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求,杨凌示范区聚焦农业发展领域融资难、抵押难问题,联合农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研发农业生物资产动态估值新技术,开创“动态估值、浮动抵押、保险兜底、科技监管”金融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支农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动态估值标准。农业生物资产本身具有价值转化性、生长阶段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等特征,使精准估值成为生物资产能否转换为银行认可的“标准抵押物”的关键所在。杨凌示范区联合农业高校专家团队、金融相关机构,综合考虑生物日龄、生长过程、价格变动、环境变化等因素,构建生物体重数学模型、生物价值数学模型、复合价值评估模型,搭建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开发了生物资产动态估值软件系统及手机APP(可复制推广使用)。输入生物日龄、体重、数量、贷款期限等信息,即可实时评估生物资产“抵押物”当前价值和预期出栏价值,为银行保险机构资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施浮动抵押授信。开展“动态估值+浮动抵押”试点,先后推出生猪、奶(肉)牛抵押信贷产品。出台《生猪资产浮动抵押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奶(肉)牛浮动抵押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等,建立“农户信贷申请—银行现场调查—生物资产估值—授信额度确定—生物保险购买—贷款定向发放”标准化办理流程。推出“一次最高额抵押授信,浮动追加用信”的授信方式,以出栏预测价格为参考进行最高额授信,以每个时点的估值为抵押物当前价值,不断追加可用信用额度,直至出栏归还贷款。当生物资产市场价值降低时,银行通知农户补充抵押物,增强履约还贷能力。贷款到期后,借款人可申请生物资产抵押物循环解押出售,每次解押部分不高于剩余抵押物的20%,直至还清贷款,有效盘活了农村“沉睡”资产。
(三)强化农业保险兜底。生物资产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因疫情疾病、自然灾害、意外死亡等原因引发资产保全难、保值难问题,不仅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也可能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按期偿还。杨凌示范区创新性推出“浮动保额保险”,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上,农户根据生物资产动态估值追加购买增值险,保额随生物资产生长时点价值变化进行浮动,打破以往最高赔付800元的保额上限,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保额难以匹配生物资产生长全过程的问题。风险发生后,保险机构根据动态估值确定的保额进行赔付,显著增强养殖户财产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四)推行数字科技监管。农业生物资产信贷及保险面临生物数量监管难、不同个体辨识难、同一生物多次赔付等技术问题和道德风险,如何精准识别、计数、称量成为贷后监管面临的新挑战。杨凌示范区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远程监测技术,强化多维远程监控,有针对性研发出“电子围栏、饮水口读头、脸部识别、电子芯片耳标、远程智能锁、GPS定位追踪、一拍称重”等新型监管技术,有效解决贷后监管难题。同时,为保证金融机构数据精准安全,避免信息随意篡改,采取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多种算法加密等新型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业生物资产信贷抵押数据安全可靠。
二、实践效果
“农业生物资产动态估值”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办法,完善了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有效破解了生物资产过去不能成为抵押物的技术瓶颈,从客观上解决了农业生物资产的三大抵押难点:一是通过动态估值浮动抵押,解决了活体生物价值不断变化、难以合理评估抵押物市场价值的难点;二是通过浮动保额保险,解决了传统固定保额保险难以覆盖活体生物生长全程各类意外风险的难点;三是通过科技智能看管系统,解决了活体生物外观相近程度高、辨别难度大的难点。该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领域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题,促进了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壮大,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杨凌示范区已构建生猪、奶牛、肉牛等生物生长模型及估值模型,开发完成“兴农贷”生物资产动态估值手机APP,“浮动保额保险”产品顺利通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业务办理基本实现流程化、标准化。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金融机构已累计投放试点生猪、奶(肉)牛动态估值浮动抵押贷款48笔,涵盖农业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及生物抵押物超过20万头,授信总额达1.93亿元,发放贷款1.74亿元。保险机构“浮动保额保险”累计赔款超过30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不断拓展生物资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适用范围,结合区域农业特色,逐步将猕猴桃、苹果、蔬菜、茶叶等植物性农产品纳入试点。同时,将不断改进生物资产评估模型和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惠及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助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