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西安文旅“长红”密码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妮 发布时间:2024-05-21 08:52

5月19日,融入中亚文化元素的中亚公园正式开园,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中亚公园不仅是展示中亚文化的一扇窗,亦为西安文旅发展增色不少。

西安文旅资源丰富。文博游、国潮游、非遗游、入境游……“五一”假期,西安入选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入境游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成绩十分亮眼。

文旅“长红”,西安是如何做到的?

沉浸式体验

探索文旅发展新思路

“一进这里,我仿佛‘穿越’了一般。扑面而来的是大唐街市的盛景,李白对酒当歌、胡姬曼妙独舞、狄仁杰探案解密……不仅‘历史迷’家长尽兴了,小孩子也玩得不亦乐乎!”5月18日,家住宝鸡的游客吴丽丽专程带着孩子来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览。

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以唐文化为内核,凭借沉浸式“唐潮”之旅实力出圈,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每当夜幕降临,易俗社情景式文化街区“东邦哥”让不少老西安人“穿越”回20世纪80年代。“东邦哥”取陕西方言“东傍个”的谐音,街区实景还原了教室、电影院、小人书摊、火车站等西安人昔日的生活场景,带游客沉浸式体验一次“回忆之旅”。

沉浸式体验打开了西安打造文旅场景的新思路。在注重挖掘独特文化底蕴的同时,西安将文化与新技术、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能文旅产业,打造出具有西安特色的文旅发展新名片。

多元业态拓展消费新空间

冰火《长恨歌》声、光、电技术同步升级,实现了北方城市冬季户外实景演艺零的突破。《长恨歌》2023年演出季共推出207场,接待游客达51.4万人次,游客接待量较2022年增长了59.51%,收入较2022年增长了110.61%。

“为了一场演出而奔赴一座城。”前来观看《长恨歌》演出的游客王宇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演出搭台,文旅唱戏”,文旅演艺的“流量”正转化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动能。《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明确要求,打造消费新场景,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918年的白鹿原各方势力盘踞,暗流涌动。在这里,你将经历一场民国‘谍战风云’……”实景沉浸综合解密项目《密城·白鹿原》,通过“线下RPG+密室逃脱+剧本杀+实景演艺”模式,让解密过程更丰富刺激。

在文旅融合日益深入的当下,以“电竞+文旅”形式构建的全新商业和消费场景,为市民群众带来了全新消费体验。西安曲江电竞文化公园以“文化+体育”为核心,以场馆和园区为载体,让电子竞技、潮流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的互促互融,不断激发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共生共荣、共建共享。”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西安将深化“文旅+工业、教育、农业、科技”多元业态融合,提振文旅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

科技“加持”解锁发展新密码

“这个展柜里展示的是唐三彩腾空胡人骑马俑,旁边展柜里放置的是一件以它为原型制作的3D打印作品。我们在这件3D打印作品的人和马的身上绘制了年轻人喜爱的赛博朋克风格彩绘……”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

让历史不再“高冷”,西安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西安博物院“唐三彩腾空马”3D数字国宝、西安城墙景区的数字藏品、陕西考古博物馆漫游虚拟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游客带来有温度、可感知的全新智慧体验场景,成为西安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科技不断赋能的当下,西安文旅产业想要持续“出圈”,借力必不可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文旅新模式、新场景不断“蝶变”的过程中,做优新兴业态,拼抢新赛道。

西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将借助新媒体平台、数字技术、“互联网+”等,探索数字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