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和农业科教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第九次省部共建会议确定事项和全年目标任务,扎实履行现代农业示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使命”,大力实施“3631”方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生产总值150.5亿元、增长9.1%,增速稳居第一方阵,地方财政收入8.4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5193元和12392元,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示范区追赶超越加快发展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融合、促转化,科技创新实现新进展。坚持区校融合发展,提出《区校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全力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一流高职名校”建设,全面改善科教人员就医、子女就学等条件,“区校一体、融合发展”局面不断巩固和加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人才聚集10项措施,支持区内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引进博士及高层次人才129人。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设立院士科研专项经费,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91%,位居全省第二;新建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荣获14项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专利授权580件,增长37.8%。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引进培育发展创新创业团队10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种业硅谷”建设初具规模,审定22个动植物新品种,种子贸易广场建成运营,全区种子年交易总额突破6亿元,超过全省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基地、促培训,示范推广呈现新成效。稳步扩大示范推广基地规模,在宁夏、新疆、甘肃和我省新建基地25个,积极推动与延安等兄弟地市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带动示范效应持续扩大。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面向旱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673场次、61219人次,1671人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阿里巴巴新型职业农民商学院揭牌成立。以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为目标,编制完成全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制定了产业、生态等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四覆盖一提升”工程,乡村振兴实现高点起步。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科农业体验园建设,全面启动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创建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13个,成功举办第25届农高会,现代农业“核心示范”效益不断显现。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改革、促开放,不断激发新动力释放新活力。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完成61132亩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额居全省前列。积极推动金融改革,拓展“银保富”农业保险范围,创新开办了12个新险种试点;杨凌农商行增资扩股顺利完成,获批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自贸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启用国际农业创新港,公用型保税仓库获批建设,全国首单关税保证保险落地杨凌自贸片区;设立“出口退税流转金”,企业出口退税做到当日办结和当日退税,实现进出口总值8.17亿元,增长44%,增速全省第二。广泛开展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承担国家援外培训项目19期,来自60多个国家的536位农业官员参加培训。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招商、促项目,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成功引进绿地杨凌世界城、富春如意仓供应链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73万美元。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18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0.6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各项措施,大力实施工业“710”行动,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杨凌美畅公司被认定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培育“五上”企业34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6%,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规划、促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乡总规(2017—2035年)》修编,编制完成《城市特色风貌规划》《自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管控技术规定》,规划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努力提升城市品质,杨凌风情商业街等建成运营,西农路改造、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扎实推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对城市主干道路及重要节点进行全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建成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推进五泉、揉谷重点示范镇建设,实现1万余名农民进城进镇居住。认真开展“大棚房”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低效闲置土地处置,依法收回土地1327亩,盘活400多亩。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民生、促稳定,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实施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综合负债率大幅下降,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扎实推动精准扶贫,83户117人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开展水生态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改善和PM2.5浓度降幅均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3天、排名关中第二。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成省级示范学校1所,高考二本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启动示范区医院三甲创建工作,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改善;省十六届运动会杨凌运动员收获4金1银佳绩,实现省运会奖牌零突破;杨凌农科城马拉松成为陕西首个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杨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抓党建、促作风,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得到新巩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加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基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大力开展抓党建促发展“三个三”行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组织力持续提升。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委实施办法,以打造农科先锋实施“四个四”行动为抓手,创造性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扎实推进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各项工作。举一反三开展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整治,常态化开展“追赶超越”擂台赛和明察暗访看民生,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干部担当干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全年处置问题线索835件,立案1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3人,有效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过去的一年,我们努力奔跑、昂扬奋斗,挥洒了拼搏的汗水,留下了奋进的足迹,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第九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省部共建机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争取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支持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为新时代杨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二是以“悦动三秦大地,共贺五谷丰登”为主题,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系列活动,杨凌再次成为全国亿万农民瞩目的焦点。三是全面实施“3631”方略,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示范区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929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长居全省第一。四是建成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全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2.3亿元,科技与市场的衔接更加紧密。五是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方面的典型做法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彰,自贸片区累计培育创新案例30个,其中3个案例被省政府评为首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共建部委、共建厅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示范区各方面共同努力、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科教工作者、企业家、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示范区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经济结构不优,产业规模偏小、集聚度不高,内生增长动力还不足;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高,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人才吸引力和城市承载力不强,建设发展空间亟待拓展;工作中还有不扎实、不落实、不担当等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更是我们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推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打造示范区升级版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国务院《批复》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紧扣追赶超越、“五个扎实”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面实施“五个突破”“十大攻坚行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推动示范区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示范区升级版,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5%。
这些预期目标是新时代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体现了我们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的坚定决心。示范区上下一定要紧盯目标,坚定信心,以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态势,实现示范区各项工作新突破,开创示范区建设发展事业的新局面!
