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2017年工作报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第八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追赶超越”、“打造‘四化同步’发展典型、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范例”,“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的要求,坚持现代农业示范、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着力稳增长、推改革、惠民生、促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19亿元、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5510元和14959元,分别增长7.3%和8.5%,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同口径增长10.9%,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以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区作用为主线,扎实履行国家使命。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主动融入“两个联盟”,不断加大协同创新力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6.7亿元,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20个重大项目,认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区内高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6项,其中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专利申报1450项,其中发明专利587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8,居全省首位。首届世界苹果大会成功举办,“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受到业界广泛好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我省玉米育种的新突破。不断拓展示范推广新空间。进一步完善“六个中心”运行机制,全方位服务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新建示范基地42个,示范推广面积达到6589.6万亩,实现推广效益175.7亿元。农民发展学院启动建设,职业农民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库上线运行,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2万人次,认定农民技术职称1899人。“杨凌农业云”服务平台正式启用。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现省内国定贫困县示范基地全覆盖。新疆民丰县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已基本建成,西藏阿里地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3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0个、推广新技术20项。围绕发展“第六产业”,新建现代农庄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家、省级12家。种子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引进培育种业企业13家,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深入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丝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步伐,中哈、中吉等8个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展顺利。实施援外培训项目12期,培训60个国家332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杨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以下简称杨凌自贸片区)建设获批,为杨凌进一步开放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实行“周推进”和领导包抓等项目工作机制,全力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初确定的146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32.5亿元,步长医药工业园等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16%。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亿元。在招商引资工作带动和重点项目的支撑下,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9亿元,增长24.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落实稳增长、促发展等各项措施,加快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启动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工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力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3户企业成功在“新三板”等资本市场挂牌,1户企业获商务部直销牌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增长14.6%,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涉农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陕西农康大型轮式拖拉机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我省大马力拖拉机生产空白。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向“创新、创业、创客”要活力、要“增量”,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建成了“一间一场一园”全链条创业孵化基地。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51家,成功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30家,培育海斯夫生物工程等“瞪羚”企业12家,“农”字号创新创业高地正在加速形成。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JU20新农战略计划,切实推动电商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电商销售突破5亿元。成功举办第23届杨凌农高会、第8届双交会、农业休闲游等30多项展会和经贸活动,会展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加大银企对接,金融助推实体经济成效逐步显现。

——以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为目标,加快杨凌全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大学城”特色。积极学习借鉴美国戴维斯大学城等建设经验,塑造杨凌创新、活力、休闲的城市性格,“吧文化”一条街、网球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古邰国遗址公园等一大批支撑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城中有校、校中有城”的大学城特色逐渐凸显。不断加快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按照“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若干个美丽乡村”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杨扶路改线、渭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竣工,金融大厦、集中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五泉、揉谷两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进度继续保持领先,五泉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城乡一体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共享发展、填平补齐”的思路,持续巩固城乡居民31项政策一体化成果,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力促进农村户籍人口“市民化”。生态杨凌建设取得实效。积极探索创新城乡综合执法体制,推行建筑垃圾管理公司化运营,加大对渣土车、违规建筑整治力度,城乡环境不断优化。以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和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系统推进“三河、两渠、五湖、四湿地”综合治理,启动实施“水润杨凌”工程,基本形成了横跨东西的三条生态水景观长廊。持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治污降霾”专项整治力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6天,位列关中市区第2位。

——以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为导向,扎实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改善民生。基本完成“惠民十件实事”,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农村养老、交通保畅等热点问题。支持教育优先发展,2016年秋季全面实现了13年免费教育,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52%,位居全省市(区)第一。成功举办首届杨凌文化艺术节、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带动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学艺术创作积极活跃,4位作家入选“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大型史诗舞台剧《后稷》成功上演,引起了较大反响。大力实施“健康杨凌”行动计划,加快示范区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持续夯实食安城市创建工作基础,全省食品安全“四项创建”现场会在杨凌成功召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一批低收入群众已初步实现高标准脱贫。不断加强“平安杨凌”建设,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夯实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层层传导压力,创新方式方法,分层次抓学习、抓整改、抓督导,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守纪律、讲规矩意识明显提高。进一步强化思想宣传工作力度。通过主体班培训、“杨凌大讲堂”、党员干部远程网络教育,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拓宽外宣渠道,中省等媒体对示范区宣传报道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对杨凌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把换届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高质量完成了区镇换届工作。成立了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实现了有党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动态全覆盖。选派了27名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推动基层党组织晋位提档。从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抓苗头、防反弹,持续纠正“四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切实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对4个党委(党组)进行了集中巡察。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继续保持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17年是杨凌示范区成立20周年,是杨凌自贸片区实质性建设和加快新一轮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第一年,更是我们要在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和责任非常重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聚焦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国家使命“两手抓”,不断加快“四个杨凌”建设步伐,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抓自贸片区建设机遇,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区作用。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方面原则:

