整,另外增加种子产业园片区;4a类新增城市支路和村镇主干路,同时增加近期规划的道路。
文件链接:《杨凌示范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