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为“秦创原”注入农科“芯片”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2 17:00

作为今年农高会上新增加的展览展示内容之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专题展格外引人注目。

杨凌作为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承担着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启动发展总窗口的任务。杨凌积极发挥农创优势,建设秦创原农业板块,为“秦创原”注入农科“芯片”。

10月22日,农高会开幕第一天。记者在D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专题展的展位前看到,这里除了展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特点与内涵,还通过展板、实物等形式向大家展示秦创原农业板块的建设内容,以及杨凌的涉农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实例,突出围绕加速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杨凌在科技创新和产业推广方面开展的工作。

展位入口处,一台垂直起降无人机吸引了参会群众的驻足。

据了解,这台垂直起降无人机是由杨凌的科技经纪人代表——杨凌龙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宏锁带领团队研发的,这项技术,在航空摄影、测绘工程、地图编绘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它的飞行高度最高能达到6000-7000米,承载的重量可达2公斤到3公斤。在智慧农业、智慧水利、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了科技创新。目前,我们已经有八九个成果了,而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耿宏锁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看到谷物烘干智能制造、昆虫信息素绿色植保技术、植物工厂技术、智慧农业三维数据采集转化服务技术、智能农业机器人等农创技术成果和应用成效,在展位上一一呈现,让参展参会群众以农创成果的实际应用、更直观的方式,了解秦创原农业板块的方向和内容。

为聚集创新资源,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推动“产、学、研、金、介、用”有机结合,打造创新动能,构建创新生态,今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运行。为加速现代农业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杨凌建设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核心,将杨凌打造成为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

走进刚刚投用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项目申报、成果交易、科技金融等服务窗口已经开始运行。北侧的展厅里,杨凌的标志性成果、待转化成果、创新创业地图等信息也通过展览展示、互动查询等形式向群众开放。

“在这个地图上,集聚了我们杨凌的产业、人才、平台、载体等七个创新创业板块内容,企业和机构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了解秦创原农业板块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把杨凌在全国的350个科创示范基地,23个重点实验室,53个技术创新中心,以及8个检测平台等信息、资源进行集聚。通过这个大数据信息库,为科技的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数据支撑。”秦创原农业板块工作专班人员梁晓珍向记者介绍:“我们还新增了成果转化部分的内容,对待转化成果进行梳理,通过这个数据梳理,给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全面和细致的信息平台,希望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推广和转化。”

据了解,为统筹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杨凌制定出台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若干支持政策”,明确了5个方面重点任务和15项重点工作,聚焦“科技人才培育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金融机构发展、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等6个重要领域,提出32条具体支持措施,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和融合,加快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种业、畜牧、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六个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调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局长赫思远说:“我们现在着重想探索的是公益性和经营性,或者是市场化融合的一种推广模式,希望通过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把人才、把企业、把金融融合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链条上,从而更有效推动产业领域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