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并扎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示范区经过19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但各项发展并不平衡,还存在诸多短板,迫切需要我们按照中省的要求,把握客观规律、顺应群众期待,按照系统化思维,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一切工作的始终,积极把握新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其最核心要义有三个方面:一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二要以稳为前提,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三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总体而言,杨凌示范区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慢的问题。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保持加压奋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砥砺前行,全力保持好两位数的发展速度。

三是牢固树立追赶超越总目标。“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也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工作的总要求。我们要自觉把追赶超越与“十三五”规划、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区作用、杨凌自贸片区建设、第八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等各项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工作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找准参照标杆,努力发扬敢为人先的勇气、苦干实干的精神,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综合各方面考虑,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完成生产总值136.5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达到38795元和16583元。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追赶超越的要求,研究设定了内控指标,力争完成生产总值138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达到38973元和16733元。

这些目标既是示范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示范区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想方设法,埋头苦干,确保上述指标不折不扣地完成。

一、着力履行使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助力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切实发挥好“两个联盟”作用,促进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支持区内科教单位、企业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接重点科研项目。继续以2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力争在农作物育种、节水农业、食品安全等核心关键领域源源不断地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争当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促进和加强农业科技有效供给。

二是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示范区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努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全面建成“丝路经济带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积极利用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企业创新联盟”等平台,不断加强同丝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中国旱作农业科技援外培训基地作用,进一步加大技术援助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国内农业科技企业“走出去”开发和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扩大“杨凌农科”影响力,努力把杨凌示范区打造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农业领域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是不断优化示范推广供给机制。加强“六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学、产业链等推广模式,加快构建信息化社会化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动能力。对已建成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实行动态化管理和功能调整,从农业科技推广的供给侧进行改革,使其与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结合更加紧密,让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更加高效。积极发挥农民发展学院作用,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2万人次。持续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力争今年内在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实现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覆盖。

四是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把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理念,启动实施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花卉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6000亩双拱双膜新式大棚,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开展禁用化学农药和肥料行动,全面推行清洁和绿色生产方式,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放心。不断提高农技装备水平,改革作业制度和品种结构,推进农技农艺融合。大力实施“物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推动质量兴农。

五是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成种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持续发挥种业基金、种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工程,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体系,持续提高特色农业经营效益。组建杨凌农科集团,大力促进农文体旅结合,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支持建设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充分发挥杨凌农业云大数据平台作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智慧农业、智慧水利建设步伐。

六是大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优化农业供给体系的重要举措,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大户,鼓励发展合作社联合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化。

二、着力追赶超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一是加快打造涉农工业发展战略高地。加大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升级改造,聚焦打造“百亿元产业、十亿元企业”,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建成步长医药产业园,支持麦迪森、郝其军、万隆制药、金海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链。全面完成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支持农康轮式拖拉机项目全面达产达效,加快设立农业机械鉴定站,带动农业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坚持靶向施策,加快培育九立机器人、新声铜鼓和天赐丰机械等10家以上企业跃升为亿元企业。持续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完成10家重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加快国营四达机械有限公司项目进度,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7%。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以上。

三是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完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挥“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集聚作用,用好天使投资基金,全年培育“瞪羚”企业20家以上,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10个以上。巩固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行”活动成果,继续走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和科研院所,充分释放“双创”政策效应,吸引大学生来杨凌创新创业,把杨凌打造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四是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三大主导产业”,抓紧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为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多渠道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5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1亿元。坚持领导包抓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大供地、融资等项目服务保障力度。把追赶超越季度点评考核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提高项目推进工作效率,确保全面完成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坚持“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集聚,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0亿元,增长22%。

五是持续加大商贸发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年培育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8%以上。办好第24届农高会、第9届双交会等展会,带动会展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依托康乐路、五胡路现有商贸基础,加快城市商圈的培育和打造,不断聚集人气和商气,引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支持开皇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正式运营,不断提升消费体验环境,努力将高端消费向杨凌转移。加强现代农业电商产业园有关政策落实,招引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园区,推动电商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实施外贸孵化工程,加快富海工业园及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外贸承载园区建设,持续扩大出口,促进外贸升级发展。

三、着力协调共享,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按照关中城市群发展的整体部署和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完成新一轮《杨凌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协调推进“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全域一体化发展,年内实现1.15万农村居民进城进镇,城镇化率达到64%,争取两年内全面实现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突出特色,建设五泉农科小镇、揉谷健康小镇、新集葡萄小镇等宜居宜业特色“小镇”。实施第二轮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特色。加快建设杨凌大道跨渭河大桥、省道107公路工程,尽快启动国道344公路建设,持续跟进太白至杨凌西高速连线、榆渝铁路前期设计,抓紧对接城际铁路站点布局及建设规划,积极打造以杨凌示范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区域性交通重点路网格局。

