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财税部门面对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收支矛盾加剧的困难和挑战,强化科学征管,促进稳定增收,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预算执行总体符合预期。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834万元,增长23.7%;财政总收入完成42805万元,增长17.2%。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5030万元。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90万元,占预算的106%,增长24.8%。
2014年完成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9433万元,较上年增加14288万元,增长21.93%。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214万元,较上年6593万元下降21%;公共安全支出1837万元,较上年1861万元持平;教育支出24614万元,较上年19617万元增长25%;科学技术支出207万元,较上年125万元增长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99万元,较上年731万元增长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931万元,较上年11985万元增长25%;医疗卫生支出9269万元,较上年5978万元增长55%;环境保护支出323万元,比上年120万元增长169%(上级专项资金增加);城乡社区支出6489万元,较上年4939万增长31%;农林水支出13009万元,较上年10900万增长19%;交通运输支出518万元,较上年463万增长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412万元,比上年403万元持平;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83万元,比上年110万元增长6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52万元,比上年924万元下降19%;住房保障支出253万元,比上年230万元增长10%;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13万元,比上年115万元增长85%;其它支出10万元,比上年50万元下降80%。
根据2014年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和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计算,全区一般预算收入26590万元,转移性收入50027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52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667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826万元),加上年结余9154万元,收入总计85771万元。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9433万元,专项上解支出1250万元,支出总计80683万元,结余5088万元,确保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目前,上下级财政决算正在进行中,正式决算办理后会有所变动,以上报告的均是预计决算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再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44万元,比上年386万元下降37%,上级转移基金收入2809万元,基金收入共计3053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053万元,其中:教育支出25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98万元;农林水支出319万元;其他支出71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三)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4年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完成11240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774万元,利息收入4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7426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81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8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72万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36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027万元。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10885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208万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2275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7402万元。当年基金结余355万元。
二、2014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努力组织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014年,全区征收部门加强征收管理,积极排查税源,克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组织收入。一是做好目标测算下达工作,按月核实收入完成情况,详细分析增减因素,落实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发挥财税部门协调联动作用,建立综合治税机制,按月对企业入库税收级次等基础信息进行审核,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积极排查耕契两税税源,及时分析收入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全年入库非税收入4241万元。四是加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全年收缴国有资产收益1600万元。
(二)发挥财政政策功能,积极扶持产业发展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列支200万元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夯实了财政增收基础。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各类发展资金1650万元,支持杨凌天工、天和生物、博通农业、众兴高科等企业加大设备设施改造,促进了企业提速发展,推动了企业扩大产能;支持天科塑业、新华府等企业创建省级著名商标,扩大了企业产品知名度,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规定,切实发挥“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政策效应,减轻服务业税负,扶持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支持“三农”发展。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支持各项农业农村事业加快发展。落实资金2300余万元,打造了大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蒋寨猕猴桃示范基地和新集葡萄示范基地,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33万元,支持6000亩设施蔬菜大棚办理了“银保富”保险;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388万元),打造了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43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了省上美丽乡村建设检查;逐镇办为农村干部举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培训班,做到辅导到村,政策汇编到村,每个镇办确定了联络员,推进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落实;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农户地租、农机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资金839.67万元,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被征地农民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保障资金1800万元。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到430元/人·年、105元/人·月。发挥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效,积极落实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同时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见习基地见习等经费补贴工作。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保障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围绕区创建“双高双普”合格区重点目标任务,财政累计投资添置各中小学校内部设施设备及维修改造资金2000多万元,配合争取各类项目资金9405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基础教育各项指标得到大力提升,“双高双普”合格区创建目标顺利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了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指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投入重点建设项目资金422万元,完成了马援祠修缮工程、揉谷镇、五泉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项目。“文体惠民·舞动杨凌”系列活深入推进,通过两馆免费开放、政府购买公共演出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美丽杨陵建设“四化三提升”要求,投入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维护及镇村道路养护等资金6000万元,支持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00万元,加快了两河治理和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提升两河治理水平和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使韦河、漆水河沿岸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四)健全财政运行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认真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精神,从严控制公务接待、用车、会议等一般性支出。制定印发《杨陵区“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监督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开展了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检查,全年“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8%,提升了预算管理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印发了《杨陵区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和《杨陵区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实施办法》全年预算公开单位54家(党校和食安委上划),决算公开单位56家,两项公开率均达到100%。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印发了《关于在全区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总结第一批区级试点单位公务卡结算工作的基础上,从2014年6月起,在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公务卡结算,全年开卡200余张,办理支付业务20余万元。
重视投融资和债务管理。抢抓省保障房融资机遇,通过杨村中心社区棚改房项目获得6亿元融资额度,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制定印发了《杨陵区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我区政府性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工作,科学界定甄别债务性质,合理划分一般性债务和担保性债务。建立了一般性债务台帐,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实行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不断创新采购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采购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全年采购311批次,采购预算资金4290.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3466.4万元,节约824.5万元,资金节约率19%。
(五)加强作风建设,财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进行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对确定的整改项目,做到项目、时限、责任、措施“四个明确”,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效果。加强政治业务培训,采取局领导成员、股室负责人轮流讲课的形式,组织全局机关干部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财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优化财政业务流程,健全工作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从规范日常行为、严格依法办事、提高工作效能三个层面加快了机关规范化建设步伐,财政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财政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主要是:由于受实体经济下行以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低位增长的格局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随着民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标准越来越高,可用财力的支配空间越来越小,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对照国家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出台,控制政府性债务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逐步解决。
三、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今年,受经济“新常态”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财政工作进入了以“收入增幅放缓、刚性支出增加、债务风险放大、收支状况透明”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2015年全区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收支平衡、讲求绩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政策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加强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2015年我区预算安排如下:
(一)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建议
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期490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 42805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收入预期310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26834万元增长16%。
公共财政收入主要项目为:增值税收入2002万元(17.5%部分),较上年增长40%;营业税收入5441万元,较上年持平(受上半年建筑业营改增影响);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收入2125万元,较上年增长22%;其它工商税收 7731万元,较上年增长16%;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完成9714万元,较上年增长47%;非税收入3987万元,与上年持平。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2015年全区公共预算收入31000 万元,转移性收入24186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52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3659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120万元,全区可用财力54066万元。
2015年,全区财政预算支出安排54066万元,较上年预算47266万元(同口径对比)增长14.4%,增加68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6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9%;公共安全支出1411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教育支出1499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科学技术支出16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77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9%;医疗卫生支出323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环境保护支出211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41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7%;农林水事务支出4944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4%;交通运输支出52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3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7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2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10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9%;住房保障支出安排700万元;预备费安排100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1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的要求,从2015年起,将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不再反映上述已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基金收支科目。2015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以收定支”的原则分基金项目编制。全区政府性基金共有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彩票公益金等四类,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00万元,比上年下降82%,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0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根据中央和省关规定,从2015年起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适度集中”的原则将国有企业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股息红利等编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5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608万元,安排支出608万元,全部用于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
(四)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草案
我区实施的社会保障五险一金中,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实行示范区级统筹,我区实际承担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保险的收支工作。2015年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收入预算1224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524万元,利息收入7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8650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26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5万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46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253万元。全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拟安排11010万元,当年基金结余1239万元。
四、完成2015年预算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把培植财源作为有效支撑,多措并举做大财政蛋糕。充分利用预算、贴息、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民营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推进经济总量做大,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积极落实税制改革等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实力。继续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的突破口,加大五泉中小企业孵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项目建设。
(二)把综合治税作为有效载体,持续抓好收入组织工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区综合治税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覆盖所有税种和纳税人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间的登记信息交换体系和纳税信息交换体系机制,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税收联席会议、税源监管等协作机制,努力实现税收管理信息的采集、传递、反馈与共享的目标。坚持定期召开综合治税工作联席会议,交流经验,协调处理各类问题。健全完善税源监管机制,重点加强纳税户籍管理,加强与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对纳税人开业以及关、停、并、转等进行动态跟踪监控。按照税制改革总体部署,扎实做好“营改增”⑦国税和地税部门的各项衔接工作。
(三)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完善涉农服务手段,公开涉农服务政策,提升涉农服务质量。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着力实施好杨陵区“美丽乡村”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管好财政支农资金,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突出打造设施蔬菜、生态畜牧、优质猕猴桃、花卉等园区建设,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把民生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两个80%用于民生,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测算和预算安排,增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职业年金缴费补助和基金缺口补助,保证改革顺利实施;二是突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在巩固好教育“双高双普”合格区创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提标工作;积极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活动⑥,办好送戏下乡惠民实事,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加大对科技、卫生等社会事务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场所基础设施,推动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和精细化,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⑤实施进程。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支持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把预算管理作为创新方向,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和新《预算法》①,增强预算的法律意识,坚持依法理财。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办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从2015年起,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并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科目进行细化。二是加大预算决算公开力度,着力打造透明预算。要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情况等说明性内容,切实增强可读性,不断提高预算透明度。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件精神,制定我区债务管理办法,加强债务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偿债机制,严防债务风险。四是认真做好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精神,开展对我区已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全面清理工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财政部门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五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力度。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抓好项目的策划、论证、包装和申报,主动适应省委、省政府推行的“零基预算”工作要求,抓早动快,主动作为,力争使我区的项目进入全省的预算,解决我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六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按照国务院盘活存量资金的十条措施,做好连续结转两年以上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清理工作,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收回预算统筹使用。七是抓好重点镇财政体制改革。坚持事权与财权相对统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属地征管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明确重点镇财权和事权划分,抓好收入任务落实,在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的基础上,理顺基本保障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充分调动重点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持续推进全区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八是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⑧模式。开展基建财务管理检查,从制度建设、资金监控、建设程序、财务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促进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PPP模式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杨陵重点项目建设。九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常态化,落实国务院三个“只减不增”③,重点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运行、会议、差旅等支出,支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④,将各类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加强财政监督,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六)把财政队伍建设作为迫切任务,切实增强理财能力 。一是围绕党建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服务承诺践诺、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着力打造“团结、创新、勤廉、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二是以“财政讲堂”为载体,努力提高财政干部工作能力。要紧紧围绕的“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着力抓好与兄弟县区的合作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外派培训、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以“财政讲堂”为载体,加大对财政政策的调研、交流力度,努力提升财政干部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抓好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和不定期的现场交流学习,提高单位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为各单位业务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后勤保障。
附件下载: | 财政预算报告附件.doc |
杨陵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参阅文件(杨陵区2015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表).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