三、2019年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抢抓国家重组重点实验室体系机遇,整合区内科研力量,积极推动“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争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布局杨凌。实施“标志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攻关转化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自然基金设立杨凌专项基金,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力量,着力增强生物种业、智慧农业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深入推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托众创田园实施双创街区提升改造,打造农业特色鲜明的创意空间,新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以上,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全省有关军民融合发展新上项目落户杨凌。
不断深化区校融合发展。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不断强化共识,形成合力,加大考核,积极争取各共建部委政策和项目支持,为区校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遇。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省杂交油菜中心积极推动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为纽带,大力促进区内科教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支持入区企业与科教单位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努力形成“企业+科技团队+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实施“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行动”,推动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取得新进展。
积极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大力推动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实体化运作,打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平台。全面实施“示范推广和科技扶贫融合升级行动”,不断完善大学推广、产业链推广等传统推广模式,探索建立科技服务团队与市县结对服务新模式,加大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力度,为全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杨凌力量。积极完善杨凌农业大数据,联合华为建设中国农业数谷,打造“互联网+农业推广”新平台,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农技示范、成果推广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扩散和释放,全面启动延安等地现代农业飞地园区建设,在省内外新建示范推广基地25个,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整合培训力量,统筹培训资源,实施“新时代农业技术管理培训和职业农民创业孵化行动”,建设杨凌国家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5万人次,打响“杨凌农科服务”特色品牌。
(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
加快发展“三个经济”。在发展枢纽经济方面:立足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定位,加快南接北连、东进西延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启动杨凌国际集装箱堆场及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参与中欧班列,推动建设高标准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在发展门户经济方面:依托自贸片区,推动加快设置综合保税区、肉类等食品口岸和海关分支机构,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5亿元,增长28%以上。在发展流动经济方面:实施“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全力办好第26届农高会等展会,建设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大数据中心及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杨凌农产品物流园,争取顺丰、京东等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杨凌。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实施“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引领行动”,加快国际农业创新港建设,持续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高水平举办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扩大杨凌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农业梦想小镇”,建设一批国外农业深度参与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积极打造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地。创新援外培训模式和内容,加快推动国家上合组织农业合作交流培训基地建设,探索在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设立职业农民海外培训基地,全年开展援外培训10期以上。
高质量建设好杨凌自贸片区。加大自贸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自贸大厦及自贸片区路网建设,推动建设西北五省农产品进出口交易与集散中心和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持续完善自贸片区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力争在农业领域涉外投资贸易方面形成更多的创新案例,走在全省自贸片区制度建设前列。加大国际贸易企业招引力度,设立海外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启动建设国际跨境贸易产业园、国际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园及南德意志国际检测认证基地,全年引进企业20家以上,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全域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项目支撑”原则,全面实施“全方位乡村振兴引领示范行动”,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四覆盖一提升”工程为抓手,整村推进改厕、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成王上、毕公、姜嫄等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积极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区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每村打造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
着力做强特色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和高科农业体验园,积极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增效基础。全面建立“杨凌农科”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扎实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新建1000亩有机农产品基地,建成陕西苹果科技产业园。优化种业发展环境,全面建成种子产业园,新引进和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积极推动设立种子期货市场,建设陕西省种子交易中心,不断扩大杨凌种业品牌影响力。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示范合作社3家,不断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两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新增抵押贷款1亿元,建设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深化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出台农村闲置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出租管理办法,建设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土地跨区域交易。全面开展“大棚房”、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整治,盘活建设用地,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农民创业,探索打造“共享村落”。深入推进“6×N”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全年力争总结提炼3-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在深化改革上实现突破。