二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永安路、金融路、兴平路等20条市政道路工程,积极实施杨凌规划馆、科技馆、大剧院、图书档案大厦、市民中心、青少年文化宫、高端人才社区等文化教育综合体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垃圾热解综合处理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旧城区常乐路、康乐路等重点区域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稳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突出海绵城市理念,启动建设城市运动公园、景观慢道、全域园林景观一体化等绿化美化项目,实施公园广场提升改造和城区主干道路亮化工程,持续加大农村绿化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崭新的城乡面貌迎接示范区成立20周年。

三是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大地园林绿化工程,完成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高铁等沿线绿化生态长廊建设。深入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全力做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污工作,全面落实大气联防联控各项措施,实施全域禁燃高污染燃料行动,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40天以上。认真扎实做好中央环保专项督察反馈事项整改,坚决防止反弹。加强综合执法工作力度,狠刹执法不严之风,铁腕开展渣土车和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探索,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倡导绿色、清洁的生活方式。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抓好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湿地保护、“三河两渠”治理,切实加快“五湖”和大学校园水系建设工程,不断彰显“农科水韵、生态杨凌”特色。

四、着力改善民生,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落小

一是积极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二是坚持教育优先,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建成第二高级中学,两年内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对农村幸福院运行补贴力度,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能力。四是持续办好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五是扎实推进“健康杨凌”建设,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级食安城市和示范区医院三级医院创建成功。六是加大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继续开展高标准脱贫攻坚,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七是继续实施惠民十件实事,持续推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各项热点民生问题,让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自觉树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意识,多关心群众身边事,实施“微民生”工程,让老百姓更有体验感。

五、着力高点起步,举全力抓好杨凌自贸片区建设

杨凌自贸片区建设是示范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项,更是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安排和组织好相关工作。一是高起点做好建设规划。以立足杨凌面向全球的胸怀,树立系统化思维,注重协同发展,高起点做好杨凌自贸片区建设规划。二是积极完善制度创新事权事项。推进国家和省级事权下放杨凌,实施“七证合一、多项联办”的服务审批模式,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规则体系、政府监管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杨凌自贸片区基础设施,加快推动自贸大厦、一站式服务大厅、保税仓库、农产品标准物流园区、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企业投资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杨凌自贸片区产业聚集和国际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实施面向全球的引智工程。开拓选人用人视野,面向全球引进专业人才。组建杨凌自贸片区建设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形成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不断增强杨凌自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着力机制创新,构建高效廉洁的行政服务体制

一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转变行政职能,进一步明晰权力和责任清单,不断清理各类审批、收费事项。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不断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无禁区、零容忍,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行为。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以打造“两个最佳环境”为目标,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推行代办制和企业定期回访制度,持续深化建设环境大整治活动,切实保护客商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农业科技金融创新步伐,加大银企对接力度,通过“政银保”合作,推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调动银行、保险公司支农支小积极性。下浮国有担保公司费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探索破解企业融资“过桥难”问题。三是勇于担当抓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示范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端正抓落实的态度,深刻认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劲头,一项一项推动落实,一项一项督促落实。要创新抓落实的方法,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着力解决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切实增强领导和推动工作的能力。要发挥“三项机制”作用,强化担当,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要把解决问题作为抓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聚焦问题和短板,做到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破解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

同志们,“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杨凌的发展时不我待,追赶超越正当其时。今年的各项目标已经明确,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开创示范区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迎接示范区成立20周年!


有关用词说明

一、“两个联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二、“六个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农产品认证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

三、8个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哈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澳现代畜牧科技合作园、中塔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美(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科技合作园、中美(内布拉斯加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以农业节水示范园。

四、示范区“三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业装备制造产业。

五、“一间一场一园”:众创空间、创业工场、火炬创业园。

六、“三河、两渠、五湖、四湿地”:渭河、漆水河、韦河;高干渠、渭惠渠;水运中心湖、后稷湖、农科湖、滨渭湖、惠凌湖;渭河生态湿地、韦河生态湿地、漆韦生态湿地、漆渭生态湿地。

七、“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杨凌主城区;五泉镇、揉谷镇;蒋周新型社区、毕公新型社区、王上新型社区、新集新型社区、秦丰新型社区。

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九、“七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公安部门公章刻制审批、人民银行开户许可证。

十、“两个最佳环境”: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

政策解读:图解工作报告:2017 撸起袖子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