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不见面”开标和易地远程评标新模式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坚持把深化公共资源改革作为“营商环境突破年”和“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让公共资源交易主体“零跑腿、不见面”,为保障经济活动高效运转提供优质服务。

一、积极创新探索,连续创造多个“全省率先”。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交易程序冗长、投标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监管难以联动等问题。为了打通这些难点堵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服务水平,杨凌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招投标领域重点改革和“小切口”创新,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功能,在多个领域接连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有效打破了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突破。

2020年底,杨凌示范区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及建设工程房建、市政“不见面开标”。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2022年,首个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的民生工程——杨陵区公园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完成交易,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建设工程EPC总承包“不见面”开标的地区。2023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全领域“不见面”开标、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多领域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等工作,全省首个水利工程“不见面开标”项目、首个政府单一来源采购“不见面开标”项目分别在1月、3月成功开标。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连续创造了多个“全省率先”,陆续在工程建设各领域、政府采购领域实现“不见面”开标,并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覆盖的地区。除此之外,杨凌示范区还是全省首批开发建设“杨凌智慧交易”APP软件的地区,将业务从“PC端”搬到了“手机端”;全省首批启用电子保函,降低投标企业成本;在全省率先出台《评标评审专家现场管理暂行规定》,制定26条评价指标,提升评标、评审质量和效率;被列为全省首个政府采购电子卖场试点区,50万以下货物采购可通过电子卖场完成采购。这一系列“全省率先”,推动杨凌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全面迈进全新的2.0时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的改革初衷。

二、严格规范流程,营造公平透明交易环境

杨凌示范区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设计思路,全面升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完成了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国有资产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制定了科学严密的交易程序,对公共资源交易实行流程化、规范化管理。依托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采购人、供应商、评审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只需进入网络系统,即可直接在线上进行响应文件解密、在线谈判磋商、多次报价等操作,供应商和评审专家通过文字、语音及桌面共享进行沟通,文件由原始的多人传递转变为云传输,隔离供应商之间的串联,以及供应商与评审专家的线下接触,有效减少本地评审专家“熟面孔”现象,最大程度降低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人为因素干扰,防止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营造了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三、数字信息赋能,推动交易活动降本增效

通过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招标信息发布、采购文件获取、投标、评审、中标结果公布等均在线上进行。企业不用到现场、不用再制作纸质标书,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参与整个交易活动。通过线上开标的方式,使企业彻底摆脱了必须抵达实地交易场所现场参与交易活动的束缚,可在当地同时参与多个地区的投标活动,实现了多个项目同步开标,效率大幅提升。制度创新以来,参与招投标的区外乃至省外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通过数据流催生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有效促进了市场竞争、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目前,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353个项目不见面开标,实现交易额58.12亿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四、实时在线监督,确保交易活动有据可查

为切实加大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杨凌示范区不断升级完善综合监督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数字化见证服务,各方交易主体可以通过在线实时观看开评标现场视频、历史回放查看开评标音视频等方式对交易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取证、存证,并向监督管理部门反映。评标过程所形成的音视频及文本资料均自动实时存储到云端,自动形成交易全过程电子档案,实现“一项目一档案”,满足监管随时调阅需求。纪检监察部门可通过音视频通道,远程在线开展监督工作,全方位监督评标过程,监督过程全部视频存档,全面实现事后回放和全程电子化追溯,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廉洁招投标”。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系改革,以“惠企、便民、降费、提效”为目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成本低、服务好、办事快、服务群体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