(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3631”方略。不折不扣落实好中省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要达到90%以上。尽快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需由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或“最多跑一次”,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全面兑现招商引资优惠、企业技改支持承诺,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强化“金牌店小二”和“五星级服务员”情怀,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严厉打击恶意阻挠施工、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奋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放到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强化招商引资顶层设计,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以虎口夺食的气魄,闯出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要围绕履行国家使命,联合区内科研单位策划包装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集中优势兵力招技引资、招才引智,积极引导和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向示范区聚集。要聚焦做强生物医药等八大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要坚持领导带头抓招商和全员招商机制,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主动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要争做招商引资的表率,努力形成全员抓招商的强大声势和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招商水平和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行动敏锐、能说敢拼、素质过硬的专业化招商队伍。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工业支撑战略,实施“新业态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持续培育和发展种业、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生物医药等八大主导特色产业,推动每个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众企会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引导激励作用,继续抓好“小巨人”成长计划,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工程,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培育蹬羚企业10户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5%。
(五)积极培育激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内需潜力
努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补短板和主导产业精心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存量、引入增量。聚力推进180个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包抓制度,改进和完善考核工作机制,续建项目务必于3月底前复工,新开工项目争取6月底前全部开工,“保姆式”全链条服务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23.3亿元,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要积极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争取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省计划盘子,全年实现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深入实施消费提升行动计划,培育壮大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等领域服务业提质扩容。不断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大型知名商业综合体和便利店,建设进境口岸免税店,加快步行街改造升级和城市商圈培育,切实增加高品质商品供给,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抢抓“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按照“全景杨凌”“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农科游、文化体验游、体育赛事游和民宿产业,打造多位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精心筹备农民丰收节陕西分会场活动。
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新金融支撑国家产融合作改革创新行动”,推动组建新农互联网银行、全国性农业金融交易所、中国农业企业股权交易中心、大宗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平台和农业保险公司。组建产业基金发展公司,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助推八大主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设立市级杨凌银保监分局,积极争取省内金融单位在杨凌设立市级分支机构。理顺杨凌农商行管理体制,加快杨凌农科银行筹建步伐。积极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年内争取支持2家以上企业挂牌或上市。不断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试点。
(六)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高起点做好规划顶层设计。高水平做好城市风貌、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切实做好市政管网、绿地系统、中水利用等专项规划修编,加强规划衔接,持续健全规划体系。按照新城优化、老城提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的思路,全面启动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杨凌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小而美、美而精的高品质现代田园城市。
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分年度实施十大道路、十大广场公园、十大建筑、十大生态修复、十大棚改等五个“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完成五泉镇、揉谷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任务,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积极协调推动西农路上跨陇海铁路立交、杨凌大道跨渭河大桥、西宝中线绛帐、武功段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以杨凌为中心的区域交通路网体系。
不断健全城乡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智慧杨凌”建设,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力量,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实施城乡美化、绿化、净化工程,系统开展城区道路交通整治,路灯改造,城市小品雕塑设置和广告灯箱等标示牌改造提升。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建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不断彰显“农科水韵、生态杨凌”鲜明特色。
(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抓好政府性债务审计问题整改,优结构、控增量、减存量,坚决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全面巩固精准脱贫成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施策,努力实现“三下降”“两提升”,即PM10、PM2.5、臭氧浓度“三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水环境质量“两提升”,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69天以上,巩固土壤污染治理成果。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引进省内名校建成永安九年制学校,2019学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年内全区中小学校长全部实行面向区内外公开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三年内各公办中小学教师必须全编足额高质量配备到位。扎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水平办好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扎实做好第14届全运会网球、皮划艇赛筹办工作,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扎实推进健康杨凌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持续提高保险报销比例,全面实现省内三级以上医院无需转诊异地直接报销。推动示范区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工作,与区外医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保证群众用药和食品绝对安全。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杨凌,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支持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全面实施“以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持续抓好“惠民十件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强化政治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科先锋在行动”系列活动,带动党建质量全面提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舆论环境治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努力讲好“杨凌故事”,积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以斗争精神整顿作风,紧盯“庸懒散慢虚”等问题,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工作着力点,凝心聚力抓落实,推动既定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落细、落实、落深。创新形式开展擂台赛、明察暗访看民生以及追赶超越看担当系列活动,激励干部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对标一流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推动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发挥“三项机制”作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深化反腐败斗争。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理念,审慎行使权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依法决策,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程序法治化。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全面落实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严管公共资源交易。全面履行“两个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惩治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全面深化反腐败斗争,从严从快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