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委、区政府,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2017年6月6日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实施方案
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片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特色和创新,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农业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带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1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战略定位
紧扣杨凌示范区国家使命,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国际农业领域合作与交流,促进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化,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二、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和农业服务业,积极培育以农业为特色的外向型产业集群。经过三年改革试验,努力建成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监管创新化、环境法治化的农业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和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三、功能布局
杨凌示范区片区面积共计5.7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新桥路,南至城南路、滨河路、河堤路一线,西至民乐路,北至兴平路、永安路、西兰高铁(杨凌段)一线。
杨凌示范区片区内设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务区、加工贸易区、金融创新区四个功能区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片区外配套建设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园、动植物监管隔离区、农业国际旅游休闲区。
杨凌示范区片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模式,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的工作机制。完善电子信息并联服务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线上协同管理。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探索建立国际雇员制。
(二)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进农业领域国际双向投资
1.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保留核准的除外)。减少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重点在种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探索尝试适当减少对境外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准入限制。
2. 搭建对外投资平台。支持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使用自有金融资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自由承揽项目。设立“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引导,通过企业化运作,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国杨凌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为国内企业在境外农业领域投资提供咨询、法律、办公、商务代理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按照授权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行使省级管理权限。
3. 推进现代农业国际投资合作。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杨凌丝路国家现代农业合作联盟,拓展在新品种、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农业装备制造等农业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允许外商控股从事农作物(粮棉油作物除外)、新品种选育(转基因除外)和种子生产(转基因除外)。在中亚、澳大利亚、美国和俄罗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杨凌建设美国、荷兰、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国际合作园。
(三)发展农业国际贸易,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中心
1. 建设杨凌综合保税区。推进杨凌铁路货运口岸建设,争取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外贸管理部门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建设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采购分销、展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杨凌综合保税区。实施电子围网,自贸区内外不使用物理隔离。申请将杨凌示范区片区建设成为进境种苗、肉类、水果等综合性指定口岸,同时争取放宽对种苗、肉类、水果等配额限制。建设国际化综合性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物流园区和大宗农产品综合仓储物流中心建设。
2. 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自贸区作为国际自由贸易区的优势,结合示范区自身特点,发展国际高端农产品展览展示、采购分销、体验购物和电子商务等业务。建设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品牌农产品和食品展示交易馆。发展清真食品产业,促进清真食品国际贸易。拓展提升会展产业,组织筹办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博览会。建设涉农跨境电商产业园。
(四)深化金融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1. 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依托示范区体制机制优势,探索建立符合农业自贸区发展实际的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建杨凌农科农业保险公司。设立杨凌示范区片区农业科技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支持、再融资支持、贴息补贴、建立风险准备金等方式,聚集各类金融要素入区发展。
2. 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继续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险资支农支小业务等试点工作,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入驻自贸区,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杨凌农商行理顺体制,探索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构建完善农村信用信息评级管理系统,推进信用贷款产品创新。
3. 开展农业领域国际金融合作。引进外资专业保险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面向“三农”的农业保险、农业装备租赁等业务。探索涉农企业境外发债等融资新模式,支持企业通过各类直接融资工具成功募集资金用于自身发展,帮助涉农企业利用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五)开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1. 搭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组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合作联盟和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美节水设施和农业机械中心以及国际苹果研究院等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港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建设全球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推进农业检验、检测标准与国际互认和技术合作,提升“杨凌农科”品牌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建设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平台,引进外国政府农业发展部门、国内外农业行业协会和商会、农业科研机构等代表入驻,不断提升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 打造国际农业科技集聚创新高地。实施创新英才汇聚杨凌行动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西部旱区农业水科学与水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旱区肉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区农业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修复重点实验室、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
3. 探索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新模式。推进国际农业贸易技术壁垒专题研究,积极争取农业技术贸易壁垒标准的设定权限。健全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打造综合性国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农业技术国际贸易。建设国家(杨凌)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设立国际旱作农业技术中心。建成农业自由贸易研究院。办好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周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
(六)发展特色新业态,实现自贸区和示范区联动发展
1. 建设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搭建杨凌中医药健康养生国际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中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康养产业,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组建大健康农业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等单位优势,搭建跨行业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大健康产业标准化产业链的创新和开发。拓宽合作领域,探索引进外资独资医院。允许设立外资企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2.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第六产业。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和新农村研究院联盟,充分发挥六次产业研究院和第六产业研究中心作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全球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完善和升级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功能。推进组建国际苹果研究中心,启动世界苹果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农民发展学院,开展职业农民培训。
3. 提升示范水平,带动西部大开发。继续做好旱区农业技术报告、农业产业投资报告、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报告等三个报告发布,提升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影响力。在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等国家贫困开发重点片区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建设一批示范推广基地。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需求,建立50个左右区域重大农业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在区域主导产业核心区,新建80个左右特色产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七)加强人员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人文交流
1. 加强国际农业人文交流。推动建立全球农业智库联盟,打造国际农业科技和人才聚集地。落实自贸区境外科技交流人员、创业人员居留限制放宽至2-5年的出入境政策。争取放宽自贸区办理赴外开展农业商务、科技合作交流等外事活动团队和人员审批事项。建设农业“星创天地”。加强国际教育和培训合作,创新中外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鼓励涉农国际展会、国际性会议和体育赛事在杨凌举办。
2. 打造国际农业休闲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自贸区实施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发展农业科技特色旅游。积极发展露营旅游产业,全面推进国际汽车营地和公共露营区建设。打造国际农庄集群,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游升级版。建设国际农业特色休闲街区和购物街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农业文化体验项目。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引进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居民出国(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建设国际高端人才社区。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进杨凌自贸片区建设各项工作。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对标国际贸易投资先进规则,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尽快建立和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法治保障,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自贸区运行管理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示范区财政要做好经费保障和资金支持,财政预算优先保障自贸区发展,确保自贸区建设各项资金需求。设立自贸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发行自贸区建设债券。充分发挥PPP牵引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自贸区建设。加强项目包装策划,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
(三)积极营造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主动作为,把建设自贸区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内容,营造举区一致建设自贸区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类媒体,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杨凌示范区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落实考核激励。充分发挥“三项机制”的作用,激发全体干部职工活力,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要将自贸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明确具体内容、主要节点和工作时限,纳入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行专项考核。
(五)开展评估推广。重点围绕复制类、非复制类制度创新试点任务台账清单和省级地方事权制度创新试点任务台账清单,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及时总结创新经验和成果,主动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力争通过试点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