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9—2020年。《规划》将杨凌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并就杨凌城市功能、产业发展予以明确。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 )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规划》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提出构筑关中—天水经济区“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
《规划》提出,杨凌城市功能定位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现代农业科教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与农资等产业。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人,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发展示范辐射高地、城乡一体化表率,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国际科技合作、现代农业企业孵化、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和休闲农业等示范项目,形成“核心示范—区内带动—区外辐射”的示范推广新格局。
(数据更新至2023年9月5日)
2009年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9—2020年。《规划》将杨凌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并就杨凌城市功能、产业发展予以明确。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 )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规划》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提出构筑关中—天水经济区“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
《规划》提出,杨凌城市功能定位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现代农业科教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与农资等产业。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人,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发展示范辐射高地、城乡一体化表率,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国际科技合作、现代农业企业孵化、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和休闲农业等示范项目,形成“核心示范—区内带动—区外辐射”的示范推广新格局。
(数据更新至2023年9月5日)