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2013年工作报告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杨凌发展进程中又一个“丰收年”,示范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加力提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54亿元,增长1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8亿元,增长38.3%;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29.2%;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增长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925元和10841元,分别增长15.1%和19%。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4233万亩,实现推广效益112.7亿元。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一产增加值四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示范区管委会荣获“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

主要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现代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深化“校区一体”工作机制,设立科技奖励基金,申报中省科技项目109项;全年研究试验经费达4.18亿元,较上年增长15%;新增成果及专利申报562项;10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上奖励,王辉教授荣获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发展高科技企业9家;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04个,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精准农业示范、种子创新等五大工程顺利实施,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种子产业园启动建设,引进种子企业9户。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省级百强社6家,土地流转更加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三是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多元化推广体系日趋完善,新建示范基地18个,联结12省区的远程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成功举办首届“杨凌会议”,杨凌在全国“三农”领域的话语权明显增强。四是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活跃。杨凌“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获科技部授牌;举办国际交流活动38次;开展援外培训8期,对46个国家的16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推动区内企业与荷兰、法国、以色列、新西兰等8个国家的知名企业建立了产业合作关系。中埃农业合作基地项目扎实推进。五是农高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第19届农高会,150万国内外客商参展参会,展示高新科技成果7800多项,交易总额达821亿元,较上届增长45%,农高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两大5A级农业综合展会行列。

(二)经济发展加力提速。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全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是招商引资再结硕果。新增驻外招商机构3个,全年引进项目221个,合同引资229亿元,到位资金9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4%、33.9%。二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项目投资强度进一步加大,先后组织4批5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21亿元,其中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8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主导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及时出台一系列“促销保产稳增长”政策措施,投资10.5亿元实施技改项目20个,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农业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经济效益逆势上扬。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1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71.75亿元,增长30.6%,工业经济支撑起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四是工业园区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投资1.1亿元完善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葡萄酒产业园启动建设,农机产业园、粮油产业园加快建设,有效承接了一批产业项目。

(三)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坚持以“园林杨凌”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建设6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50.6亿元,较上年增长56%。杨凌大道开工建设。博学路北段等8条道路全面建成,新增市政道路15.5公里。新桥路和常青路两处内涝点改造完成,结束了逢雨必涝的历史。石头河引水和新水厂建成投用,有效改善了杨凌群众饮水质量。二是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任务。1.03万套保障房全面开工,竣工9865套,完成投资27.5亿元,竣工套数和投资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0%和131%。三是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了3D电影院、网球学校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市场、小型停车场、免费公厕,方便了市民生活。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渭河综合治理任务,完成年度投资1.3亿元,工程进度名列全省第一。漆水河、韦河治理规划编制完成。完成了3条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实施了西宝高速高铁、陇海铁路两侧绿化林带建设,新增公共绿地62万平方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收效明显,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315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四)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坚持抓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政策一体化。对涉及城乡居民的22项政策全部实行一致化,使农村居民在低保、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二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五泉重点镇完成投资3.2亿元,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前列。1万名农村居民进城居住,城镇化率达到54%。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全区80%以上的村都建起了“六室一中心”和休闲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比调整为2.7:1。四是“三农”融合发展开始破题。争取省农发行150亿元贷款授信,提出了“现代农业、田园农庄、职业农民”融合发展的试点方案。

(五)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安排民生工程项目126个,完成投资10.4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了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支持3所中学改善了办学条件。发放小额创业贷款7594万元,新增就业353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74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三统一”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保补助水平持续提高,财政社保支出1.71亿元,增长13%。圆满承办了省第10届中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计生、民政、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区、镇、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暂住人口的管理。对6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给予重奖,弘扬了社会正气。“平安杨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严打整治斗争成效显著,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顺利实现“一控两降”目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再造体制机制优势。在完善共建体制方面,成功召开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23个共建部委提出了70多项支持措施;省上明确由20个厅局支持“四个杨凌”建设,中省支持示范区加快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在创新发展机制方面,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创新创业园和城乡投资建设四大公司相继组建,公司运转步入正规,成为拉动杨凌经济发展的四列“高速动车”。在金融创新方面,发布了全国首份《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杨凌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15亿元企业债券、8100万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管理创新方面,以效能和实绩考核为重点,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政务督查机制,实行分季考核、动态监测、定期督办,各级干部抓落实、促发展蔚然成风。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为重点,通过强化学习、深入基层宣讲等措施,在全区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全面完成村两委会换届工作;深入开展“三问三解”、“走基层、访民意、查实情”等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为着眼点,扎实开展“干部素质工作效能双提升”活动,全面推行效能“五项制度”建设,机关执行力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抓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干部教育和案件查办力度,全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在推进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推动杨凌事业的“总开关”,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才会有保障、有动力、有成效,示范区才会有实力、有地位、有造福人民的能力。二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杨凌事业的动力源泉,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创新,才能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增强发展活力。三是必须把共建体制作为杨凌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用好共建部委和厅局的资源,杨凌才会获得更多地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体制优势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四是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始终保持自我加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跳起来摘桃子,扑下身子干事业,杨凌在新一轮竞争中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工委、管委会,向两所大学的科教工作者,向区内企业和工商业劳动者,向参与和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向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客观看待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经济效益和示范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还不够牢固;二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不够快,还未形成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个别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不愿吃苦、抓而不实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开发区的体制优势发挥不够,创新驱动、突破发展还缺乏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